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第五洞天——青城山1(2 / 3)

張道陵連忙受命,率領門人王長等人,趕往了蜀中。據說當時在蜀中作怪的鬼神為首的共有8個。劉元達專門施雜病,張元伯專放瘟疫,趙公明傳痢疾,鍾子季播下瘡腫,史文業散發瘧疾,範巨卿讓人渾身酸痛,姚公伯灑下五毒,李公仲帶來瘋癲病。

他們手下鬼兵億萬,到處為害百姓,遭他們暴行枉死的人不計其數。

張道陵到了蜀中,選定了青城山為戰場。到了青城山,張道陵先設置琉璃高座,列成法壇等待八大鬼帥。不久八大鬼帥率部來攻,一時間飛沙走石,空中飛箭如雨。

隻見張道陵用手一指,化一朵蓮花拒敵。鬼兵們燃起無數火炬,一哄而上,張道陵抬手一指,那火反而向鬼兵燒去。

鬼帥們遙望形勢,高聲叫道:“你本來住在峨眉山修仙,為什麼跑來侵犯我們的地盤?”

張道陵答道:“你們殘害生靈,所以奉老君之命來討伐你們。”

劉元達等聽了大怒,率領鬼兵再次攻上,將張道陵圍住。張道陵用筆向空中遙畫一個陣勢,鬼眾被這無形陣勢困住,個個仆倒不起。

八大鬼帥見狀隻得叩頭求饒,張道陵將筆倒揮,鬼兵又個個活了過來。張道陵對鬼帥們說道:“你們過來聽從吩咐,從今開始趕快遠離此地,不要再在人間傳播疾病。”

鬼帥分辯說:“降災給老百姓,是我們本來的職責,怎麼把這權利都給剝奪了?不如還留一半地盤給我們享用。”

張道陵不答應,喝令他們快避去。鬼帥們心中不服,第二日又糾集了六大魔王,率領百萬鬼兵再次攻打上來。

張道陵的隨從見狀大驚,說道:“鬼兵勢盛,如何抵擋?”

張道陵說:“無須驚慌,看我頃刻退敵。”於是他再次揮筆一畫,鬼眾們仍然死於當場,隻有六大魔王不死,但也仆翻在地,爬不起來,叩頭救饒。

張道陵不許,用筆豎著一砍,將麵前山峰劈為兩半。魔王再無法飛越山頭,大聲哀求說:“我們再不敢為非作歹,懇求饒命,此後一定在西方世界居住,再不來此地。”

張道陵這才放他們歸去,餘下的鬼帥,也表示受管束。張道陵仍怕他們心中不服,於是對他們說道:“看來你們心中不服,且再給你們一個比試的機會,如果鬥得過我,便讓你們自由。”

劉元達等鬼帥們一聽,正中下懷,答道:“好,就這麼辦!”

張道陵命人燒起一堆火,投身火中,卻腳底生青蓮,踩著蓮花徐徐出來,鬼帥們也拿出神通,跳入火中,誰知神通不靈,被火燒著。張道陵又在木、水、土石中進出自如,鬼帥們卻處處碰壁,一怒之下,八大鬼帥變成8隻大老虎撲來。張道陵變成一隻巨獅,將八虎趕走。鬼帥變成8條飛龍來抓人。張道陵搖身一變,成為專吃龍屬的金翅大鵬鳥,來啄龍的眼睛,八龍隻好倉皇逃走。這樣變化鬥法多時,看看鬼神已近技窮,張道陵用手一指,化一重萬餘斤的巨石,用藕絲懸著,掛在鬼兵陣營上空,又變成兩隻老鼠竄上去啃藕絲,那巨石眼見立即要掉下來,鬼帥們這才同聲哀求:“請饒我們,我們一定遠離此地,再不敢虐害百姓。”

張道陵於是下令五方八部、六大鬼王統統會盟於青城山。使人住陽間,鬼居幽冥,六大鬼王回到酆都,八部鬼神流放西域。

那些鬼眾舍不得這麼好的地盤,還賴著不想走。張道陵發起怒來,畫了一個符送上雲霄,片刻之間,風雨雷電轟鳴,空中飛來無數刀箭,鬼兵這才逃得無影無蹤。

當然,這個世界上並沒有鬼,道士更不可能會驅鬼的法術。這個傳說多半是後人為神化張道陵而杜撰出來的,但通過這個傳說,也可以看出古代人對敢於為民除害之人的敬重。因為張道陵在青城山傳道,所以青城山成為了天師道的祖山之一,全國各地曆代天師均會到這裏朝拜祖庭。後來青城山的天師道經過張道陵及其子孫曆代天師的創建和發展,逐漸擴及全國。

拓展閱讀

張道陵在青城山“結茅傳道”的地方後來修建了一座常道觀。觀內還有黃帝祠和三皇殿,殿內供奉著伏羲、神農、黃帝。

在觀後的混元頂上有一個洞穴,相傳是張道陵曾經修煉的所在,俗稱天師洞。天師洞東有三島石,巨石矗立,上有兩條裂隙,故名。

民間傳說,張天師降魔時,見此石擋路,遂拔劍劈之,裂成三塊,石上還刻有“降魔”兩字。天師洞西側有擲筆槽,這是個60多米深的幽穀,民間傳說是張天師降魔時,作符擲筆而成的。

道觀相繼崛起的晉代青城山

在晉代,青城山中道教漸盛,極盛時有道觀70餘處,但大部分都被毀廢了。存留下來的其中之一就是上清宮。

上清宮位於青城山的第一峰的半山坡上,始建於晉代,後來又經過了唐玄宗修繕和五代期間王衍再建,但是明末又毀於火災。存留下來的殿宇是後來建於清代。在上清宮山門外西側石壁上,刻有“天下第五名山”和“青城第一峰”的石刻。

上清宮的主要建築有山門、正殿、配殿和玉皇樓等。上清宮的宮門是石砌券洞,上有門樓。

老君殿內供奉的是太上老君,太上老君的兩旁分別是供純陽祖師和三豐祖師。殿後是三清大殿,大殿中供奉的是三清神像,在殿的兩旁則供奉著三清的弟子,即“十二金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