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怒江州境內,4000米以上高峰有20餘座,群山南北逶迤、綿亙起伏,雪峰環抱,雄奇壯觀。湖泊遍布,比較著名的有瀘水縣高黎貢山的聽命湖,福貢縣碧羅雪山的幹地依比湖、恩熱依比湖、瓦著低湖等。
這些高山湖清澈幽靜,是由長年冰蝕形成的許多大小不等的湖泊。湖兩岸原始森林密布,珍禽異獸繁多,古木參天,鬆蘿滿樹,幽中顯古,蔚為壯觀。
瀾滄江位居三江並流的中間,從滇藏高原沿雲嶺山脈綿延南去。它是湄公河上遊在我國境內河段的名稱,是我國西南地區的大河之一,是世界第九長河,亞洲第四長河。
瀾滄江經緬甸、老撾、泰國、柬埔寨、越南,在越南南部胡誌明市南部流入太平洋的南海,總流域麵積81萬平方千米,是亞洲流經國家最多的河流,被稱為“東方多瑙河”。
瀾滄江在我國境內長2179千米,流經青海、西藏、雲南三省,其中在雲南境內長1247千米,流域麵積16.5萬平方千米,占瀾滄江湄公河流域麵積的22.5%,支流眾多,較大支流有沘江、漾濞江、威遠江、補遠江等。
瀾滄江上中遊河道穿行在橫斷山脈間,河流深切,形成兩岸高山對峙、坡陡險峻的“V”形峽穀。下遊沿河多河穀平壩,著名的景洪壩、橄欖壩各長8000米。
境內徑流資源豐富,多年平均徑流量740億立方米。河道中因險灘急流較多,隻有威遠江口至橄欖壩段可行木船和機動船。
金沙江位居三江並流的東部,發源於青海境內唐古拉山脈的格拉丹冬雪山北麓,是西藏和四川的界河。
金沙江河穀地貌特征以德格縣白曲河口和馬塘縣瑪曲河口附近分為上、中、下三段。其中上段為峽寬相間河穀段,中段為深切峽穀段,下段為峽穀間窄穀段。
從雲南省麗江納西族自治縣石鼓鎮至四川省新市鎮為金沙江中段,河長約1220千米,江水奔流在四川、雲南兩省之間。金沙江過石鼓後,流向由原來的東南向,急轉成東北向,形成奇特的“U”型大彎道,成為長江流向的一個急劇轉折,被稱為“萬裏長江第一灣”。
在石鼓鎮以下,江麵漸窄,至左岸支流碩多崗河口橋頭鎮,往東北不遠即進入舉世罕見的虎跳峽。
虎跳峽上峽口與下峽口相距僅16千米,但落差竟達220米,是金沙江落差最集中的河段。峽中水麵寬處60米,窄處僅30米,並有巨石兀立江中,相傳曾有猛虎在此躍江而過,故名虎跳石,虎跳峽也由此得名。
虎跳峽內急流飛瀉、驚濤轟鳴,最大流速達10米/秒。峽穀右岸為海拔5596米的玉龍雪山,左岸為海拔5396米的哈巴雪山,兩山終年積雪不化。峽內江麵不足海拔1800米,峰穀間高差達3000餘米。峽中穀坡陡峭,懸崖壁立,呈幼年期“V”型峽穀地貌。
拓展閱讀
據說,怒江、瀾滄江和金沙江原是三姐妹,她們三人不願西嫁,準備投奔東海。父母得知消息前去阻攔,怒江和瀾滄江選擇服從,隻有金沙姑娘衝破了阻攔,彙入了東海。她轉身的地方,就形成了“長江第一灣”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