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首先向朋黨開刀。朋黨是德宗繼位以來,一些弄權重臣,網羅羽翼,結黨營私形成的集團。他們排擠善良,危害國家,是一股很強的惡勢力。陸贄不畏權貴,先斷其結黨之路,取消了過去的選官辦法,廣求賢才,嚴格考試製度。
之後,他又向當權者發起進攻。戶部侍郎裴延齡為人奸詐,天下人都恨他,但由於他是皇帝的寵臣,人們敢怒而不敢言,隻有陸贄不僅當麵指責他,而且多次上書皇帝彈劾裴延齡。
伴君如伴虎,由於陸贄多次犯顏直諫,觸怒朋黨,結果他受到誣陷,險些被殺,最後被貶到忠州當了個小官。但他仍矢誌不移,為民做事。當時,忠州疾病流行。陸贄遍訪民間,抄錄藥方,寫成《陸氏集驗方》,以此濟世救民。
陸贄一生潔身自好,位高不受禮,官小不行賄,不唯上,不畏權,以天下為己任,一心為民精忠報國,終成一位千古流芳,萬世敬仰的一代名臣。
夢想小啟迪
陸贄不畏權貴,心係百姓,一心以國家安定、人民安樂為己任,潔身自好,精忠報國,他那高貴的品質將永垂史冊,激勵後人。
戚繼光不徇私情
明朝中葉,日本的一些無業浪人和不法商人相勾結,經常乘海船渡海,到中國沿海地區大肆燒殺搶掠。
中國的一些奸商,也與倭寇相勾結,合夥從事走私和劫掠。還有一些破產的濱海貧民,為饑寒所迫,也充當倭寇的脅從。
當時明朝統治腐敗,海防鬆弛,倭寇為患,達到了猖獗的程度。年僅26歲的戚繼光,被明政府調到抗倭前線,負責整個山東沿海地區的抗倭鬥爭。倭寇的不斷侵擾,激起他殲敵衛國的義憤,曾寫下“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的詩句。為了奪取抗倭鬥爭的勝利,戚繼光感到,首先必須有一支英勇善戰、軍紀嚴明的軍隊。但是他看到官軍裏非常腐敗,就到義烏招募農民、礦工3000人,編練成軍隊,教以陣法。
這支新組建的軍隊裏,許多將士都散漫慣了,盡管戚繼光三令五申要求嚴守紀律,但他們根本不放在心上,有的甚至故意怠慢,違犯軍紀。
戚繼光秉公執法,堅決按軍法從事,狠狠懲辦了幾個嚴重違犯軍紀的將士。他這雷厲風行的作風一下子使許多人害怕起來。
盡管許多人心裏還是不服氣,但也不敢公開對抗了。然而就在此時,卻出現了一樁使戚繼光非常為難的事。
事情是這樣的,戚繼光有個舅舅,也在戚繼光屬下當小官。他覺得自己是戚繼光的長輩,別人害怕戚繼光威嚴,他卻滿不在乎,甚至故意公開違犯軍紀。
這樣一來,上上下下議論起來,都拭目以待,要看看戚繼光如何處置違犯軍紀的舅舅。這確實使戚繼光麵臨一場嚴峻考驗。如不一視同仁,秉公執法,就不能折服眾將士,更關係到能否訓練出一支紀律嚴明,勇敢善戰的軍隊,完成禦倭重任的大事。
戚繼光堅持大公,從國家和民族的大局出發,毅然按照軍法鞭打了自己的舅舅。
晚上,戚繼光把深感委屈的舅舅請來,懇切地說:
“按輩分說,我應該尊重您,可是在軍隊裏,您和我則是上下級關係,所以又不能不處罰你。軍隊要保家衛國,要抗倭,不能沒軍紀。如果我從私情出發,袒護舅舅,那怎麼能使別人心服。因此,請您老人家從大局著想,諒解外甥。”
他的舅舅聽了外甥深明大義的話,慚愧而激動地說:
“我違犯軍紀,受軍法處置是完全應該的。你整頓軍紀,執法無私也是完全正確的。今後我一定帶頭服從命令,遵守軍紀。你就放心吧!”
戚繼光公事公辦,嚴肅處理舅舅違法的事,很快地傳遍了全軍上下。經過一段時間整訓,一支軍紀嚴明,英勇善戰的“戚家軍”終於訓練出來了。
他規定:擂鼓需進,就是前麵有水有火,也要奮勇前進,鳴鑼需退,就是前麵有金有銀,也要堅決退回。
戚繼光在與敵對陣,偏重於四四編組的方塊陣形,就是這種簡單的陣勢,讓戚繼光與戚家軍從南打到北,未嚐敗績。
戚繼光訓練的臨戰陣式是:臨戰前,二、三哨分出一半兵力前去本隊前方約一裏處作為伏兵,中軍鳥桶隊及大銃隊往前走到主戰隊伍約一哨距離前方,單擺一線聽號聲開始放銃射擊。後哨的四哨,往前走到前哨距離約一哨遠處停止,作為二層兵力。布置在一、四哨左右的二、三哨,作為主戰的一、四哨兩翼護衛。
中軍鳥銃隊及大銃隊射擊完畢,聽號聲退回本營之內。主戰攻擊隊伍聽號聲點鼓前進攻擊。基本上,擺開的陣勢是以鴛鴦基本陣及三才陣為主,尤其是兩翼伏兵皆以三才陣為主要布陣戰術。戚繼光經常運用兩翼伏兵作為狙擊敵軍後路,以及阻截敵人援兵。行軍時更規定必須在來路布置伏兵,作為本隊遇伏時策應支持與阻擊敵軍。
這支軍隊,在抗倭鬥爭中,令行禁止,步調一致,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對百姓秋毫不犯。令倭寇一聽“戚家軍”來了,就聞風喪膽,狼狽逃竄。
1561年,戚家軍在台州抗倭,九戰九捷,迅速蕩平浙江的倭寇。接著,戚繼光又率軍開赴福建、廣東,和另一位將領俞大猷共同抗倭。1565年,倭寇基本肅清,安定了邊防。
戚繼光的從嚴治軍,不徇私情的故事載入史冊,流傳至今,被人稱頌。
夢想小啟迪
戚繼光熱愛祖國,一腔熱血保衛祖國,堅決反擊外來的侵略,維護了國家主權和民族利益,有卓越的軍事才能和領導才能,是一位偉大的民族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