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島明珠——台灣日月潭
那是在很久以前,美麗的寶島台灣住著一位勇敢的青年名叫大尖和一位美麗的姑娘水社,他們相互愛慕,常常在大樹下相會。
這個大潭裏住著兩條惡龍,有一天太陽劃過天空,公龍飛躍起來,一口將太陽吞食下肚。晚上月亮劃過天空,母龍也飛躍起來,一口將月亮吞下。
這對惡龍在潭裏遊來遊去,把太陽和月亮一吐一吞,一碰一擊,像在玩大球。但是他們隻圖自己高興,卻沒想到人世間沒有了太陽和月亮,分不清白天和黑夜。樹木枯萎了,鳥兒不叫了,稻田裏快成熟的稻穗也幹癟了,家家戶戶的糧食吃光了,牛羊餓死了,日子過不下去了……
大尖和水社決心為人間找回太陽和月亮,可是怎樣才能殺死惡龍呢?大尖和水社悄悄地鑽進惡龍居住的岩洞裏,從惡龍的談話中偷聽到他們最怕埋在阿裏山底下的金斧頭和金剪刀。
大尖和水社曆盡艱險,頂風冒雨,跋山涉水,終於來到阿裏山下,從山底下挖出了金斧頭和金剪刀。然後他們又回到大潭邊,恰好兩條惡龍正在潭裏玩弄著太陽和月亮。
大尖跳下潭去,揮起金斧頭,把惡龍砍得滿頭是血,遍體鱗傷,水社看準時機,用金剪刀剪斷了惡龍的肚子。兩條惡龍死了,可是太陽和月亮還是沉在潭裏。
大尖摘下公龍的眼珠,一口吞下肚,水社摘下母龍的眼珠,也一口吞下肚。他們變成了巨人,站在潭裏像兩座高山,大尖用勁把太陽拋起來,水社就拔起潭邊的棕櫚樹向上托著太陽,把太陽頂上天空,然後大尖用勁把月亮拋上了天空,水社也用棕櫚樹把月亮頂上了天空。
太陽和月亮又高掛在天上,照耀大地,萬物複蘇。草木活了,樹上的鳥兒又歌唱了,田野裏稻穀又結穗了,人們歡呼雀躍。而大尖和水社從此變成了兩座雄偉的大山,永遠矗立在潭邊。人們就把這個大潭叫做日月潭,把這兩座大山叫做大尖山和水社山。
後來,每年中秋圓月當空時,仍然可以看到高山族的青年男女扛著又長又粗的竹竿,帶著彩球,穿著美麗的服裝,學著大尖和水社的樣子,把彩球拋向天空,然後用竹竿頂著不讓它落下來,讓日月潭永遠享有日月的光輝。他們重演著征服惡龍的民間故事,以此來紀念大尖和水社這對少年英雄。
而“日月潭”這個名字,真正被第一次見到,是在清道光元年,升任台灣府北路理番同知鄧傳安所著《蠡測彙抄》一書中第2篇所記:
“過水裏社,望見日月潭中之珠仔山;藍鹿洲東征集所紀之水沙連即此。”
而《遊水裏社記》第十一篇也寫到:
“其水不知何來,瀦而為潭,長幾十裏,闊三之一。水分丹、碧二色,故名日月潭。珠山矻立潭中,高一裏許,圍五之。”
文中說的潭就是“珠仔山”,也就是拉魯島,舊稱珠嶼島、光華島,以其潭水之顏色而區分為日月潭。而不是如今所謂:“島東及北側形圓如日,島西南側狹長微彎如月,故名‘日月潭’。”
日月潭位處水沙連之軸心地帶,北方接埔裏鎮,東北鄰仁愛鄉,東南為信義鄉,西南接水裏鄉,西北方連接著國姓鄉。隸屬南投縣魚池鄉,位於我國台灣中央脊梁山脈的西麓地帶,處在山地與西部平原之間,亦即潭西為平地,潭東即是高山重疊的山地。
日月潭是我國台灣唯一的天然湖,由玉山和阿裏山之間的斷裂盆地積水而成。日月潭四周群山環抱,層巒疊嶂,潭水碧波晶瑩,湖麵遼闊,群峰倒映湖中,優美如畫。日月潭每當夕陽西下,新月東升之際,日光月影相映成趣,更是優雅寧靜,富有詩情畫意。日月潭舊稱水沙連、水社大湖、龍湖、珠潭,當地人也稱它水裏社。在祖國各大名湖中,獨具亞熱帶風情,一風一雨無不蘊藏著大自然的美。
潭水四季不竭,水極清純,無垠的漫漫綠波,恍若一麵明鏡,青山倒映其中幽絕、靜絕。清晨,山中、潭上有薄如輕紗的霧,山風一起,煙霧隱住了光華島,而湖麵更顯得煙波浩渺了。
日月潭附近的地形受褶曲、斷層及河川侵蝕等作用,致使境內山丘遍布,其間約羅布13個大小懸殊的盆地,還有許多的急陡斜坡及崩塌地,日月潭就屬境內盆地。
境內盆地屬埔裏盆地群的主要分布區,以魚池盆地的麵積為最大,但僅日月潭保持湖泊原貌。魚池盆地周圍山峰,如過坑山,大尖山,水社大山等,屬埔裏板岩山地,為烏溪支流南港溪的集水區,而日月潭以南的盆地如頭社和銃櫃則屬濁水溪流域。
日月潭、頭社、魚池及埔裏等地,原來均為湖泊,因為此地帶同為第三紀粘板岩層的陷沒地帶,也就是粘板岩層的斷層地帶。由於地殼變動的不斷地作用後,而形成大、小盆地,然後蓄水,便形成了山間的湖沼。
其中日月潭被遺留在較高的位置,受盆地之切割作用和河川侵蝕最遲且最小,所以能蓄存相當的水量,並且尚有相當一部分的雨水量流入,且流出之水量又極少,使之不致幹涸,同時又無外來的沙礫填充,所以就自然保存了日月潭的湖水。
日月潭是我國台灣最著名的地方。它位於西部的南投縣,是台灣最大的天然湖泊,臥伏在玉山和阿裏山之間的山頭上。水麵比我國另一個著名湖泊——杭州西湖略大,水深卻是西湖10多倍。
日月潭水映著山,湖麵宛似一個巨大的碧玉盤。遠遠望去,潭中的美麗小島,就好像浮在水麵上的一顆珠子,所以叫珠仔島,又叫光華島。以珠仔島為界,珠仔島把湖麵分為南北兩半:東北麵的形狀好像圓日,故叫日潭;西南邊的如同一彎新月,故稱月潭。後來為了慶祝台灣光複,珠仔島已改名為光複島。舊台灣八景之一的“雙潭秋月”就是由此而來。
日月潭美景如畫,春夏秋冬,晨昏晴雨,景色變幻無窮。尤其是秋天夜晚,湖麵輕籠著薄霧,明月倒映湖中,景色更為佳麗動人。日月潭四周,點綴著許多亭台樓閣和寺廟古塔。山腰的玄奘寺是專門為了供奉玄奘大師靈骨舍利所建,玄奘寺是目前靈骨奉拜之處。清靜幽雅,為眺望日月潭及拉魯島最佳的位置之一。
潭東的水社大山高約2000米,朝霞暮靄,山峰倒影,風光旖旎。潭北山腰有一座文武廟,自廟前遠眺,潭內景色,盡收眼底。南麵青龍山地勢險峻。
東南的邵族居民聚落,有專供人們觀賞的民族歌舞表演。泛舟遊湖,在輕紗般的薄霧中飄來蕩去,優雅寧靜,別具一番情趣。
日月潭之所以美麗,是因為它的四周是一座座長滿綠樹的山,而湖水又靜靜的,藍藍的,像一麵鏡子,把周圍的山色倒映在湖裏。另外,一年四季,早晨或是晚上,映在湖裏的景色也都不一樣,變來變去,就像傳說中的仙境。
日月潭四周的群山還有幾處古跡。其中潭北山腰有文武廟,位於日月潭北邊的山腰上,主祀關帝,另因供奉孔子、嶽飛而得名。文武廟以金黃色為主,巍峨聳立。登上文武廟後殿山坡,日月潭左右兩個湖,都看得清清楚楚。後來民間一直還流傳著,在天高雲淡之時,站在慈恩塔上可以看見西子湖畔六和塔的塔尖。這雖然近似神話,卻蘊含著台灣人民對祖國的深情。
日月潭是美麗的,美在它的深邃;日月潭又是神秘的,因為它離我們既遙遠又近在咫尺,正如在台灣有句俗語所說:“人同根,語同音。”
拓展閱讀
相傳日月潭之發現歸功於一隻神鹿,300年前,當地有40個人集體出獵,一隻體型巨大的白鹿竄向西北,於是人們尾隨追蹤。多日之後,他們發現千峰萬嶺、翠綠森林的重重圍擁之中,一湖碧水正在晴日下靜靜地閃耀著寶藍色的光芒。獵人們又發現,碧水中有個樹林茂密的圓形小島,把大湖分為兩半,一半圓如太陽,其水赤色;一半曲如新月,其水澄碧。於是他們把大湖稱為 “日月潭”,把小島叫做“珠仔島”。他們決定全部遷居此地,帶頭的部落首領就是今日邵族酋長“毛王爺”毛信學的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