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羊續懸魚拒賄
羊續是東漢末年人。他在任南陽太守的時候,生活相當清苦,經常穿著破舊衣服,吃的是粗茶淡飯,外出乘的車子也非常簡陋。
有一位副手想得到太守的歡心,送給羊續幾條活魚。羊續當麵不便多說什麼,就把魚掛在院子裏。
過了幾天,這位官員又送魚來,羊續還是什麼也沒說,隻是用手指指掛在院子裏的魚幹,意思是說:“你看,我有這個需要嗎?”官員明白了他意思,從此再也不敢送禮了。
東漢末年,宦官專權,社會風氣敗壞,漢靈帝劉宏與宦官合夥,公然開設賣官交易所,地址設在西園。在這裏,各種官職公開標價拍賣:例如肥缺地方太守,要三千萬錢;三公的標價為二千萬,因為“三公”不便在地方上直接搜刮錢財,所以標價還沒有太守的高。
羊續為官清正,名滿天下,靈帝為了拉攏他,主動提出要他當太尉,隻要他交出標定價格的一半就可以了。這在當時的人看來,是求之不得的事情。
皇帝派使者來商討價格,羊續把使者請到小小的方桌邊坐下,什麼也不說,隻是提起身上穿的舊袍子的衣襟抖了幾抖。
他的意思是說:“我滿打滿算隻有這個玩意兒,哪裏來的一千萬!”
使者非常掃興,回宮去報告,靈帝隻好取消了原來的打算。
羊續雖沒有當上太尉,但他為官清正的美名深受人們讚揚。
夢想小啟迪
漢靈帝後來當了亡國皇帝。這個結果,是他政治腐敗,生活上驕奢淫逸,縱情享樂造成的。正如一句名言所說“奢侈是民族衰弱的起點”。漢靈帝追求享樂,最後斷送了自己的江山。
曹操不喜奢華
曹操是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他崇尚節儉,不喜奢華,無論是做將軍,還是做丞相,都始終如此。
曹操當了魏王後,吸取曆朝亡國的教訓,更是反複強調節儉。他規定後宮嬪妃與丫環,不能穿錦繡衣服。侍從大臣所穿鞋子,隻準許染一種顏色。這與民間百姓的穿著,並無兩樣。
曹操對自己要求更嚴。他使用的帷帳屏風,壞了補,補了壞,前後不知補了多少次,仍舊使用,床上鋪著用了多年的褥子,連邊都沒有縫。
他每次指揮作戰,攻城拔邑,會繳獲許多珍寶奇玩。對這些戰利品,曹操總把它全部賞給有功之臣;平時有各地進獻的物品,曹操也把它分賜給眾臣,從不一人獨享。
有一次袁紹拿著一個精美的玉器在曹操麵前顯擺,曹操不僅不羨慕,而且還非常地鄙視。
再就是在對待曹植的問題上,曹操在立嗣時,之所以沒有選曹植,是因為他認為,曹植的第一過錯就是喜歡揮霍浪費,而曹丕當時則是一勤儉節約的樣子,所以曹操最終選擇了曹丕當他的接班人。
曹操一輩子馳騁疆場,南征北戰,出生入死,但始終保持節儉,直到臨死,仍留下遺言:“入殮時穿平常穿的衣服,不要用金玉珍寶陪葬。”
夢想小啟迪
曹操率先垂範,為將帥士卒樹立了節儉的榜樣。魏國能夠在漢末群雄角逐的亂世中崛起,不僅與曹操的雄才大略有關,還與他喜節儉、杜絕奢靡有關。
唐太宗節製奢華
隋朝末年,政治黑暗,隋煬帝荒淫無度,大建宮殿,廣開運河,勞民傷財。百姓不堪忍受,於是,隋末爆發了聲勢浩大的農民起義,隋朝政權在農民起義的風暴中覆滅了。
唐太宗親身經曆了隋朝滅亡的全過程,因此,在他即位後不久,就給當朝大臣提出“去奢省費”、“選用廉吏”的治國方針。他經常對身邊的大臣說:“當初隋煬帝掌權時,皇宮中珠寶遍地,美女如雲。可隋煬帝對此仍不滿足,還一再搜尋天下之奇,荒淫無度,弄得百姓不得安寧,最後,導致亡國。這些不能在我們唐朝君臣身上重演。”
630年6月,唐太宗接受一位大臣的建議,下令修繕洛陽乾元殿,以供自己遊玩。大臣張玄素聽說後,當即反對。
他言辭激烈地對太宗說:“陛下當初平定洛陽時,很看不慣隋煬帝奢靡淫亂的生活,曾下令放火燒掉洛陽的一切豪華宮殿,並告誡後人要引以為戒。現在陛下當政不到十年,難道忘了當初所立誓言?這樣做,和隋煬帝又有什麼兩樣?”
唐太宗初聽張玄素的話很覺刺耳,很惱怒張玄素將自己和隋煬帝扯到一起。可當他冷靜下來,再三考慮,還是下令立即停止工程。為了表示崇尚節儉之風,他獎給張玄素五色綢二百匹。
他對大臣們說:“以後要去洛陽,就是住在露天,也不會再幹勞民傷財的事了。”633年,唐太宗要到蒲州去視察。蒲外刺史趙元楷以為這是自己討好皇帝、邀功領賞的好時機,於是,在太宗赴蒲州之前大規模地翻造房屋,建宮修殿,並廣為搜集天下奇珍異寶,作為室內擺設,想以此討得李世民喜歡。
誰知,唐太宗到達蒲州後,見宮殿修得過於奢華,殿中珍玩過於講究,又聽說趙元楷在百姓中征收了一百多隻羊,一千多條魚,準備送給隨皇帝前來的皇親國戚,十分惱火。他當即把趙元楷叫到自己跟前,指著宮殿中一件件奇珍異寶說:“這是煬帝弊政,現在不能再來這一套了。今天,你讓我又一次想起了隋亡的情景。你還是盡快改掉你的毛病吧!”
趙元楷嚇得跪倒在地,一句話也不敢說。
夢想小啟迪
唐太宗是我國曆史上一位較有作為的皇帝。他在當政期間,社會比較安定,百姓的生活也有比較大的改觀。這一切是與太宗的政治開明和克製奢欲、崇尚節儉等美德分不開的。
範仲淹樸素傳家
範仲淹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和文學家。範仲淹兩歲喪父,後隨母改嫁到了朱家。年齡稍長,他即辭別母親,往應天府求學。
他學習很刻苦,讀起書來,夜以繼日,晝夜不停。冬天疲勞時,他便以冷水洗臉,提提精神。
在應天府五年,他不曾脫衣好好睡上一覺。
範仲淹的生活過得也很清貧。他平時喜歡做些粥,待涼透了,劃成四塊,早晚各取兩塊,以此度日。
後來範仲淹考取了進士,做了大官,但他早年養成的節儉習慣並沒有改變。
他吃飯以粗茶淡飯為主,偶吃葷菜,也隻吃一份,決不重設。
他的俸祿並不少,每年也能省下很多錢。這些錢,他都拿去辦義莊,用來周濟族中窮人與貧寒的學生。對子女,範仲淹經常向他們灌輸勤儉持家的思想,反對他們奢侈浪費。
二兒子純仁要婚娶了。媳婦還沒進門,外麵的人們就在傳說,範仲淹的媳婦帶來的帳子是用綾羅做成的。
範仲淹聽後,極不高興,對兒子說:“綾羅紡織不易,怎能用來做帳子呢?我家以勤儉著稱,不能因這頂帳,壞了我家門風。你們如果不聽我話,硬將這綾羅帳子帶進了家門,我就在當院把它燒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