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1 / 3)

第三部分

海瑞為國舍生忘死

海瑞出生於瓊山,他四歲那年死了父親,母親節衣縮食,供他上學。

海瑞發奮苦讀,於1549年中了舉人。

四年以後,海瑞升為淳安知縣。

後來,海瑞被調到北京,任戶部主事。

此時,昏君明世宗隻知修道求仙,企求長生不老,對朝廷政事概不理會。

明世宗的這種作為致使奸臣掌握了權力,朝廷的法紀混亂,百姓的疾苦無人過問。曾有一些正直之士上奏皇上不要崇信鬼神,而應關心國家大事,結果都被一手遮天的嚴嵩父子陷害。他們不是被處死,就是遭到降職或流放。

禦史楊爵上疏直言,結果被投入獄中八年,差點送命。

此後,幾乎無人再敢上書勸諫皇上了。

海瑞眼看國家如此混亂的局麵,心急如焚。

他滿懷著一腔激憤之情,寫了一篇曆數世宗種種錯誤、勸他改過自新、重新治理國家的奏折。

朋友們得知此事,紛紛前來攔阻海瑞,勸他不要遞上去,免得招惹殺身之禍。

將生死置之度外的海瑞在下筆之前,已令管家訂好一口棺材,並且遣散了家人和隨從。

他還拿出二十兩銀子,交給在朝中為官的一位姓王的同鄉,對他說:

“我這次上疏,凶多吉少,看在同鄉的情分上,一旦我遭不測,請你拿這筆錢將我埋在老家。”

他的同鄉含淚答應了他的請求。

一切交代完畢,海瑞就義無反顧地到通政司(專管接收奏章向皇帝呈遞的機構)遞交了官文書——疏稿,然後,便到朝房等待治罪去了。

奏折到了世宗手中,他從頭看起,隻見上麵全是指責自己的文字:

陛下以為可以得道成仙,就一意修煉,耗盡了民脂民膏,濫興土木,二十多年不理朝政,法紀全部廢弛……

世宗看完,氣得渾身亂顫,大發雷霆,將奏折扔到地上,下令將海瑞逮捕,定為死罪,關在獄中。

兩個月後,就是1566年12月,一心祈求長生的明世宗,終因服食過多的丹藥而病死。

他死後,海瑞被釋放複職,繼續為民操勞,直到1587年去世。海瑞死時,因沒有兒子,禦史王用級為他經辦喪事。

王禦史來到他家,隻見他家裏僅有四麵牆壁,幾乎沒有其他家具,不禁傷感地流下淚來。

海瑞沒留下一文私產,王用級隻好籌了一筆錢將他安葬了。

出殯的那天,京都市民休市一天,以悼念他們深深愛戴的清官海瑞。靈柩抵達江邊,兩岸哭聲震天,百姓們一律穿上白衣,戴上白帽,扶老攜幼,自發前來送葬。自此,這位被譽為明代第一大清官的故事,就一直流傳下去了。

夢想小啟迪

一個人立身處世,如果隻為自己,是沒有人記得他的,但如果他心中想著別人,一心為國家、為人民的利益著想,他就會永遠受到人們的尊敬。

乾隆帝寸土不讓

清朝自康熙繼位以來,國勢日愈強大。

到乾隆年間各國與清朝互通來往,不但有亞洲諸國,還有歐洲一些國家。其中英國也想插入這一行列。但它是垂涎神州的地大物博。為此不斷派人通過商談貿易之事,來窺視清朝的虛實。

乾隆帝83歲生日時,王公大臣還有各國使臣、商人前來祝賀。英國派了一名外交老手,馬戛爾馬尼身兼特殊使命也來祝壽。乾隆帝在避暑山莊舉行盛大慶典,招待各國貴賓。

8月13日,乾隆皇帝在避暑山莊萬樹園舉行慶壽大典。

英使馬戛爾尼代表英國女皇也獻上價值1.3萬英鎊的禮品,同時也得到乾隆帝回贈英國女王的玉如意和贈給他個人的禮品.

這時馬戛爾尼看到乾隆帝雖年過8旬,然而精神飽滿,目光炯炯,不怒自威,又禁不住雙膝跪下高呼:

“祝皇帝陛下萬壽無疆!”

祝壽後,乾隆帝舉行盛大宴會,招待諸王公大臣及各國使節,並觀看歌舞、雜技、焰火等。

第二天馬戛爾尼準備找陪同微瑞請求交涉兩國談判問題,微瑞說:“皇上諭詣,請貴國使團先期返回北京。”

馬戛爾尼無奈隻好唯命是從,然而返京中又不順利,使團人員因水土不服,連續死掉三人。

乾隆帝得知此事後,心裏非常嫌惡。認為英吉利不吉利,於是命大學士和珅,讓英國使團離京回國。

和珅會見馬戛爾尼時,直截了當地告訴他:

“皇上對你們不遠萬裏前來祝壽,非常高興。但又怕你們不習慣北京的寒冷天氣,特諭使團成員即刻回國。”

馬戛爾尼一聽,猶如一瓢涼水澆頭,從頭涼到腳,但很快鎮定下來說:“承蒙皇帝垂念,我們非常感激,便還有一事相煩稟報皇帝。”

和珅說:“有什麼事,請說。”

馬戛爾尼提出兩國派使臣常駐各國;

要求在天津、寧波等地擴大通商;

想在舟山或廣州劃一塊地讓他們居住。

和珅一聽竟提出這麼多的要求,回答:

“等我稟報皇上以後,再作答複。”

過了幾天和珅通知馬戛爾尼:

“你提出的問題皇上作了口諭:‘準許在澳門開設洋行,至於額外貿易之事,與天朝法度不合,不準進行。至於劃地一事,天朝法製森嚴,尺地寸土,俱歸版籍,疆址森然,即島嶼沙洲,亦必劃界分疆,各有專屬。此事不便準行。’”

馬戛爾尼一聽,心灰意冷一切無望,隻好灰溜溜地回國。

然而老奸巨猾的馬戛爾尼由北京南下到廣州一路上,十分留意沿途情況,搜集了不少重要經濟資源、水陸交通和軍事等方麵的情報,探聽中國虛實,為侵略中國做了準備。

夢想小啟迪

作為祖國的新一代,我們要知道,祖國的領土是神聖不侵犯的,從小立誌要誓死保衛國家安全和領土完整。

林則徐無畏禁鴉片

清政府腐敗無能,外國列強見有機可乘,紛紛運來鴉片,賺取我國的黃金白銀。

在鴉片的毒害下,清政府國庫空虛,軍隊失去戰鬥力,政權已經走到了倒台的邊緣。到了這種地步,朝廷隻好派林則徐前去廣東禁煙。

林則徐知道當時在廣東掌權的多是一班貪官汙吏。所以,他到廣州之後,一不坐八抬大轎,二不穿龍鳳官袍,三不進官府衙門,而是和幾個貼身侍衛化裝成平民百姓,到民眾中去探查實情,調查民意。

有一天,林則徐扮成個苦力,來到珠江邊的天字碼頭,見工人們扛著一箱箱沉重的東西,便上前問道:“工友,你這扛的是什麼東西?”

“鴉片煙!”

“扛到哪裏去?”

“還不是赫赫有名的總督府!”

“總督府的人也敢販煙?”林則徐故意裝著驚訝的樣子:“他們不是要禁煙嗎?”

工人們笑著說:“哈,你這個傻瓜!誰不知道販煙賺大錢。他們嘴上講禁煙,暗中卻勾結洋鬼子賺錢。”

第二天,林則徐又扮成個大煙鬼,穿上一套黑膠綢衫,聳起肩膀,走到煙館去,剛好碰到一個煙客,他便和那煙客交談起來:“夥計,不好啦!聽說皇上派了個欽差大臣來廣東禁煙,以後煙館也不能開啦!”那煙客毫不在乎地說:“呸!還不是一樣貨色。那班官僚,隻要有錢塞滿錢包,就能堵住他們的口啦!”

第三天,林則徐又到廣州的大小茶樓去,一邊飲茶,一邊和茶客傾談,查清了官府私通洋人煙販的實情。他把那班貪官汙吏的名字,一一記在心中,然後才回到總督府去上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