滇池西岸綠樹濃蔭中有華亭寺、太華寺、三清閣、龍門,以其悠久曆史,深厚底蘊向人們展示出西山的精彩內涵。
華亭寺位於海拔2050米的山間,創建於14世紀,寺內殿宇規模宏偉壯觀,是昆明著名的佛教聖地。
太華寺建於14世紀初,花木繁盛,幽香襲人,寺內的望海樓,是觀看滇池日出的好地方。
三清閣和龍門是一組構建在西山主峰——羅漢山懸崖峭壁上的建築群,有9層11閣。
龍門石雕工程,包括石道、古室、古欄、古窟、古佛等,都是西山勝境的精華所在。登上龍門,憑欄下視,為百丈之懸崖峭壁。舉目遠望,海天一色,五百裏滇池盡收眼底。
海埂原是一條由東向西橫插入滇池中的長堤,東麵從金家河起,徐徐向西延伸,止於距西山腳一裏許的滇池中。隔水與西山、大觀樓等名勝遙相呼應,成為渾然一體的遊覽區。
還有連理奇桉,在滇池邊海埂公園內你會看到肢體相連的兩株百年桉樹,一株高大挺拔,一株婀娜多姿,似一對忠貞不渝的愛侶,攜手眺望滇池。睡美人山,隻有到海埂,你才能真切地看到睡美人山的容姿。麵容清晰,曲線婀娜,秀發流轉,與夕陽繪成一幅瑰麗的畫卷。
滇池四季美景秀麗。
春天,滇池的飄絮,公園內的千株柳樹,是海埂30年滄桑的見證。當柔順的柳梢上探出羞澀的芽頭時,大地一片嫩綠,天空,漫天的柳絮隨風飄揚,輕歌曼舞,構成一幅春意盎然的畫卷。
夏天,海埂別有一番風情,十裏長堤綠樹成蔭,飛馳的快船濺起雪白的浪花,湛藍的天空,深藍的大海,碧綠的草地,清新的空氣,向人們展示出大海擁有的海濱風情。到這裏你能深深感受到什麼是“天高雲淡,海闊胸寬”。
秋天的滇池夜月,昆明城眾多的名勝風景中,“滇池明月”不施粉黛,清新自然,奇幻多變,瑰麗壯觀的景色,以及由彩雲追月、月映睡美人山等獨特景觀所繪成的水墨山水,曆來深受文人墨客的鍾愛。明初詩僧機先呼之為“滇池夜月”,並將其列入所著的《滇陽六景》中,清人張士廉更將其繪為《昆明八景》畫之首,引來眾多文人賦詩題詞。每逢中秋,世人競相前往海埂賞“滇池明月”,已成為昆明的傳統習俗。
冬天,滇池鷗嬉。曾有人戲言,海埂的紅嘴鷗是一群鄉村小姑娘,清新自然,不施粉黛,不似城中的嬌嬌小姐,趾高氣揚,遠離於人。在海埂隨處可見紅嘴鷗在遊人手上啄食,潔白的身影海麵上追逐著遊船。這樣人鷗相親的場景,在別處是看不到的。
滇池,湖光山色十分壯麗,碧波萬頃,風帆點點,令人陶醉。站在龍門上,居高臨下,滇池盡收眼底。其迷人之處更在於它一日之內,隨著天際日色、雲彩的變化而變幻無窮。
滇池周圍風景名勝眾多,與西山森林公園、大觀公園等隔水相望。昆明是以滇池為依托而繁榮發展起來的城,也是一座以滇池為依托而四季如春、景色秀麗、古跡眾多而聞名中外的地方。
拓展閱讀
昆明西山森林,花草繁盛,清幽秀美,景致極佳,在古代就有“滇中第一佳境”之譽。從昆明城東南望,西山宛如一位美女臥在滇池兩岸,她的頭、胸、腹、腿部曆曆在目,青絲飄灑在滇池的波光浪影之中,顯得豐姿綽約,嫵媚動人,所以又叫“睡美人山”。
民間傳說,在遠古時有一位公主耐不住宮中寂寞,偷偷出了王宮與一位年輕人結為了夫婦。後來,國王拆散了這個美滿姻緣,並用計將年輕人害死。公主悲痛欲絕,痛哭不止,淚水便彙作了滇池,她也仰麵倒下化作了西山。
銀蒼玉洱——雲南洱海
很久以前,洱海邊有一間茅草房,裏麵住著一戶漁家,靠長年累月出海打魚度日。那時候,洱海裏有條大黑妖龍,為非作歹,不時掀起巨浪,打翻漁船,危害鄉親。漁民們有海不能進,有船不能劃,有魚不能捕,隻好將漁船曬在海邊。
觀音老母看到這情況,就從天空中扔下一隻閃閃發光的金盆子。盆子上麵係著一條金鏈子,她就用這條金鏈子捆住大黑龍,把它鎮在了海底。從此,金盆在洱海裏變成一顆定海明珠,人們叫它“金月亮”。每到天上的月亮從東方升起的時候,洱海底的金月亮也發出耀眼的光芒,這就是有名的洱海月。
後來,有個漁夫進海打魚,一網撒進海底,收網時,沉甸甸的越拉越重。漁夫好生奇怪,便使勁猛拖。拖出一條金鏈子來,金鏈子越拖越長,這時,漁夫想到老人們一直說的故事,才感到不好,心想:這東西不能取,取了它,洱海就沒有光,黑妖龍又得作怪了。他便趕緊把它放回海裏。
漁夫回到家後,就把這樁事告訴了村裏人。不料,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就傳到了朱財迷的耳朵裏。朱財迷家財萬貫,但他貪心不足,馬上派人把漁夫找來,要漁夫帶他去找金鏈子。但是左說右說,漁夫就是不依。
朱財迷幹脆翻臉,叫人把漁夫吊在梁上,狠狠地毒打,打得漁夫皮開肉綻,最後隻能依從。隨後,朱財迷派人到四處找來木匠,造出了三艘大船,逼迫村裏的船手為他撐船,準備進海打撈金鏈子。
打撈那天的一大清早,朱財迷燒香拜佛,禱告完畢,才讓全家人登船入海。船剛劃到海中間,漁夫指著說:“就在這裏。”朱財迷一聽,馬上下令打撈。左撈右撈,都撈不著。
朱財迷心急如焚,把船手一個個攆進水裏,叫他們潛入水底打撈。果然,不久就撈到了。一串金鏈子裝滿了一船又一船,三艘大船裝得嚴嚴實實,還裝不完。
朱財迷因貪財成性,還一直叫人繼續拉,最後一下拉動了黑妖龍。黑妖龍疼痛難挨,頓時掀起巨浪,把三艘大船翻入了海底。船手們靠平時水性好,才遊出海,唯獨朱財迷一家老小,活活淹死在洱海裏。
自此以後,觀音老母看清了財主的黑心腸,於是她拿出金針銀線,不分白天黑夜的繡了3個月零3天,繡出一幅美麗的花手帕來。待到夜深人靜,她悄悄地駕著雲彩,用繡花手帕把金月亮蓋住了。從此,金月亮隻能映照海底,不再亮出海麵了。
洱海其實早在漢代就已經名載史冊了。西漢的時候,北方的匈奴時時威脅著中原的安寧,漢武帝集中兵力常年與匈奴作戰,使人力和物力都耗費過大。
武帝為此寢食難安,希望能聯絡西域的大夏國,也就是阿富汗,來夾擊匈奴,以除心頭憂患。可怎麼聯絡大夏國呢?
正在武帝大傷腦筋時,張騫出使西域歸來,獻上了他從大夏帶回的“蜀布”、“邛竹杖”等西南物產。
武帝一見頓時高興起來,說:“蜀布、邛竹杖乃西南物產,今從大夏帶回,定是由印度運去。因此從西南必有通往大夏的路。”當即便下令派使臣前往“西南夷”去尋求道路。使臣兵分幾路進入四川、雲南地區。其中一部分翻過橫斷山脈,在洱海地區被強悍的“昆明族”阻擋,無法前行,就隻有留居下來。這期間,他們對當地有了較深了解。回到長安後,將滇池地區宜人的氣候、肥沃的土地和豐富的物產等——稟報給武帝。
武帝決定發兵征伐“西南夷”。但是,據從滇池地區歸來的將領們說,“西南夷”勢力強大,且熟識水戰,而中原士兵不擅長水戰,征伐之舉必將受阻。
公元前120年,漢武帝就因為使者受阻於昆明族的事,征調人力在首都長安開鑿了一個人工湖,稱之為“昆明池”,並修造有樓的大型戰船,專供士兵操練水戰使用。解決了水戰的阻礙後,漢軍征伐“西南夷”就由被動變成了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