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騰奇特的“三江”地貌(1 / 2)

奔騰奇特的“三江”地貌

在雲南省西北部,存在著一個令人歎為觀止的自然現象:三條大江與山脈互相夾持,平行地奔流了170千米,相隔最近的地方直線距離隻有66千米,這就是美麗而神奇的三江並流。

三江並流位於滇西北青藏高原南延的橫斷山脈縱穀地區,包括怒江州、迪慶藏族自治州以及麗江地區、大理白族自治州的部分地區,西與緬甸接壤,北與四川、西藏毗鄰。

4000萬年前,印度次大陸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大碰撞,引發了橫斷山脈的急劇擠壓、隆升、切割,高山與大江交替展布,形成世界上獨有的三江並行奔流的自然奇觀。

三江並流自然景觀由怒江、瀾滄江、金沙江及其流域內的山脈組成,景區有怒江、瀾滄江、金沙江等3個風景片區,8個中心景區,60多個風景區,麵積3500多平方千米。

景觀主要有:奇特的“三江”並流;雄偉的高山雪峰;險要的峽穀險灘;秀麗的林海雪原;幽靜的冰蝕湖泊;少見的板塊碰撞;廣闊的雪山花甸;豐富的珍稀動植物;壯麗的白水台;獨特的民族風情,構成了雄、險、秀、奇、幽、奧、歎特色。

它地處東亞、南亞和青藏高原三大地理區域的交彙處,是世界上罕見的高山地貌及其演化的代表地區,也是世界上生物物種最豐富的地區之一。

在三江並流的怒江、瀾滄江、金沙江中,怒江位居三江並流的西部,是我國西南地區的大河之一,又稱潞江,上遊藏語叫“那曲河”,發源於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南麓的吉熱拍格。

怒江深入青藏高原內部,由怒江第一灣西北向東南斜貫西藏東部的平淺穀地,入雲南省折向南流,經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保山市和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流入緬甸後改稱薩爾溫江,最後注入印度洋的安達曼海。

怒江水流湍急,洶湧澎湃,堪稱“三江第一怒”。怒江在怒江州內的流程為316千米,平均落差在三江中最大。怒江第一怒,在離州府68千米處的亞碧羅,一年四季水勢洶湧,浪高10餘米,狂奔2000米。

怒江在我國最早的地理著作《禹貢》中被稱為黑水,因其流經怒夷界,即今怒江州而得名。古人有詩歎道:

怒江之水向南流,流到朱波怒未休;

多少膏腴人不識,天藏美中在遐陬。

到了冬春季節,怒江流水卻波瀾不驚、平穩溫柔、清澈見底,猶如一條碧玉帶緩緩流淌舒展開來,在不經意間,磨礪出許多五光十色的鵝卵石,蕩漾出一塊塊纏綿的沙灘和一些零星美妙的小島。

怒江大峽穀位於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境內,全長316千米,兩岸山嶺海拔均在3000米以上,因它落差大,水急灘高,有“一灘接一灘,一灘高十丈”的說法,十分壯觀。兩岸多危崖,又有“水無不怒古,山有欲飛峰”之稱,平均每年以1.6倍黃河的水量像駿馬般地奔騰向南。

怒江大峽穀以兩山夾一江之勢而形成,西為高黎貢山,東是怒山山脈。山高水長的景觀,再加上豐美肥沃的土地,以及獨特的民族風情,使其充滿了美麗神秘的色彩。

怒江就這樣晝夜不停地撞擊出一條山高、穀深、奇峰秀嶺的巨大峽穀。據掌握的資料,這是僅次於雅魯藏布江大峽穀及美國西南部的科羅拉多大峽穀的世界第三大峽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