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部分(2 / 3)

毛遂並不生氣,他心平氣和地據理力爭說:

“您說的並不全對。我之所以沒有像錐子從口袋裏鑽出錐尖,是因為我從來就沒有像錐子一樣放進您的口袋裏呀!如果早就將我這把錐子放進口袋的話,我敢說,我就不僅是錐尖子鑽出口袋的問題了,我會連錐子把都像麥穗子一樣全部露出來。”

平原君聽他一席話,覺得很有道理,便答應與毛遂一道前往。

到了楚國,楚王隻接見平原君一個人。平原君進去後,楚王與他兩人坐在殿上,從早晨談到中午,也沒有談出什麼結果。

毛遂和其他十九個門客都在台階下等著。他們等得實在不耐煩,可是誰也不知道該怎麼辦。

有人想起毛遂在趙國說的一番豪言壯語,就悄悄地對他說:“毛先生,看你的啦!”

毛遂也等得著急,這會兒見一起的門客想看自己的笑話,便不慌不忙地拿著寶劍,上了台階,走進了楚王的府第。

毛遂進門,也不等衛兵通報,就高聲嚷著說:

“合縱不合縱,三言兩語就可以解決了。怎麼從早晨說到現在,太陽都直了,還沒說停當呢?”

楚王很不高興,問平原君:“這是什麼人?”

平原君說:“是我的門客毛遂。”

楚王一聽是個門客,更加生氣,罵毛遂說:“我跟你主人商量國家大事,輪不到你來多嘴!”

毛遂見楚王發怒,不但沒有因害怕而退下,反而又朝楚王走近了幾步。

他手按寶劍,說:“現在,十步之內,大王你的性命就在我手中了!”

楚王見毛遂那麼勇敢,沒有再嗬斥他,就聽毛遂講話。

毛遂就把出捕援趙有利楚國的道理,作了精辟的分析。

毛遂的一番話,說得楚王心悅誠服,答應馬上出兵。

不幾天,楚、魏等國聯合出兵援趙。

秦軍撤退了。

平原君回趙後,待毛遂為上賓。他很感歎地說:“毛先生一至楚,楚王就不敢小看趙國。”

夢想小啟迪

毛遂自我推薦出使楚國,最終說服楚王救趙國。我們要學習這種精神,在關鍵時候敢於表現和發揮自己的才能。

項羽破釜沉舟

秦朝末年,秦派兵攻打複國後的趙國。

趙軍不敵,退守巨鹿,被秦軍包圍。

趙王連夜向楚懷王求救。

楚懷王派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帶領20萬人馬去救趙國。 宋義率領大軍由彭城出發,將士們休整了幾個月,現在聽說要去和秦軍的主力拚殺,一個個摩拳擦掌,鬥誌很旺。

但宋義他根本就不想到城下和秦軍拚命。

當他走到安陽的時候,便號令全軍原地休息,這一住就是40多天,他自己每天在大帳中飲酒作樂,從不提出兵援趙的事。

項羽實在忍耐不住,便來見宋義:

“救兵如救火,現在趙王危險,我們應該立即率兵渡過黃河,與趙王來個裏應外合,就一定能夠大敗秦軍!”

宋義斜著眼看了項羽一下,慢吞吞地說:

“你哪裏懂得兵法的妙用!我們的目標是消滅秦軍,我的主意是先讓秦趙拚個你死我活,我們可以坐收漁翁之利。在戰場上衝鋒打仗,我比不上你,要說出謀劃策,你可就比我差遠了。”

項羽強壓著火兒沒發作,怒哼哼地走出了軍帳。

宋義衝著他的背影冷笑著,隨即起草了一道命令,公布於全軍說:

“將士們打起仗來應該像虎狼那樣凶猛,可誰要是不服從命令,一概都得砍頭。”

這顯然是衝著項羽來的,叫他乖乖地服從命令。

項羽本是個火暴脾氣,怎麼會咽下這口氣?

一天早晨,他全副武裝,大步跨進宋義軍帳,再次要求立即出兵救趙。

宋義知道後,大發脾氣,喊:“我的軍令已下,難道你要以頭試令嗎?”

項羽大吼一聲:“我要借頭發令!”

宋義本是個草包,頓時嚇得軟成一團,跪倒在地上。項羽一劍斬下他的腦袋。

將士們聽說殺了宋義,都立刻表示願意服從項羽的指揮,並擁立項羽代理上將軍一職。

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

項羽擔任了援趙大軍的主帥,下令士兵每人帶足三天的口糧,然後又下令砸碎全部行軍做飯的鍋,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火統統燒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