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明珠——萬石山(2 / 2)

百米高台為日光岩頂峰,加上圓台,號稱“百米高台”。淋浴天風,傾聽海濤,眺望遠處,水天一色,令人忘卻人世煩惱。從高台上看腳下的鼓浪嶼,各種風格的建築錯落有致,好像從這鋼琴之島上彈奏出來的音符,能凝固成一曲最浪漫的旋律。

從19世紀中葉起,伴隨著基督教的傳播,西方音樂開始湧進鼓浪嶼,與鼓浪嶼優雅的人居環境相融合,造就了鼓浪嶼今日的音樂傳統,培養出一大批傑出的音樂家。

三一堂的建築獨具一格,呈十字立體式的罕見造型,四方八麵排水的黃瓦屋頂上,居中矗立著八角鍾樓,頂尖的十字架高聳雲天。紅牆裝飾著流暢的三角形線條,四麵敞開12道大門、16扇窗戶極為寬大,具有通風、采光、疏散的實用特點。

海天堂構位於鼓浪嶼福建路38號,“海天堂構”老別墅是中西方文化結合的典範之作。門樓是典型中國傳統式樣,重簷鬥拱、飛簷翹角。前後兩側的樓宇,普遍采用古希臘柱式,窗飾大都為西洋風格,但牆麵與轉角又是中國雕飾。

萬石山在廈門市區東部獅山北麓,緊依廈門市區,景區內山山相連、山水相依、峰巒起伏、景色奇秀、濃蔭蔽天、幽靜清雅。主要景點有萬石岩、太平岩、醉仙岩、廈門園林植物園和虎溪岩等。

萬石岩在萬石水庫以南,舉目皆石,大小重疊,有的危如累卵,有的穩如泰山,連綿延亙,象鼻峰則像一頭大象朝天伸著長長的鼻子。古人石刻“萬笏朝天”“石浪排空”生動地描寫出萬石岩的奇景。

太平岩在萬石岩上方,林壑幽美。建於唐代的太平岩寺幾度興廢,現存寺廟是仿照原樣重建的,有正殿、偏殿。殿前的樓閣稱“蟾宮”,現為“茶人之家”,供人們品茗。

寺廟附近有四塊岩石構成形態像開口歡笑的景觀,上題“石笑”二字,還有古人詩刻。

醉仙岩在萬石湖西南山上,與萬石岩遙遙相對,因山勢如仙人醉倒,故名。岩頂巨石則像一隻蹲著的駱駝,故稱為“駱駝峰”。醉仙岩有醴泉洞、天界寺、黃亭、長嘯洞、曠怡台等景點。

天界寺始建於清初,舊時寺中每天拂曉要敲鍾108響,聲浪遠播,扣人心弦,人稱“天界曉鍾”,寺因此得名。

長嘯洞為臨近絕頂的一個天然岩洞,站在洞口高聲一呼,山鳴穀應,餘音不絕。岩頂是曠怡台,在台上放眼四望,青山碧海,一覽無餘。

虎溪岩的景點命名借用廬山的“虎溪三笑”典故。東晉時,慧遠和尚等人在廬山東林寺結白蓮社,慧遠每次送客都以不過溪為約,否則虎就吼叫,故名虎溪。

從“先露一芽”的石刻旁拾級而上,滿山岩石,大若虎踞,小如羊蹲,奇險天成,石壁上刻著“漸入佳境”四字。登上一塊巨石之頂,就可以看到一條3米寬的石溝,這就是虎溪。溪上架著弓形石橋,即渡虎橋,又稱“仙人橋”。

過橋可以看見巨石上刻著“三笑”二字,三笑石後為東林寺,是明朝萬曆年間廈門詩人池顯方所建。因南麵有玉屏山,又稱玉屏寺。寺右有夜月洞,又名伏虎洞,洞頂刻“嘯雲”二字,洞中泥塑老虎雙目炯炯有神,虎溪岩因此成了當地人中秋賞月的最佳去處。

萬石蓮寺建於明末到康熙年間,靖海侯施琅重建,大雄寶殿及禪室僧房與嵯峨巨石相映,清幽典雅。萬石植物公園是獨具一格的公園和植物園的結合體,辟有棕櫚、竹類、蘭花、盆景、藥用植物等20多個植物區、圃和展覽室,栽培數以萬計熱帶、亞熱帶植物,因富於科研成果而聞名海內外。

萬石山中,有著名的廈門園林植物園,植物園園內設有鬆杉園、棕櫚島、玫瑰園、引種馴化區、藥用植物園、多肉植物區、蘭花圃等20多個專類園和種植區。已經引進熱帶、亞熱帶園林植物3000多種,其中有被人們稱為“活化石”的水杉、銀杏和世界三大觀賞樹中國金錢鬆、日本金鬆、南洋杉及其他奇花異草。

拓展閱讀

公元1661年4月,鄭成功經過充分準備,率官兵25000人,從金門科羅灣出發,收複被荷蘭侵占38年的台灣,並重新建設台灣。鄭成功於公元1662年7月病逝於台灣,年僅39歲。300多年來,閩台人民十分敬仰鄭成功,尊他為民族英雄,台灣人民尊他為“開台聖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