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叫破釜沉舟。
項羽用這辦法來表示他有進無退、一定要奪取勝利的決心。
楚軍士兵見主帥的決心這麼大,就誰也不打算再活著回去。
在項羽親自指揮下,他們以一當十,以十當百,拚死地向秦軍衝殺過去,經過連續九次衝鋒,把秦軍打得大敗。
秦軍的幾個主將,有的被殺,有的當了俘虜,有的投了降。
這一仗不但解了巨鹿之圍,而且把秦軍打得再也振作不起來,過兩年,秦朝就滅亡了。
章邯帶領殘兵敗將後退了幾十裏,派人到鹹陽去求援兵。
但趙高正忙著奪位,一個援兵也沒派,章邯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就率領剩下的秦軍投降了項羽。
打這以後,項羽當上了真正的上將軍,其他許多支軍隊都歸他統帥和指揮。
他的威名傳遍了天下。
夢想小啟迪
項羽不留後路,決心打敗了秦國。這種義無反顧、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一往無前的精神在今天也是可取的。
周文王訪賢
很久以前,周文王出外訪賢,途經一個村莊,他覺得十分饑渴,就坐在大樹下休息。
正巧一位農婦手提一罐稀麵糊糊經過。
文王忙問農婦:
“大嫂手提稀飯,去哪裏呀?”
農婦說:
“丈夫在田間勞動,時已過午,去給他送飯。”
文王不覺流出了口水,他請求農婦給他些麵糊充饑解渴。
農婦把瓦罐遞給文王。
文王饑不擇食,大口大口地吃起來,頓覺精神爽快,餘味無窮,覺得比皇宮裏山珍海味還香甜可口。
文王謝了農婦,他說:
“大嫂,這稀麵糊是什麼糧食做的?這樣好吃呢?”
農婦說:
“春荒三月,青黃不接,隻有芒麥成熟得早,用它救急,搭救性命。”
文王點頭稱讚芒麥的功勞最大,說它在所有麥子中,應該占首位,因此就把芒麥改名為大麥。
正在田間勞動的丈夫見妻子還沒送飯來,就回家吃飯。
走到半路上看見妻子與一個過路客人說話,便以為妻子行為不端正,氣得火冒三丈,追趕上去抓住他的妻子就打。
文王很過意不去,想上去解釋幾句,又不知從何說起。
丈夫發完脾氣,回到田間去了。
農婦回家重新為丈夫做飯了。
這時,文王尾隨農婦上前抱歉地說:
“是我不該吃了你丈夫的飯食,害你遭了打罵。”
這農婦很會說話,她說:
“客人莫見怪,我丈夫不是小氣人,他怪我有失禮貌,沒有把客人請到家裏去招待,才打了我的。”
聽了農婦話,文王思考後自語道:
“我專程到處訪問賢德之人,眼前的農婦和她丈夫不就很賢德嗎?”
文王便解下一根玉帶,遞給農婦說:
“大嫂今後若遇急難,就拿這根帶子到京城去找文王,他會幫你解危的。”
說完就走了。
文王回到京城,想起路途吃的大麥麵糊很香甜,就吩咐禦廚做給他吃。
但他覺得又苦又澀,遠不及那農婦做得好吃。
三年過去了,那農婦家鄉遭了天災,實在無法謀生,才想起吃大麥麵糊的客人留下的玉帶,便帶上它去京城找文王。
到了京城,文王召見了他們夫婦,安置在皇宮住下,並當著滿朝文武官員的麵封夫妻倆為“賢德人”。
有一天,文王又想起那頓大麥糊糊來,傳旨農婦為他做。
農婦做了,文王嚐了幾口,很不好吃,就問農婦是什麼原因?農婦告訴文王說:
“饑時糠也甜,飽時肉也嫌。”
文王聽後拍案稱好,他說:
“賢德人使我明白了一個重要道理:飽時不忘饑時苦,富貴常記貧賤寒。”
周文王不僅隻聽取這夫妻倆的忠言,他還廣招天下賢德人,廣開言路,並且重用他們。
文王把這美德一代一代傳下去,使周朝江山持續了800年。
夢想小啟迪
周文王身為一代帝王,能夠親力親為去民間探訪賢德之人,不失為一代明君。如果沒有對國家的愛和對百姓的愛,是無法成為周文王這樣的明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