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部分
勾踐臥薪嚐膽
越王勾踐即位第一年,吳國攻打越國。勾踐率軍迎擊,結果大敗吳軍。兩年後,勾踐聽說吳王夫差日夜練兵,將要興兵複仇,便想先發製人。
勾踐不聽謀臣範蠡的勸阻,揮師出發,結果兵敗夫椒,敗退到會稽山上時被吳軍團團圍住。
範蠡向勾踐建議說:“我們現在隻有低聲下氣地送厚禮求和,如果夫差還不肯答應我們的請求,就隻好君臣一起去做人質,當夫差的隨從。”
勾踐聽從範蠡意見,派大夫文種去求和。
文種來到吳王帳下,行過跪拜禮後說:“希望大王赦免勾踐的罪過,勾踐準備把越國的珍寶全部獻給您。”
將軍伍子胥說:“天賜越王給吳國,不能違背天意。千萬不要答應勾踐的請求。”
太宰伯嚭對吳王說:“越國俯首稱臣,如果赦免他們,對我國是有利的。”
吳王剛要答應時,伍子胥勸告說:“文種、範蠡是兩個有才能的大臣,如果放過他們,將來一定會給吳國帶來災難的。”
吳王聽不進伍子胥的話,最終還是決定班師回朝。但他提出讓越王勾踐做吳王夫差的奴仆。為了不亡國,勾踐帶著妻子和大臣範蠡來到了吳國。夫差存心侮辱越王,叫他作為自己放馬的奴仆,又讓他住在夫差父親墳墓旁邊的石屋裏。開始勾踐受不了這種屈辱,幾次想去死,可是一想到祖國的深仇大恨,就盡量裝出忠誠和順從吳王的樣子。
勾踐表麵上對夫差十分敬重。夫差要乘車,他給牽馬;連夫差上廁所,也是勾踐去侍候。漸漸地,夫差對勾踐有了好感。越王勾踐在吳國卑躬屈膝地服侍夫差3年,才被放回越國。
回國後,勾踐一改過去養尊處優的習慣,有意置身於艱苦的環境中,苦苦思索振興越國的辦法。
他把一個苦膽懸掛在座位上方,不論坐臥都要嚐一下苦膽,即便在吃飯、喝水時,也不忘嚐膽,嚐膽後還要自言自語地說:
“我忘了會稽之圍的恥辱了嗎?”
吳王要率領軍隊討伐齊國,伍子胥勸告說:“不要打齊國,應注意越國的動向。越對吳來說,好比心腹大患。齊對吳來說,隻不過是疥瘡小病,希望大王不要進攻齊國,而要滅掉越國。”
吳王拒不聽從,伍子胥又說:“大王不聽勸告,3年之後,吳國可能會變成廢墟!”
後來,吳王聽說伍子胥把自己兒子托付給齊國鮑氏時,大發雷霆說:“伍員欺騙我!”
吳王便賜劍給他,命他自殺,此後吳國便由伯嚭執掌大權。
4年之後,吳王北上中原,與諸侯在黃池聚會。
吳國的精兵都隨吳王北上,範蠡說:“可以進攻吳國了。”
於是,越軍大舉伐吳,吳軍大敗。吳王得到消息後,派人送禮求和。越王勾踐估計現在還難以滅吳,就與吳國簽訂了合約。
4年後,勾踐又大舉伐吳,吳國軍民已十分疲勞,在和齊國、晉國的爭霸戰爭中,精兵強將已全部戰死,因而越軍大獲全勝,乘勢團團圍住了吳軍。
僵持3年後,吳軍終於徹底崩潰,吳王自殺而死。臨死前,他用布遮住自己的臉說:“我沒有臉去見子胥!”
勾踐安葬了吳王後,立即處死了太宰伯嚭。
勾踐平定吳國之後,周元王任命勾踐為諸侯之長。
從此越軍橫行於長江、淮河以東,勾踐終成霸業。
夢想小啟迪
越王勾踐雖敗不妥、忍辱負重、矢誌報仇雪恨,終於轉敗為勝。我們是祖國的花朵、民族的未來。我們要以越王勾踐為榜樣,好好學習,把祖國建設得更加強大。
毛遂自薦出使楚國
戰國時,秦軍在長平一線,大勝趙軍。
秦軍主將白起,領兵乘勝追擊,包圍了趙國都城邯鄲。
大敵當前,趙國形勢萬分危急。
平原君趙勝,奉趙王之命,去楚國求兵解圍。
平原君把門客召集起來,挑選20個文武全才一起去。
經過挑選,最後還缺一個人。
這時,門下有一個叫毛遂的人走上前來,向平原君自我推薦說:“聽說先生將要到楚國去簽訂‘合縱’盟約,約定與門客20人一同前往,而且不到外邊去尋找。現在還少一個人,希望先生就以毛遂湊足人數出發吧!”
平原君平常不曾注意毛遂,不大以為然,隻是婉轉地說:
“既然你到我門下已經3年了,卻從未聽到有人在我麵前稱讚過你,可見你並無什麼過人之處。一個有才能的人在世上,就好像錐子裝在口袋裏,錐尖子很快就會穿破口袋鑽出來,人們很快就能發現他。而你一直未能出頭露麵顯示你的本事,我怎麼能夠帶上沒有本事的人同我去楚國行使如此重大的使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