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第一仙境——龍虎山(1 / 3)

道教第一仙境——龍虎山

龍虎山,原名雲錦山,坐落於江西省貴溪縣西南部,是獨秀江南的秀水靈山。龍虎山還是道教正一道天師派的祖庭,是我國道教發祥地。其山的形狀若龍盤,似虎踞,風景秀美,集天地靈氣,位居道教名山之首,被譽為我國道教第一仙境。

張道陵煉神丹使龍虎顯現

張道陵是東漢沛國豐邑,就是今江蘇省豐縣人,他曾是太學的學生,學識淵博,聲名遠播,在當時吳越一帶,有學生千餘人,可是他在仕途上卻不得誌。

轉眼間,張道陵已經年過半百了,而且經常感到身體不適,他不由仰天長歎道:“想我一世飽學,竟然對自己的身體和年壽無半點益處,還不如學些延年益壽的本領啊!”

於是,張道陵決定離家遠遊,追尋長生之道。在臨行前,他向眾弟子告辭,其中一個名叫王長的弟子願意隨他同去。張道陵便遣散其他學生,帶著王長離開了家鄉。

師徒兩人遊遍名山大川,先在河南省洛陽的北邙山等處修道。後來,張道陵帶領弟子王長從淮河到達江西的鄱陽湖,在兩隻仙鶴引導下,不知不覺來到了貴溪的雲錦山。

雲錦山山丹水綠,靈性十足,張道陵大喜,視為修道福地,決定在此設壇修煉。

傳說他們住在雲錦山時,張道陵在山岩上發現了一本異書,他照著書中的指點,開始修煉九天神丹。當煉到一年的時候,紅光滿室,煉到第二年時,有五色雲彩,覆蓋在鼎上。當煉到第三年時,神丹終於煉成,有一條青龍和一隻白虎同時出現在空中護衛著他,於是他把神丹取名為“龍虎神丹”,也把雲錦山改稱為龍虎山。

張道陵吃了神丹,從自稱神仙真人,開創了“正一道”。後來他便開始雲遊四海,講道布教,當時人們稱他為張天師。

張道陵的孫子張魯投降曹操後,張魯和他的教徒都被遷移到今河南省洛陽和鄴城一帶。到張魯兒子張盛時,他拒絕曹操的封賞,帶著張道陵傳下來的劍和印,按照張道陵遺訓,再次回到了龍虎山。

從此,張天師的子孫便長期定居在了龍虎山,在此創建壇宇招徒傳教,也同時開啟了龍虎山道教文化的曆史。

截止到現在,正一道世襲道統63代,曆時1800餘年,每代天師均得到曆代封建王朝的崇奉和冊封,先後在龍虎山建有10座道宮,81座道觀,36座道院,其規模都十分壯麗豪華。

張道陵有沒有煉製成神丹,我們無從考證,但他創立的“正一道”使龍虎山聞名於天下。

拓展閱讀

傳說張道陵煉成仙丹以後,看到身邊弟子大多不足以托付重任,就隻服了半劑丹藥,成為了地仙。不久,從東方來了一位名叫趙升的青年,天師一眼就看中他,決定將道教重任托付於他。一天,張道陵帶領眾弟子登上雲台峰絕崖,忽然自己朝懸崖一躍而下。眾弟子一時驚駭悲啼,失望而歸。隻有趙升和一直追隨張道陵的弟子王長相繼跳下了懸崖,兩弟子正好落身在師傅兩側。張道陵笑道:“我知道你倆會來!”於是,張道陵在崖下將大道要術悉數傳予了兩人,傳授完畢,張道陵服食了剩下的半劑丹藥。忽然天空飛來了一隻仙鶴,張道陵乘著仙鶴升天而去了。

大上清宮中的百神傳說

在龍虎山諸多的道觀之中,大上清宮是最早建成的道觀,是由唐武宗在841年至846年間所建。

大上清宮坐落於龍虎山腳下的上清鎮東邊,古代這裏稱為仙源鄉招賓裏。這裏溪山環拱,傳說有九條龍在這裏,是神仙和靈獸聚集的地方。有民謠說:“九龍集結上清宮,天師擒妖顯神通。唯有一龍不伏法,順水飄遊遇虎凶”。

這九條龍指的就是上清宮周圍的天門山、台山、烏劍山、獅子山、衝天峰、應天山、西華山、烏龜山和聖井山。

大上清宮源於道教祖師張道陵在龍虎山煉丹時居住的“天師草堂”。大約在215年至220年期間,第四代天師張盛從陝南漢中遷回江西龍虎山承啟道教,在此建造了“傳籙壇”。龍虎山道教曆史上的第一個道觀便建成了。真仙觀建成之後,又經曆了多次更名。

在北宋時期,符籙科教道法特別興盛。1008年至1016年間,宋真宗召見第二十四代天師張正隨吏部授篆,敕改“真仙觀”為“上清觀”。

1113年,宋徽宗召見第三十代天師張繼先設法壇做法事,在朝堂上,張繼先給宋徽宗呈奏時,說宋徽宗顯露出了“赤馬紅羊之兆”,便請求皇上修德。宋徽宗便把“上清觀”升格為“上清正一宮”。1310年,元武宗再次把“上清正一宮”更名為“大上清正一萬壽宮”。直至1687年,康熙為了弘揚正一道,為上清宮禦書宮額,更名為“大上清宮”。

據清代《留侯天師世家宗譜》記載:“簷際懸聖祖仁皇帝禦書‘大上清宮’額。”由此“大上清宮”這個名字便一直延續至今。

大上清宮是天師張道陵及曆代正一道天師祈禱、打醮、拜神和舉行重大宗教活動的主要場所。同時他們也在這裏隱居練道、修真養性和靜心煉丹,這裏是道教文化積澱十分深厚的地方。

大上清宮整個建築以三清殿和玉皇殿為中心,另外還建有紫微殿、後士殿和東隱院等。據1740年妙正真人婁近垣所編纂的《龍虎山誌大上清宮新製》裏記載,當時大上清宮中的殿宇多達二三十座。在這些宮殿裏塑有天神、地祗、南星北鬥、三十六天將、二十八宿星和六十甲子等神像數百尊,組成了一個龐大的神靈世界最高領導機構,故有“神仙所都”和“百神受職之所”的美譽。

大上清宮之所以具有這麼大的影響,還因為我國古典名著《水滸》裏有大上清宮的故事。

在《水滸》裏講,當年洪太尉受大宋仁宗之命,到龍虎山宣請張天師進京祈禳瘟疫,不料在上清宮伏魔殿誤放了老祖大唐洞玄國師在鎮妖井內鎮鎖著的“三十六天罡星”和“七十二地煞星”,共108個魔君。魔君出世後,便成了後來水泊梁山的“一百零八將”,所以,人們說龍虎山是梁山好漢的出生地。

在大上清宮中不僅流傳著很多神話傳說,還有絢麗豪華的宮觀建築,但後來因戰火破壞或年久失修,大部分建築已經倒塌或損毀。存留下來的伏魔殿、東隱院、善惡分界井、夢床、神樹和傳說中的鎮妖井等古跡,仍然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吸引人們來參觀。

拓展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