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明珠——萬石山
鼓浪嶼位於廈門島西南隅,隔鷺江與廈門島相望。四麵碧海環繞,島上氣候宜人,四季如春,鳥語花香,素有“海上花園”之稱,又有“萬國建築博覽”“鋼琴之島”“音樂之鄉”的美譽,宛如一顆璀璨的“海上明珠”,鑲嵌在廈門海灣的碧海綠波之中。
鼓浪嶼萬石山風景名勝區主要包括海域、鼓浪嶼、萬石山和海濱風景區等部分,總麵積245平方千米,為海島環抱、山岩奇特、沙灘廣闊、城景相依所構成的具有亞熱帶風光的國家級海濱風景名勝區。
宋時鼓浪嶼名為圓沙洲、圓洲仔,因島西南有一個海蝕岩洞受浪潮衝擊,聲如擂鼓,自明朝起雅化為今名。
鼓浪嶼周邊海域為廈門港主要部分,緊臨中華白海豚保護區、文昌魚保護區、大嶼島白鷺保護區,與金門列島隔海相望。登高遠眺,鼓浪嶼全景及周邊美景盡收眼底。
廈門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溫暖濕潤,光熱條件優越,日照特別長,一年四季,花木繁茂。
日光岩俗稱“岩仔山”,別名“晃岩”,相傳公元1641年,鄭成功來到晃岩,看到這裏的景色勝過日本的日光山,便把“晃”字拆開,稱之為“日光岩”。
日光岩由日光岩和琴園兩個部分組成。日光岩聳峙於鼓浪嶼中部偏南,是由兩塊巨石一豎一橫相倚而立,成為龍頭山的頂峰,為鼓浪嶼的最高峰。
站在日光岩山門處,看到一塊高40多米的巨岩,淩空而立,在那巨岩峭壁上,有“天風海濤”四個字橫書,其下還有兩行大字題刻,右側為“鼓浪洞天”,左側為“鷺江第一”。
“無風海濤”是1573年江蘇丹陽人丁一中所書,這是日光岩最早的題刻。鼓浪洞天”和“鷺江第一”是清道光年間福建長樂人林針所寫,兩者靠近,字跡相當,林針署名特別大,遊人常誤為兩者皆是林針所題,其實後者比前者晚刻200多年。
菽莊花園坐落在鼓浪嶼港仔後,建於1913年。主人林爾嘉又名叔臧,園名即以他的名字諧音而命名。甲午戰爭後,林維源及其子叔臧不願當亡國奴,從台灣遷到鼓浪嶼居住。其後,叔臧建了這座花園。
菽莊花園依海建園,海藏園中,傍山為洞,壘石補山,與遠處山光水色互為襯托,渾然一體。所造樓台亭榭不一其形,迦橋低欄,形若遊龍。園內看海,波浪拍岸,倚欄遠眺,極盡山海之致,複有岩洞之幽,鮮花滿徑,綠樹成行。
菽莊花園以有限麵積,造無限空間,以小見大,耐人尋味。庭院本來以靜為主,但眼前波濤拍岸,浪花飛濺,形成靜中有動,動中有靜,動靜對比,相得益彰,珠聯璧合,妙趣橫生。
皓月園位於鼓浪嶼東部的覆鼎岩海濱,占地30000平方米,沿鷺江之濱鋪開,這是以海濱沙灘、岩石、綠樹、亭閣展布的庭園。
皓月園內有一座鄭成功及其部將巨型銅雕像。這座巨型銅雕,圖幅寬廣,頗引人注目。園內更突出的是矗立在覆鼎岩上的鄭成功巨型花崗岩雕像,十分威武。
古避暑洞是個很有特色的山洞,兩旁石壁支起從天而降的花崗岩巨石,給人泰山壓頂之感,十分險峻。上麵“古避暑洞”四個字是清末台灣文人施士潔題寫的。
石洞明亮幹燥、通風清爽。穿過古避暑洞向左拐,有一座窈窕小亭,撐起細細腰骨,把岩石當做涼台,名叫“傘亭”可供人遮陽避雨。
石洞旁邊的岩石頂,有一個仙人洗腳的石盆,長年累月盛著水,一旁還有仙人的腳印。其實,“仙人印”“洗腳盆”都是海浪衝蝕而成的海蝕地貌。
龍頭寨門是鄭成功當年屯兵鼓浪嶼的“龍頭山寨”的寨門,岩石上的圓孔是士兵搭架帳篷開鑿的。鄭成功紀念館是為紀念鄭成功收複台灣300周年而創設。鄭成功紀念館展出各種文物、資料、照片、模型等300餘件。
伴著鼓浪嶼的海浪聲,30台古鋼琴靜靜地站在充滿典雅氣氛的陳列室中,讓帶著驚奇眼光的參觀者,發出陣陣讚歎,那裏就是鼓浪嶼鋼琴博物館。
博物館裏陳列了愛國華僑胡友義收藏的40多架古鋼琴,其中有稀世名貴的鎦金鋼琴,有世界最早的四角鋼琴和最早最大的立式鋼琴,有古老的手搖鋼琴,有產自100年前的腳踏自動演奏鋼琴和8架腳踏的古鋼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