驪山晚照——驪山(1 / 2)

驪山晚照——驪山

驪山位於陝西西安臨潼區城南,屬秦嶺山脈的一個支脈,靠著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

最高峰九龍頂,山勢逶迤,樹木蔥蘢,遠望宛如一匹蒼黛色的駿馬,故而得名。驪山也因景色翠秀,美如錦繡,故又名“繡嶺”。每當夕陽西下,驪山輝映在金色的晚霞之中,景色格外綺麗,有“驪山晚照”之美譽。

驪山溫泉噴湧,風景秀麗多姿,自公元3000多年前的西周就成為帝王遊樂寶地。周、秦、漢、唐以來,這裏一直是遊覽勝地,曾營建過許多離宮別墅。這裏有被稱為“關中八景”之一的“驪山晚照”、烽火戲諸侯的烽火台等。

驪山風景秀麗,相傳周幽王在此建驪宮,秦始皇時改為“驪山湯”,漢武帝時擴建為離宮,唐太宗營建宮殿取名“湯泉宮”,唐玄宗再次擴建取名華清宮,因以溫泉為特征,又稱華清池。

驪山是我國名山之一,是唐代華清宮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山勢峻峭,斷層地貌別具一格,其森林景觀獨具特色,有千畝側柏林、驪山擰擰柏、八戒顯形樹等。

中華上下五千年文化在驪山均留下烙印,古跡遺址星羅棋布,曆史文化博大精深,離宮別墅皇家風範,地熱溫泉極具魅力。

秦始皇陵位於陝西省西安市以東的驪山北麓,它南依驪山的層巒疊嶂之中,山林蔥鬱;北臨逶迤曲轉、似銀蛇橫臥的渭水之濱。高大的封塚在巍巍峰巒環抱之中與驪山渾然一體,景色優美,環境獨秀。

秦始皇陵陵園依照秦始皇死後照樣享受榮華富貴的原則,仿照秦國都城鹹陽的布局建造,大體呈回字形,陵墓周圍築有內外兩重城垣,陵園分內城垣和外城垣,陵區內目前探明的大型地麵建築為寢殿、便殿、園寺吏舍等遺址。

陵區封土呈四方錐形。秦始皇陵的封土形成了三級階梯,狀呈覆鬥,底部近似方型。為了防止河流衝刷陵墓,秦始皇還下令將南北向的水流改成東西向。

陵園的南部有一個土塚,築有內外兩道夯土城牆,分別象征皇城和宮城。在內城和外城之間,考古工作者發現了葬馬坑、陶俑坑、珍禽異獸坑,以及陵外的人殉坑、馬廄坑、刑徒坑和修陵人員的墓室。

秦始皇陵以其規模宏大,埋藏豐富著稱於世。古埃及金字塔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上王陵,我國秦始皇陵則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皇陵。

地下宮殿是秦始皇陵墓建築的核心部分,位於封土堆之下。陵園以封土堆為中心,四周陪葬分布眾多,內涵豐富,規模空前,除聞名遐邇的兵馬俑陪葬坑、銅車馬坑之外,又新發現了大型石質鎧甲坑、百戲俑坑、文官俑坑以及陪葬墓等多處。

秦始皇陵共發現十座城門,南北城門與內垣南門在同一中軸線上。墳丘的北邊是陵園的中心部分,東西北三麵有墓道通向墓室,東西兩側還並列著四座建築遺存,有專家認為是寢殿建築的一部分。

1980年發掘出土的一組兩乘大型的彩繪銅車馬高車和安車,是迄今我國發現的體形最大、裝飾最華麗、結構和係駕最逼真、最完整的古代銅車馬,被譽為“青銅之冠”。

兵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於陵園東側。由此埋葬在地下2000多年的寶藏得以麵世,被譽為“世界第八奇跡”。

兵馬俑坑現已發掘三座,俑坑坐西向東,呈“品”字形排列,坑內有陶俑、陶馬8000多件,還有40000多件青銅兵器。坑內的陶塑藝術作品是仿製的秦宿衛軍。近萬個或手執弓、箭、弩,或手持青銅戈、矛、戟,或負弩前驅,或禦車策馬的陶質衛士,分別組成了步、弩、車、騎四個兵種。

雞上架位於石甕水潭處攀援西行,是從東繡嶺通往西繡嶺的一段險道。要想上行,必須手足並用,盤旋而上,如同雞上架一般,故而得名。

牡丹溝溝中有泉,稱“美泉”。據說,用這股美泉澆灌的牡丹,花色特別嬌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