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祝枝山形容白蓮池的蓮花道:“千萬計,花過巨,葉大如蓋,微風吹之,撼撼如玉石切磋之音。”
宋朝周敦頤遊羅浮山時,坐臥池上不忍離去。
朱明洞天是羅浮山十八洞天之首,是道教第七洞天、第三十四福地。洞天是道教的稱謂,“朱明洞天”原意為“朱明耀真之天”。
朱明洞天由象山、獅山、梅花山和馬山環抱。前臨溪澗,背依青山,林木參天,環境幽雅,仿如世外桃源,是羅浮山風光精華所在。
朱明洞天有呈拱形的洞門,坐北向南。門楣有楷書“朱明洞天”四字。洞內大洞套小洞,有桃源洞、蓬萊洞、蝴蝶洞、清霞洞、倆儀洞、泉源洞、梅花洞七個小洞天。
洞內有衝虛觀、朱明亭、東坡亭、曠心亭等古建築。還有遺履軒、仙人臥榻、飛來石、蓬萊徑、洗藥池、煉丹灶、白連池、會仙橋等名勝古跡。
白鶴洞景區在羅浮山東側,因白鶴常棲此而得名。沿白鶴洞小溪,有五龍潭、水簾洞、八仙石、桃源洞、白花徑、蝴蝶洞等古跡勝景。
九天觀景區在朱明洞景區東麵,地勢平坦。景區內有九天觀、梅花村、洗耳泉、石洞山房、逃暗記石刻、西華道院、釣魚台等。
九天觀位於衝虛觀東,又名明福觀。建於南漢,宋賜額。清朝乾隆年間修葺時改名“九天觀”至今,今存建築532平方米。
洗耳泉位於梅花村西的溪中,奇石縱橫,一巨石上刻“洗耳泉”三大字。明朝道姑羅素月詩“水疑天上來,聲自雲間起。耳根本無塵,對此何以洗”刻石上。
石洞山房位於洗耳泉西側山坡。山房石有兩扁石相抵,叫石門。山房因官曆巡撫、尚書、總督三邊的歸善進士葉夢熊曾居此讀書,又叫尚書房。
黃龍洞景區位於羅浮山西南麓,玉女峰下,有景點黃龍觀、滌塵橋、黃龍洞瀑布等。是羅浮山著名的十八洞天奇景之一。
黃龍洞原名金砂洞。南漢主劉岩曾夢神人指點說:“羅浮之西,有兩峰相疊,一水對流,可以為宮。”遂派人尋訪,果然找到並建天華宮。又夢黃龍起於宮中,故改名黃龍洞。
清朝康熙年間,衝虛觀道士張妙升到黃龍洞開創了嶗山派的獨立道場並取名為黃龍觀。
香港道教青鬆觀長侯寶垣先生耗資巨額重建黃龍觀。重建後的黃龍觀雄偉壯觀,金碧輝煌,成為華南一帶道教全真龍門派占地麵積和建築麵積最大、宗教文化氛圍最濃的主要道觀之一。
滌塵橋位於羅浮山黃龍觀黃龍瀑布口的崖頂山穀,橋頭石刻篆書“滌塵橋”。從衝虛觀沿古徑上黃龍洞口,須過“滌塵橋”。滌塵,是說要入黃龍洞仙境,必須先在溪流洗去凡塵,才能過橋。
華首台景區位於羅浮山西南麓,有華首寺、飛雲濺雪、朝元洞、接仙橋等景觀。
華首寺也叫華首台,它位於羅浮山的西南麵。華首寺建於唐開元年間,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曆史。
據說,當年有500名真人彙集此地而得名於華首寺,明朝萬曆年間,羅浮山香火旺盛,有十八寺,而華首寺被列為“第一禪林”。
華首寺主要佛教建築有望海觀音、天王殿、萬佛塔、大雄寶殿和五百羅漢堂等。
華首寺不僅佛教曆史悠久,而且自然景觀和摩崖石刻也數不勝數,最有代表性的摩崖石刻是“嶺南第一山”和“聞鍾發省”。而最負盛名的自然景觀是“飛雲濺雪”瀑布和千年銀鏈古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