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妃墓地在哪裏

在新疆喀什噶爾東北郊的伊斯蘭墓群中有一座香妃墓。墓旁還停放著一架“馱轎”,傳說就是當年把香妃屍體運回故鄉安葬的靈轎。人們相信,美麗貞烈的香妃就埋葬在這裏。

河北遵化縣馬蘭峪清東陵妃園寢中,也有一座容妃墓。1979年10月被發掘,地宮有兩個券堂組成,均為拱券石結構。在金券的寶床上,停放一紅漆棺木,棺幫為盜墓人砍開一大洞,棺中已空,棺頭正中有數行回文文字,意為“以真主的名義……”

棺木西側有一具頭骨,西北角又有一根0.85米長的花白發辮、青緞襯帽、包頭青紗等,還有一些龍袍殘片和幾件織物,織物上織有“江南織造臣成善”字樣,墓中還存有如意、寶石、貓眼石等。棺頭文字表明墓主為伊斯蘭教信徒,龍袍和貓眼石等證明其身份為妃子,由花白發辮推斷死者為55歲左右,織物上“成善”皆為乾隆五十三年的織造官,可見這才是真正的容妃墓。

另外,在北京城南陶然亭的東北角也有一座大塚,碑麵刻著“香塚”兩個字,碑的背麵,刻著一首哀婉淒切的詞。

據民間傳說,這才是真正的香妃墓,是在乾隆的授意下安葬在這裏的,為的是他能隨時憑吊。

如今留給人們猜測、憑吊的就是這樣3座墓地,至於哪個是真正的“香妃”的歸宿之地,卻仍然是一個不解之謎。

在線小知識

“香妃”確有其人,是阿帕克霍加的重侄孫女。香妃本名買木熱·艾孜姆,自幼體有異香,被稱為“伊帕爾汗”,即香姑娘。後來,她被清朝皇帝選為妃子,賜號“香妃”。

令人震驚的滿城古墓

官兵意外發現古墓

1968年5月,解放軍北京軍區工程兵某部悄悄地開進了河北省滿城縣,他們將在縣城西南一座海拔隻有200餘米的孤山上執行一項秘密的國防施工任務。

5月23日下午15時,當機電班的戰士們在一個距離山頂30米處朝東地帶打眼放炮時,一個奇怪的現象發生了,因為這次放炮並沒有像往常那樣崩下來許多碎石頭。對於這一奇怪現象,戰士們決定上前看個究竟。

不料,走在最前麵的一名戰士,突然感到雙腳還沒站穩便失去了支撐,隨即身體又隨著剛剛崩起的碎土石渣猛然往下沉去,沒等他明白是怎麼回事,整個人便已掉進了一個漆黑的山洞裏。

黑咕隆咚的山洞中,伸手不見五指,徹骨的涼氣襲人周身,特別是一股十分古怪而強烈的氣味撲鼻而來,讓人心生膽怯,毛骨悚然。好在這名戰士倒也膽大,他並沒有驚惶失措,而是稍稍穩了穩神情後,便急忙朝透著微弱光亮的地方爬去。不一會兒,這名戰士便看到班長正帶領幾名戰士也爬進了洞裏。

他們打著手電走進洞裏後,發現地上散落著許多淩亂而腐朽的木料,還有許多造型奇特而古怪的鐵器、陶器和青銅器等。好奇心促使他們順著洞穴往裏麵走去,沒想到越往裏走空間越大,而且地上散放著大大小小、樣式古老而數不清的生活用具。這時,一個老兵說:“我們可能挖到古墓了!”

經驗豐富的班長反應道:“對,這肯定是一座古墓,我們必須立即向上級報告。”

然後,他們選取幾件自以為有代表性的器物爬出山洞,隨後又將洞口重新封堵,細心的班長還留下兩名戰士作為隱蔽哨,對洞口實行嚴密的監視和保護。

班長的彙報,引起了部隊領導的高度重視。一天後,一份標有“絕密”字樣的情況報告和戰士們帶回了幾件文物,便擺放在了河北省主要領導的辦公桌上。

在戰士們帶回的4件文物中,除了3件鎦金的器物底座外,還有一件刻有“中山內府”字樣的青銅器,這使省領導和省文物部門的專家們感到了這一事情的重要性。

因為“中山”指的是中山國,而在中國的曆史上曾經出現過兩個中山國,一個是春秋戰國時期的鮮虞中山國,另一個則是西漢時期的中山國。不過,無論是屬於哪一個中山國時期,至少說明這座古墓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曆史,這無疑將是一次重大的考古發現。

滿城漢墓的經典結構

著名考古學家郭沫若專程蒞臨考證,確定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墓穴。爾後,於劉勝墓北側發出其妻竇綰之墓。滿城漢墓位於滿城縣城西1500米的陵山主峰東坡上。

據《史記》和《漢書》記載,劉勝係漢景帝劉啟之子,漢武帝劉徹的異母兄長。公元前154年,被封為第一代中山國王,滿城漢代時稱北平縣,屬中山國。劉勝死於公元前113年,在位42年,葬於滿城縣陵山。

另據《三國誌》記載,劉勝係蜀漢昭烈帝劉備的先祖。墓室由開鑿岩石而成。劉勝墓,又稱靖王墓全長51.7米,最寬處37.5米,最高處6.8米,容積2700立方米。

墓室的結構是經過精心設計的。墓室頂部呈拱形,室壁呈弧形,沒有直壁和直角交叉的形式,這種結構確保漢墓至今保存完好,墓室布局完全模仿地上的宮殿建築,由墓道、通道、南耳室、北耳室、中室、後室6個部分組成。

從出土情況觀察,劉勝墓的甬道、南耳室、北耳室和中室,以及竇綰墓的中室,原來在岩洞內還建有瓦頂的木結構房屋,後因木料朽腐而倒塌。兩墓的後室,都是在岩洞中用石板建成的石屋、主室和側室3部分。

主室象征內寢,內置漢白玉石鋪成的棺床,上置棺槨。主室南側的小側室象征盥洗室。墓內有完整的排水係統。

竇綰墓和劉勝墓大體相同,全長49.7米,最寬處65米,最高處7.9米,容積3000立方米。劉勝墓墓道口以土坯封門,竇綰墓以磚封門。在磚牆、土坯牆之間又澆灌熔化的鐵水,鑄成一道鐵牆,封閉得十分牢固。

古墓中的珍貴寶物

兩墓出土金、銀、銅、鐵、玉石、陶、漆等器物,絲織品、銀鳥篆壺和醫用金針等文物10633件,其中有較高文物價值的4000餘件,尤以金縷玉衣、長信宮燈、錯金博山爐最為珍貴。

墓主人的兩套完整的金縷玉衣,是國內首次重大發現。衣用玉片製成,玉片間以金絲編綴。金縷玉衣是漢代皇帝和高級貴族死後的葬服。

按封建等級不同,玉衣有金、銀、銅鏤的分別,用金縷的等級最高。據《後漢書·禮儀誌》載,皇帝“玉衣”用金縷;諸侯王、列侯、始封貴人、公主用銀縷;大貴人、長公主死用銅縷。劉勝的玉衣長1.88米,用玉片2498塊,金絲約1100克,分頭麵、長衣、褲、手套和鞋5部分。竇綰的玉衣長1.72米,用玉片2160塊,金絲約700克,結構相同。

墓中出土的長信宮燈是一件罕見的古代藝術珍品。高0.48米,通體鍍金。燈的設計精巧,宮女造型生動,燈身為一跪坐執燈的宮女,左手執燈盤,右臂袖口下垂成燈罩,燈盤短柄手轉動,盤上有燈罩可以開合,可根據需要調節亮度及照射方向。

燈光的煙可通過宮女的右臂進入體內,附著於體腔而保持室內潔淨。燈的各部分既是一個完美的整體,又可拆卸各部便於清洗,燈上刻銘文65字。

墓中出土的錯金博山爐是一種熏爐,高26厘米,通體用金絲錯出精致的紋飾。把香料放入點燃,得煙通過爐蓋的許多小孔,嫋嫋上升,彌漫房中,爐蓋高而尖,鑄成山巒重疊之形,以象征海中博山,故稱博山爐。工藝之精湛,舉世罕見。

滿城漢墓出土文物數量多,品級高,文物科技價值和工藝價值高。滿城漢墓的發掘,為研究西漢早期的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科學技術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充分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和智慧。

1982年7月,滿城漢墓被列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1月,被國務院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在線小知識

劉勝墓中還出土了一套鐵甲,它是迄今考古發掘中所見到的保存最完好的西漢鎧甲。該鎧甲屬“魚鱗甲”類,由甲身、短袖和垂緣3部分組成,甲片多達1500多枚。

世界上最大的墳墓

最大的墳墓在哪裏

談到世界上最大的墳墓,一般人都會想到埃及的胡夫金字塔。實際上,最大的墳墓是我國的秦始皇陵。

胡夫金字塔每邊長約232米,高約146米,而秦始皇陵規模比它龐大得多。

秦始皇是中國曆史上一位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自公元前236年至公元前221年的15年中,秦國先後滅掉了韓、趙、魏、楚、燕、齊六個諸侯國,徹底結束了戰國群雄割據的曆史,建立了中國曆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權的郡縣製王朝——秦王朝。

秦始皇這位叱吒風雲的曠世君主,不僅為後人留下了千秋偉業,還留有這座神秘莫測的皇家陵園。

根據實地調查,秦始皇陵為夯土陵丘。內城為長形,周長2525.4米,東、西、北三麵建置城門;外城為長形,周長6294米,東牆建置城門。陵園總麵積為56.25萬平方米,相當於78個故宮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