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1 / 3)

第二章

包實夫拜虎求生

明朝時,有個叫包實夫的人,對父母非常孝順。

有一年年底,他懷著思念之情從學堂出發,準備回家看望父母。

他走了很遠的路程,來到一座山崗前。隻見山崗上長滿了樹木,陣陣的山風吹得樹葉沙沙作響,但卻不見一個人影。

他正在感歎之時,突然從路邊的樹林裏躥出一隻老虎,猛地撲向包實夫,將他銜在嘴裏,拖到了樹林裏。老虎將包實夫放在地上,一邊喘氣,一邊緊盯著他。

包實夫想到年邁的父母即將無人奉養,內心萬分難過,求生的欲望油然而生。

他望著眼前的老虎,忍不住跪下,懇切地說:

“老虎呀老虎,我知道你因饑餓才要把我吃掉。可是我家中還有年邁的父母,需要人照顧。倘若你允許我回去奉養父母,待他們百年之後,我一定把身體送給你吃,你看可不可以呢?”

看著淚如雨下的到口食物,老虎似乎真的明白了包實夫對父母的真誠孝心,竟默默地站起身離開了。

包實夫以至誠孝心感動了老虎的事情傳開後,人們無不稱頌他的美好德行。

後人為了紀念此事,把那個地方取名為拜虎岡。

夢想小啟迪

包實夫身陷虎口,麵臨死亡之時,想到的不是自己的生命安全,而是即將無人照顧的父母。此情此心感天動地,讓人敬重。

父親送的紙鋼琴

女兒酷愛音樂,每天清晨,當對麵陽台上響起琴聲時,她便癡癡地趴在陽台上靜靜地聆聽。她多想自己能有一架鋼琴啊……不,不,哪怕能摸一摸,坐上去彈一次也好啊!

一天,父親來到陽台,看到女兒趴在陽台上,十指在陽台上跳躍著,便有了一樁心事。

女兒從沒見過父親買一件像樣的衣服,穿在他身上的總是洗得發白的工作服。

女兒知道應該卯足了勁兒學習。她想,將來一定要考上音樂學院,那樣,就可以天天彈鋼琴了。

父親似乎比以前忙了許多。

他每天很早出去,很晚回來,衣服上總是沾滿了泥灰,回來後倒頭便睡。

日複一日,女兒不知父親為何如此拚命,她隻知道父親的白發越來越多了。

五年過去了。女兒考上了最好的高中。父親去銀行取出了存款。一路上父親陶醉在喜悅中,卻不知道背後跟著一雙邪惡的眼睛。他來到商店,來到一架鋼琴前。這是一架鋥亮的立式鋼琴,標價:一萬八。

“夠了。”他想,於是叫來售貨員。

當他滿心歡喜地將緊摟在手裏的工具包打開時,一條被刀劃開的口子凍結了他的笑容。父親茶飯不思,一下子憔悴了。

擔憂籠罩著女兒的眼眸。幾天後,父親拿出一樣東西:一塊木板,上麵貼著厚紙,畫著鍵盤。

父親說:“爸爸沒用,本來想給你買架真鋼琴的……”

女兒第一次看到了父親的淚水。

“爸爸!”女兒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但她卻好像什麼都明白。她坐過去,十指輕快地跳躍在琴鍵上,周身沐浴著暖暖的父愛,心中響起父愛奏響的旋律,她淚流滿麵,如癡如醉。

夢想小啟迪

雖然父親最終沒能為女兒買回那架真的鋼琴,但那紙鋼琴一樣凝聚著父親對女兒深深的愛。他的奔波,他的操勞,他的白發……那都是比鋼琴貴重千倍萬倍的東西。

烏鴉的葬禮

在一個小山村裏,一個夕陽西下的傍晚,在一棵高入雲天的柳樹上,兩隻小烏鴉在巢邊東張西望,煩躁不安地叫著:“刮刮,刮刮刮”這是小烏鴉在呼喚著自己的媽媽。

兩隻小烏鴉是今年春天出生的。那時,它們渾身光禿禿的,皮膚嫩紅而透亮,薄得連體內的血管都能看得見。在母親的精心喂養下,在父親的有力的保護下,它們漸漸長大了,如今已能自食其力了。

就像其他動物一樣,它們的成長過程,充滿了艱難和不幸,以至莫大的危險。它們的父親,就是為了保護它們而死的。

那是在初夏的一個傍晚,母烏鴉覓食還沒有回來,由公烏鴉看守才剛剛長出黑黑絨毛的孩子們。

公烏鴉站在高高的樹梢上正閉目養神。忽然,它被孩子們的一陣驚叫聲驚醒了。它低頭一看,一條一米多長的毒蛇已經遊近巢邊,正準備吞食它的孩子。

“刮,刮”公烏鴉慌得大叫一聲,頸毛蓬鬆開,作好俯衝的準備。

毒蛇聽到公烏鴉的叫聲,吃了一驚,昂著頭,用綠幽幽的凶殘的目光盯著它。這時,公烏鴉像一道閃電衝了下來,對著它的身子就啄。

毒蛇吃了虧,放棄了嘴邊的肥肉,準備先對付公烏鴉。它知道,不製服公烏鴉,就別想吃到又肥又嫩的小烏鴉。

在空中,長翅膀的畢竟占優勢。幾個回合後,公烏鴉瞅準一個機會,叼住毒蛇的尾巴往上一提,飛了起來。它極力飛高,想把毒蛇從高空摔死。

毒蛇被倒捉著,但它仍拚命掙紮著。烏鴉越飛越高,正當烏鴉即將成功時,毒蛇昂起頭,狠狠咬了烏鴉一口。烏鴉慘叫一聲,和毒蛇一起墜落下來,它們同歸於盡了。

從此,這兩隻小烏鴉就失去了可敬可愛的父親。而今天,一種不祥之兆,又朝它們襲來。

照往常,這時候它們的媽媽早該回巢了。可是,今天怎沒見它的影子呀?它們焦急地叫著,一聲聲在呼喊著媽媽。

“呱,呱”它們終於在一處蒿草叢中,聽到了老烏鴉的沙啞的回叫聲。

兩隻小烏鴉又驚又喜,朝蒿草叢飛了過去,並輕聲叫著。它們聽到了回聲,它們終於找到了媽媽。

是的,老烏鴉今天遇險了,它的翅膀受傷了。這時,它聽見孩子的聲音,高興得兩眼露出了欣喜的光芒,它鼓起勁,拖著一張受傷的翅膀,艱難地從蒿草叢中鑽出來。

兩隻小烏鴉看見了自己的母親,輕輕飛落到它的身旁。老烏鴉用尖喙磨磨孩子們的羽毛,輕輕叫著,好像在安慰它們。兩隻小烏鴉默默地接受著母親的愛撫,沉浸在深深的母愛中,它倆輕聲歡叫著,好像催母親快點兒回家。

可是,老烏鴉盡管使勁撲扇翅膀,卻還是飛不起來。它急得“呱,呱”直叫。

兩隻小烏鴉其中一隻蹲伏下來,讓老烏鴉爬上背,然後雙腳用力一蹬,拍動翅膀,騰空飛起。

老烏鴉則極力扇動翅膀,以減輕小烏鴉的負擔,並使自己身體保持平衡。盡管小烏鴉長得十分健壯,但是,要馱著媽媽飛行,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它使盡渾身力氣,拚命扇動翅膀,卻還是飛不高、飛不穩,身子搖搖晃晃的。它隻飛了四五十米,就累得支持不住,隻好降落下來。

接著,輪到另一隻小烏鴉背母親了。不過,它也隻能飛上一小段路。就這樣,兩隻小烏鴉飛一陣停一陣,終於把可憐的母親背回巢裏。

老烏鴉的傷勢非常嚴重,傷口化膿潰爛,散發出難聞的臭味,那肮髒的膿水,把巢裏的軟草都泡濕了。

兩隻小烏鴉不嫌老烏鴉。它倆密切配合,把髒草銜走,又找回幹淨的軟草,把巢弄得幹幹淨淨。兩隻小烏鴉還分工,一隻守著老烏鴉,一隻去為老烏鴉尋食,再喂到老烏鴉嘴裏。

由於兩隻小烏鴉為老烏鴉尋食,為它銜草理窩,使它多活了一個月。後來,它因傷勢過重,終於死了。

短短的三四個月中,兩隻剛成年的小烏鴉就失去了雙親,它們悲痛極了。

它們銜了許多草,把母親的屍體蓋住。然後,又銜來許多枯枝幹草,在一旁搭了一個新窩。它們默默地守在那裏,看著母親的屍體,不離一步。也許,這就是鳥類在為死者“守靈”吧!

又過了些日子,老烏鴉的屍體爛成了一堆骨頭和一蓬黑色的羽毛。

這天傍晚時分,兩隻小烏鴉在附近一邊飛,還一邊“刮,刮”地叫著。這是它們在通知左鄰右舍,以及“親朋好友”,來參加它們母親的葬禮。

不一會兒,烏鴉三五成群飛來,在柳杉上空“刮,刮”高叫,聲音十分悲壯。

又過了一會兒,這裏竟聚集起數百隻烏鴉。其中一隻老烏鴉飛到了巢邊停下來,它把巢裏的幹草和羽毛統統撥弄出來,然後銜起“死者”的白骨,飛落到不遠的湖灘上。

鴉群尾隨而去,默默地站在老烏鴉的後麵。

老烏鴉把“死者”的白骨放在鬆軟的沙土上,然後用喙輕輕撫弄著,大概算是安慰著一個死去的靈魂。顯然,這老烏鴉是這一區域德高望重的“族長”,所以,它才有資格主持“葬禮”的儀式。接著,那兩隻小烏鴉從隊伍裏走出來,在自己母親的屍體旁邊站著,然後用爪扒起土來。

不一會兒,一個小小的坑便扒成了。老烏鴉輕輕一推,那白骨便滑進坑裏。接著,它便跑到附近,銜起一塊小石頭,在天空中盤旋一陣,“刮”地叫一聲,那小石頭便準確無誤地落進了坑裏。烏鴉們頓時騷動起來,它們學著老烏鴉的樣子,有銜泥塊的,有叼枯樹枝的,紛紛朝坑裏扔。不一會兒,這裏便隆起了一個小小的“墳”。

“葬禮”簡單,但是,場麵卻十分悲壯。不一會兒,其他烏鴉便飛散開去,而隻有兩隻小烏鴉在“墳”前站立不動。也許,它們要多站一會兒,以便寄托自己的哀思。

夢想小啟迪

兩隻小烏鴉剛剛失去父親,母親又受重傷。它們不怕髒,不怕累,精心照顧母親,但母親最終還是去世了。烏鴉為報答養育之恩,不僅極力救助病危的母親,還盡心盡力地守護她,埋葬她,令人感動。

烏鴉反哺的啟示

很早以前,有一個孩子不孝敬爹娘,爹娘沒有辦法,隻好找孩子的舅舅訴苦。孩子的舅舅是個放羊倌,每天在山坡上放羊。他雖然沒有文化,但對教育子女卻很在行。

他對孩子的爹娘說:“把外甥交給我吧,過一段時間他就會回心轉意的,我會讓他成為孝敬父母的好孩子的。”

第二天,孩子的爹娘把孩子送到了舅舅家。

舅舅見了外甥,既不罵,也不打,二話沒說,把一根放羊鞭遞給了外甥。

六月的一個晌午,太陽像火球一樣烤著山坡,鳥兒都藏在樹陰裏不出來。舅舅把外甥帶到一棵大樹下乘涼。

這時,有幾隻小烏鴉在炎熱的太陽底下飛來飛去。

外甥好奇地問舅舅:“這幾隻小烏鴉不怕熱嗎?它們不停地飛來飛去忙什麼呢?”

舅舅指了指大樹上的鳥窩說:“我猜想鳥窩裏有一隻老得飛不動了的烏鴉,正仰著頭,張著嘴,等著小烏鴉一口一口地喂食呢。要是沒有這些懂事的小烏鴉喂它,它會餓死的。烏鴉自從生育了子女,每天早出晚歸,辛苦地覓食喂養自己的子女。在老烏鴉年邁到無法出去覓食的時候,它的子女便會出去尋找可口的食物孝敬老烏鴉,照顧老烏鴉,並且從不感到厭煩,直至老烏鴉自然死亡,這就叫‘烏鴉反哺’!”

外甥一邊聽,一邊默默地低下了頭。停了一會兒,舅舅又說:“烏鴉還知道反哺,人難道就不知道孝敬自己的父母嗎?”

外甥聽了舅舅的一席話,懊悔地哭了……

從那以後,外甥成了一個遠近聞名的大孝子!

夢想小啟迪

烏鴉反哺,說明動物的很多行為,非常近乎於人情。孝順應該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做子女的,應該尊重父母,關心父母,照顧父母,盡自己的所能回報他們的養育之恩。

秦始皇拜荊條

秦始皇,名嬴政,戰國時秦國的國君。他消滅了稱雄全國的六國,在公元前221年,建立了中國曆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秦王朝。

秦始皇功成名就之後,常常想起自己幼年時的老師。

那是一位嚴厲的老人,對他的要求非常嚴格。

老師第一次給他上課就告訴他,嬴家的姓是舜賜給的,還把它破解成亡、口、月、女、凡五個部分,然後再合成一個“嬴”字。

第二天,老師就要他背“嬴”字,要他寫“嬴”字。

嬴政說:“老師,太難記、太難寫了。”

老師嚴厲地批評道:“什麼?一個‘嬴’字就感到太難學?將來秦國要靠你去治理,能見難而不進嗎?”

老師舉起了荊條棍,重重地打了這位未來的國君……

後來,這位可敬的嚴師去世了。

公元前215年的秋天,秦始皇乘著車,在文臣武將的護衛下,浩浩蕩蕩地從碣石向東北前進,這是他實現統一後的第四次出巡。

離仙島不遠,秦始皇騎上了有金佩飾的白馬,不一會便到了島上。正當他環視渤海,豪情滿懷時,看到馬前一片荊條林,他立即下馬,撩衣跪拜。

隨從的大臣們不知怎麼回事,也隻好跟著參拜。

等秦始皇跪拜完畢,李斯問:“萬歲為何參拜?”

秦始皇深情地說:“眾卿,此島所生荊條,正是朕在邯鄲時老師所用的荊條。沒有嚴師的管教,哪有我今日的成就?見了這荊條如見恩師,焉能不拜?”

後來人們就把這個島稱為秦皇島。

夢想小啟迪

我們每個人成就的取得都離不開老師的諄諄教誨。俗話說,嚴師出高徒。所以,無論我們取得多大的成績,都不要我忘記傳授給我們知識、教我們怎樣做人的老師。

魏昭千裏尋師

東漢時期,南陽有一個大學問家叫郭林宗,他熟讀各家典籍,乃是遠近聞名的大儒。

魏昭,在都城洛陽做官。早在太學就學時,魏昭就久聞郭林宗的大名。盡管郭林宗遠在南陽,而自己在京城為官,但他仍然決定去拜郭林宗為師。當魏昭千裏迢迢來到郭林宗家時,郭林宗卻拒絕見他。

原來,郭林宗早就聽說過魏昭的名字,知道他是有名的神童,但想考驗一下他的誠心。

魏昭的隨從有些忍耐不住,他們憤然地說道:“不就是一介草民嗎,有什麼了不起,我們不必為此勞神!”

可是魏昭卻堅信,自己的誠心一定能打動郭林宗。他一動不動地在郭府門外等候。直到第三天,郭林宗終於被他的誠意所感動,請他進府見麵。魏昭喜出望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