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第一仙境——龍虎山(2 / 3)

與鎮妖井同樣廣為流傳的井還有在東隱院院牆外的善惡分界井。傳說,這口井能夠映照和判斷出人的善惡是非百姓之間解決不了的複雜糾紛,隻要打開井蓋照一照,便會是非分明。所以,每當百姓們有什麼冤屈找張天師訴說的時候,張天師便會讓與事件相關的人到井口照一照,善惡真偽就一清二楚了。

天師府的神道合居盛景

大上清宮是曆代天師講道布教之所,而天師府則是他們生活起居和掌管天下道事的總署。天師府建築雄偉,有“南國第一家”的美稱。

天師府是在1105年由宋徽宗始建於龍虎山腳下的上清鎮關口,全稱為“嗣漢天師府”,它是道教最早的發祥地,並被尊為道教的第三十二福地。

天師府是一座王府式的道教古建築群,它依山傍水、氣勢非凡。由於道教大多是興起於山澤草莽之間,並且道士們都追求超凡脫俗和清靜無為的境界,所以天師府內種植了很多奇花名木,也是暗寓此地為仙境。

天師府整個建築工藝群是由府門、儀門、玄壇殿,提舉署、法篆局、萬法宗壇、大堂、三省堂、觀星台、靈芝園和廂房廊屋等組成,在布局和風格上保持了道教正一道神道合居的鮮明特色。

天師府的外觀具有濃厚的神秘氛圍,紅牆深院,彤壁朱扉,給人以神道合居的氣勢,並且以八卦鋪地,顯示了濃厚的道教底蘊。

天師府坐北朝南麵和而立,高大寬闊、氣勢雄偉。門前庭院正中鑲嵌著太極八卦圖。八卦在道教裏是代表宇宙間的“天地水火風雷山澤”,而太極圖則是顯示陰陽對立統一的辯證法和動態平衡的道教哲理內蘊。天師府府門上有一對楹聯:

麒麟殿上神仙客,

龍虎山中宰相家。

這副對聯是明代尚書、大畫家和大書法家董其昌的手筆,它形象地表達了龍虎山正一道天師既是“神仙”又是“宰相”的雙重顯赫地位,同時也闡明了正一道與曆代皇權的密切關係,以及人們對成仙的渴望。

在院門後,有一條100餘米的鵝卵石鋪成的寬闊甬道直通二門。二門前東為玄壇殿,西為法篆局和提舉署,但後來都被毀了。二門門前對聯寫的是:“道高龍虎伏,德重鬼神欽”。

這副對聯不僅表明了曆代天師道高德重,使龍虎也服伏、鬼神也欽佩的曆史事實,同時也表明了道教要求信徒必須修道養德的教理教規。

過了二門是一個大院,院中間是天師府的主建築“玉皇殿”。殿門的外麵兩側矗立著兩個雕龍石柱,殿門的下麵是雕龍石階,石階下就是有名的靈泉井。

相傳,這口井是南宋著名道士白玉蟾奉正一道第三十五代天師張可大法旨所鑿。它的泉水清澈甘甜,所以取名為“靈泉井”。曆代天師做道場前敬天官、地官和水官都用這口井裏的水,所以人們又稱它為“法水井”。

還傳說這口井有9米深,並與四海相通。當時挖鑿的時候,曾驚動了龍王。龍王問:“為何要挖得那麼深?”天師說:“我要借四海之源,用來演法煉丹。”所以人們又稱它為“丹井”。

穿過甬道便可到達玉皇殿。玉皇殿是曆代天師實施道政的地方。玉皇殿前距二門有九九八十一步,此殿占地麵積600餘平方米,殿內供奉著身高9.9米的玉皇大帝像。在玉皇大帝旁,有金童、玉女和20個天君配祀兩邊,並且有八條金龍飛舞楹柱之間,使整個玉皇殿顯示出天廷的莊嚴之感。

在玉皇殿後麵便是私第了。私第是曆代天師的住宅,也稱為“天師殿”。這一部分是天師府的主體,麵積約2000平方米,由前、中、後大廳組成。

在天師殿院門前的隱壁上畫有“鶴鹿蜂猴”的一幅巨畫,象征著高官厚祿和宰相門第。院門前上書白底藍字對聯一副:南國無雙地,西江第一家。這不僅體現了當時天師府建築的豪華是舉世無雙的,同時也告訴了人們當時道教文化的興盛程度。

進入殿門,前廳為客廳。在客廳裏有一塊渾圓的翠綠色盤石,名叫“迎送石”。這是曆代天師迎送客人到此留步的地方。在堂壁上掛有“墨龍穿雲圖”和“祖天師像”,在東西四壁上都題寫著名詩,描繪著古畫。

再往裏走就是中廳。中廳為會客廳,有“狐仙堂”的美稱。在中央供奉著三尊神像,中間是在刀劍斧戟和龍虎旌旗的擁簇下正襟危坐的道祖天師張道陵,侍立在張道陵兩邊的則是他的兩位高徒王長和趙升。張道陵身旁懸有歌頌他道尊德貴的對聯一副:

有儀可象焉,管教妖魔喪膽。

無門不入也,誰知道法通天。

在前廳和中廳搭接處,在左右兩旁開辟有“金光”和“紫氣”兩個門,中間還有一個門,上刻“道自清虛”四字,這是為了提醒世代天師要依道傳教。

再往裏走就是後廳,後廳也叫“上房”,是天師食宿生活之處。後廳的中堂原是天師用餐的地方,清代的時候裏麵有幾把太師椅,四壁上也有很多書畫。中堂後壁懸掛著祖天師張道陵的畫像。香案上有屏風、淨瓶、時鍾、燈台和香爐供器等,非常古樸典雅。

除此之外,天師府內還有靈芝園、敕書閣和觀星台等,宮樓閣宇多得數不勝數。但是,如此豪華的天師府,後因洪水被衝毀了。後來雖然重建,但又因戰爭慘遭焚毀。卻來,經過曆史創傷後的嗣漢天師府,在政府的扶植和海內外信徒的讚助下,逐年得到了修複。在保持明清建築的基礎上,以府門、二門和私第為中軸線,又修建了玉皇殿、天師殿、玄壇殿、法籙局、提舉署和萬法宗壇等,從而把宮觀與王府建築合為了一體,再現了這個蘊含著巨大道教文化內涵的府邸。

拓展閱讀

傳說一天清晨,天師府的第三十代天師張繼先發覺有妖氣出現,正在思忖時,看見一身穿黃衫的青年美女氣喘籲籲地跪在地上流淚說:“天師真人,請救救我!”

天師問清緣由後得知,這個狐狸精正在經曆得道成仙前的天劫。天師憐憫狐狸精千年修行不易,便對狐狸精說:“我可以救你,但你要答應三件事。第一要持齋,不許殘害其他動物;第二要擇地隱居,不得騷擾百姓;第三要受戒入道,早晚誦經,改惡從善,為民做好事。”

狐狸精拱手立誓說:“一定做到,決不違犯。如有違抗,甘願受死。”天師見她有悔改之心,便叫她起立受戒。並命人在天師府內給她騰出了一個房間讓她修行。後來,那個房間就成了供奉狐仙的狐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