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史書記載:秦始皇嬴政從13歲即位就開始營建陵園,由丞相李斯主持規劃設計,大將章邯監工,修築時間長達38年,工程之浩大、氣魄之宏偉創封建統治者奢侈厚葬之先例。

秦始皇陵的地下宮殿

秦始皇在到處尋找長生不老秘方的同時,又驅使20萬人到驪山,為自己興建墳墓,以把生前的榮華富貴全部都帶入地下。古代的帝王一般都有這種迷信思想,秦始皇當然也不會例外。

陵園按照秦始皇死後照樣享受榮華富貴的原則,仿照秦國都城鹹陽的布局建造,大體呈“回”字形。

陵墓建築的核心部分是地下宮殿,位於封土堆之下。

考古發現地宮麵積約18萬平方米,中心點的深度約30米。陵園以封土堆為中心,四周陪葬分布眾多,內涵豐富、規模空前,除聞名遐邇的兵馬俑陪葬坑、銅車馬坑之外,又新發現了大型石質鎧甲坑、百戲俑坑、文官俑坑以及陪葬墓等600餘處,數十年來秦陵考古工作中出土的文物多達10萬餘件。

地下宮殿的曆史記載

據曆史記載,墓內建築灌有銅液,結實堅固。墓中布置有宮殿,丞相等百官塑像按職位高低排列兩旁,活像生前朝見秦始皇一樣。珠玉珍寶,更是多得不可計數。又用人魚膏做燭,在墓中燃燒,如同白晝。

為防後盜挖寶,他還令工匠製弓弩,如有人穿墳入內,弓彎便會自動放射。

秦始皇屍體入墓,將沒有生子的宮女,全部活埋殉葬。為了防止工匠泄露機密,不待工匠出來,封閉墓門,工匠都被活埋在裏麵。

秦始皇為何將沒有生子的宮女殉葬呢?他目的何在呢?目前,史學界還沒有找到真正的答案。

世界第八奇跡

秦始皇陵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結構最奇特、內涵最豐富的帝王陵墓之一。秦始皇陵兵馬俑是可以同埃及金字塔和古希臘雕塑相媲美的世界人類文化的寶貴財富,而它的發現本身就是20世紀我國最壯觀的考古成就。法國前總統希拉克對它的“世界第八奇跡”的讚譽,使秦始皇陵為更多的世人所知。世界文化遺產的桂冠,為它更增光彩。

在線小知識

始皇帝陵是我國第一座皇家陵園,在我國近百座帝王陵墓中,以其規模宏大,埋藏豐富著稱於世。198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秦始皇帝陵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目錄。

埃及法老塞提墓室秘道

墓室隧道的盡頭

2010年7月,埃及考古學家宣布,他們已完成埃及法老塞提一世墓室隧道的挖掘工作,在這個有著3300年曆史的法老古墓中,出土一批具有重要考古價值的文物,並最終揭開眾多關於這條隧道的謎。

此次挖掘工作開始於2007年,在3年時間內,考古人員將大量碎石和文物通過軌道車運到地麵。考古小組經過3年的挖掘,突然遇到了一堵牆。考古人員認為,古埃及人在盧克索附近的帝王穀岩石中開鑿了一條深達174米的隧道後,突然停止了工作。

埃及古文物最高管理委員會主席紮希·哈瓦斯認為,開鑿工作始於塞提一世法老在位期間的公元前1294年至公元前1279年,不過,上麵的墓室當時已經完工。法老塞提一世死後,這項工作可能就停止了。哈瓦斯還是美國國家地理學會駐會探險家。塞提一世從公元前1294年至公元前1279年統治著古埃及,在位15年時間。埃及古文物最高管理委員會地區負責人、考古學家穆斯塔法·瓦茲利說:“我認為他們當時計劃在那裏建造另一座地下墓室。這項工作很倉促地停止了。不過,樓梯的保存狀況很好,這令人感到驚訝。”

進入墓室通道

在攝於1960年的照片上,有一條用磚砌成的拱道通向埃及法老塞提一世墓室下方的隧道。那時,考古人員還在清理殘骸,希望到達藏有寶物的墓室。早在1817年,人們便了解到塞提一世墓室的隧道,那一年,意大利探險家吉奧瓦尼·巴蒂斯塔·貝爾佐尼在帝王穀內發現並發掘了塞提一世的墓室。

20世紀60年代的挖掘工作僅進入到墓室隧道約100米處。在最新一次探索中,為了深入隧道,考古隊采取了多項新的預防措施,最主要一項是用金屬材料將隧道頂部支撐起來以防坍塌,就像煤礦開鑿隧道采用的方法一樣。

法老陵墓剖麵圖

在剖麵圖上,古埃及工人正在山中開鑿並修飾塞提一世陵墓。由於深深嵌入帝王穀頂高聳的石灰岩質懸崖上,塞提一世墓室是難度最大、也是最值得探索的墓室,同時它還是帝王穀中最華麗、最大的法老墓室。

帝王穀還是古埃及法老圖特卡蒙陵墓的所在地。在塞提一世墓室下麵新發現的樓梯並不是墓室的唯一通道。2008年,專家宣布他們在塞提一世墓室發現了一條新的隧道,使得這一墓室的長度從100米擴展至136米。在塞提一世墓室牆壁上,數條蛇守候在陡峭隧道的底部。

據埃及考古學家穆斯塔法·瓦茲利介紹,這說明隧道可能從一開始就規劃好了。因為壁畫描述的場景可能跟古埃及《祈禱書》內容有關,在這本書中,一條蛇作為向導引導善人重獲新生。除了隧道以外,塞提一世墓室其他地方都覆蓋著浮雕。不過,考古學家在台階上發現了紅色塗鴉以及看似設計師的提示,大意是:“把門軸向上移以擴寬通道。”

從古埃及第十八王朝開始,人形塑像就成為法老墓室的必備陪葬品,在新發現的隧道中就找到了這樣的人形塑像。塞提一世是第十九王朝的第二個法老。人形塑像通常數百個一堆被發現,古埃及人認為,這些塑像是在後世服侍法老的農民和其他勞工的化身。塞提一世墓室中發現的人形塑像年代可追溯至第十九王朝,考古人員在它們的旁邊還發現了同一時期的陶器。

塞提一世密道深處

在塞提一世墓室下麵新發現的樓梯並不是墓室的唯一通道。2009年8月,埃及古文物最高管理委員會主席紮希·哈瓦斯爬到了新發現的塞提一世密道深處,發現這條隧道未完工一定程度上揭開了一個考古之謎。

埃及考古學家穆斯塔法·瓦茲利說:“我們希望能找到塞提一世藏起來的寶物,這是我們挖掘工作剛開始的想法。不過,當我們利用高科技儀器到達隧道的盡頭後,沒有再發現任何有價值的文物,所以,我並不認為他們遺留了什麼東西。”

在線小知識

塞提一世是古埃及曆史上最偉大的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的父親,塞提一世的陵墓於1817年被意大利考古愛好者貝爾佐尼在帝王穀中發現。塞提的木乃伊被認為是在皇家木乃伊中保存得最好的。

沙丘狀的巴林萬墳島

世界最大的塚林

萬墳島位於1971年獲得獨立的巴林境內,巴林是波斯灣上的一個島國,靠近阿拉伯海岸,麵積僅706.5平方千米,人口40萬,由33個小島組成。主島巴林島麵積562平方千米,島上墳墓超過了17萬座,被稱為“萬塚之島”。

這是世界上最大的史前塚林,盤踞在巴林島北部,位於首都麥納麥以西,占地30多平方千米。從飛機上俯瞰,這些排列整齊的人工土丘,如同海浪一般在大地之上連綿起伏。

巴林古墓的特點

1879年,英國人初次挖掘,才知道這些土丘是墳墓。這些墳墓一層疊一層,最高達10米。古墓的曆史上限在公元前3000年的青銅器時代。

由此推斷,幾千年來,前人之墓被泥沙埋沒,後人複葬其上,從而形成這種令人稱奇的景觀。而在墳層之下和墳林附近,還發現了古人聚居的村落和城鎮的遺址。巴林古墓有兩類:多數是單墓,比較簡陋,可能是葬平民的;雙墓並葬的不多,大概葬的是上層人物。雙墓的墳頭高出地麵4.6米,直徑20米,陪葬品甚為豐富,除了羊、羚羊、狗等動物的骨殖,大量的條紋陶罐、紅釉花瓶、金屬矛頭、匕首外,還有黃金製的辟邪佩物、刻有精細花紋的青銅器、銀器、鴕鳥蛋殼製的飾物,以及象牙製的小盒子等。地下埋著的兩座城市遺址同4000多年前的巴比倫城一樣古老。

表層出土的晚期文物,有印度的陶器,地中海沿岸的天青石製品,東非的象牙製品,中國的燈碗、古錢等,說明當時對外貿易非常發達。

巴林的曆史

雖然巴林沒有留下史書,但從阿拉伯各國的古籍中可以看出,在公元前3000年前後,這裏已有原始形態的國家組織,即狄爾蒙國。後來,這裏經常發生戰亂,致使城鎮遭遇毀滅性的打擊。再後來,巴林先後淪為葡萄牙和英國的殖民地,直至1971年才獲得完全獨立。

巴林的曆史跌宕起伏,幾度興盛,又幾度衰落,那一層疊一層的墳墓之下所埋藏的千古之謎,到底何時才能被解開?

在線小知識

公元前2795至公元前2739年,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企圖打通波斯灣到印度洋的商路,故而數次摧毀了古狄爾蒙國的都城,致使這裏的文明被毀滅,很久以後這裏才有了新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