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這些石像已經遭到毀壞,但還是可以從它們的形象中發現大唐盛世的景象。
在線小知識
乾陵,是中國乃至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一座兩朝帝王、一對夫妻皇帝合葬陵。裏麵埋葬著唐王朝第三位皇帝高宗李治和中國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建於684年,曆時23年才修建完成。
印加帝國是瘟疫所滅嗎
印加帝國的文明
印加帝國文化發祥地在的的喀喀湖畔,雖然在海拔4000米的高原中,但它具有豐富的水量,一片綠茵,陽光充足,是農業立國的最好地方。
在這裏,印加人胼手胝足,慘淡經營,以最進步的方法建築了漂亮宏偉的宮殿,並且遵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然法則,男耕女織,休養生息,這是多麼安詳的一個部落。
印加人信奉太陽教,接受太陽神統治帝國的說法。他們還有進步的政治製度,能夠推動完善的法律來治理百姓,絕不以嚴刑酷法刁難人們。
以農業立國的印加人,早在公元前400年就知道集約栽培法,他們栽培玉米的技術是高超而無人能與之相比擬的,此外印加人在紡織品的生產技術上,更有偉大的突破,各色各樣的織法以及各種形態的精致圖案,都具巧奪天工的技巧。
由於發掘了金礦,在帝國莊嚴的宮殿建築上,四處均鑲著金飾品,燦爛耀目,光彩輝煌,但這也同時為其本身帶來了災難。
印加帝國的滅亡
在印加帝國到了多拿卡巴克王統治時,造成了印加無與倫比的盛世,多拿卡巴克王死後,把印加帝國分為兩部分,傳與瓦斯卡爾和阿達瓦爾巴兩個兒子來統治,於是在1532年,手足相殘、互不相讓的戰爭種下了自取滅亡的禍因。
“他們在太平洋上,乘坐浮於水麵的大房子,擲出快如閃電、聲如雷霆的火團,漸漸靠近了。”
正如預言所說,貓眼、尖鼻、紅發、白皙的皮膚、蓄著胡須的天使回來了,印第安人甚至沒有抵抗,便獻出一座空城而全體逃逸了。
其實,他們錯了,這一批被誤認為神靈的人,是西班牙征服者比薩羅和他率領的180名士兵。
比薩羅深知必須擒獲印加帝國的皇帝,方可擄獲更多的金銀財寶,於是比薩羅和同來的西班牙籍神父商量後,邀請印加皇帝阿達瓦爾巴前來卡薩瑪爾卡鎮,接受天使的蒙召,阿達瓦爾巴帶著2000名壯士,手無寸鐵地誠心接受召見,誰知竟然遭受監禁的命運。
比薩羅囚禁了皇帝,便將所有珍寶集中,並冷酷地殺死皇帝,以除後患。
貪得無厭的比薩羅在殺死皇帝後,率兵前往印加首都庫斯科,企圖搜尋更多的寶藏,然而令人詫異的是,在庫斯科城中,無論是宮殿、神廟都空無一物,連稱為“太陽的尼姑庵”中百位美女也不知去向,整個庫斯科城成了一所死城。
印加帝國的人們以及財富,何以霎時之間消失得無影無蹤?至今仍令曆史學家們費思難解。
印加人民及財富去了哪裏
有一種說法是印加人民自知抵抗不過刀劍銳利、心思狠毒的西班牙人,於是用竹筏載滿國王的木乃伊,和國內所有的金銀財寶,經向上天祈禱過後,把這些昂貴的寶物沉入250米深的的的喀喀湖中。
然而仔細思考,印加人擁有70000精銳騎兵,難道不敢和180名西班牙人做殊死戰,而任由比薩羅橫行霸道,卻私下做大遷移,逃向不為世人知曉的高山中?這似乎不能令人滿意。
如今,許多考古學家在綿延的安第斯山脈中,陸續發掘到許多印加帝國的遺跡,證明印加人確實曾經拋棄辛苦經營的帝國,而在蠻荒的山地中再建王國。
在瑪殊比殊,考古學家丙海姆發現了一個洞穴,兩邊排著雕琢極工整的石塊,可能為一陵墓,陵墓上是一座半圓形建築物,外牆順著岩石的天然形勢建造,契合的巨石間插不進一張紙,牆是用紋理精細的純白花崗岩方石砌成,匠心獨具,頗有藝術價值。
在這山上的墓穴中的骨骸,女性占絕大多數,從其中貴重的明器也表示她們是重要的人物,是否當年“太陽的尼姑庵”中的美女被送到這裏,繼續為印加帝國祈禱呢?
是瘟疫造成的嗎
由於印加人沒有發明文字記載,使得遺留下來的問題更具神秘性。又有一些學者根據印加人的記錄,大膽推測當時印加帝國雖然擁有高度文明,但卻被突襲而來的恐怖瘟疫橫掃全國。
然而就算是發生瘟疫,難道當時的西班牙人具有免疫力?即使印加人認命了,紛紛向瘟疫低頭,垂首等死,試想1100萬的人口,如何能消滅殆盡?
遺留下來的謎,疑雲重重,從而替古代印加帝國的神秘滅亡增添更多色彩。
有沒有可能在西班牙人入侵印加帝國時,另一位國王瓦斯卡爾率領著數以百萬的印加人深入蠻荒的安第斯山中,以無比堅毅的信念與勇氣,在整座山上遍築藏身的棲息之所,於是一座座宏偉的建築物在隱蔽的叢林中再現。
當他們養精蓄銳,打算再度恢複印加勢力時,一場大瘟疫的侵襲使殘存的印加人無力再重振勢力,隻得繼續逗留在叢林中,埋葬死者,消滅遺跡,為了避免再度引起紛爭,他們摧毀了高度的文明,企圖掩飾當年印加帝國的強盛……然後以最簡單的方式,聚集部落為生,形成今日印第安人的祖先呢?
眾說紛紜,隻有等待曆史學家、考古學家們繼續發掘史料,尋找證據,搜集線索,集思廣益,深入研究,為它尋求一個正確的、令人滿意的解釋。
在線小知識
印加人是美洲本土最大帝國的統治者。在將近14世紀末的時候,印加帝國從南美洲的南安第斯山脈的庫斯科地區開始擴張。但是當1532年西班牙人入侵的時候,擴張就被迫倉促結束。
月亮女神廟是什麼樣
月亮女神阿苔密斯神廟
公元前21世紀,古代有位著名的旅行家昂蒂帕特,他在土耳其見到世界七大奇跡之一,即月亮女神阿苔密斯神廟。這座結構複雜、規模宏偉的神廟建於公元前560年。
當時的以弗斯是呂底亞王國的工商業中心,地處交通要衝,非常繁華熱鬧。後來波斯王大流士一世修築著名的驛道時,即以以弗斯為起點。
以弗斯人非常崇敬月亮女神阿苔密斯。開始,這裏隻有一座很小的神廟,在一棵空心樹幹中放著一尊神像。隨著以弗斯的日漸繁盛,在公元前560年修建了這座巍峨壯麗的阿苔密斯月亮女神廟。
廟基長127米,寬73米,有10級台階。台基四周共有127根19米高的柱子,分兩行排列。柱子上麵是方形的大理石屋頂。
在前後兩麵的32根柱子的頂端均有兩米多高的金屬座,每個金屬座上都是講述一個神話故事的浮雕,整個神廟就是一件稀世的藝術瑰寶。
19世紀60年代,英國考古學家在這裏進行發掘時,找到了一些雕柱殘片,其中有一塊浮雕殘片高約100米,上麵的人物栩栩如生,現珍藏在大英博物館中。
月亮女神廟遭遇劫難
以弗斯城裏有個叫埃羅斯特拉特的人,一心要做出一件轟轟烈烈的事情使自己名揚天下,結果在公元前356年亞曆山大大帝出生的那天晚上,潛入月亮女神廟,放火燒毀了這座馳名全球的建築傑作。
這個縱火犯被捕獲後,法官對其判處了極刑。法官為了不讓他的圖謀得逞,下令不許提及他的名字,否則也將被判死刑。
2000多年過去了,埃羅斯特拉特這個名字還是被傳了下來,不過,它已被當做“瘋子”和“精神病患者”的同義詞了。
被燒毀的月亮女神廟很快又被重建了起來。
262年,哥特人入侵以弗斯,將月亮女神廟裏的財寶劫掠一空,然後付之一炬,把它徹底摧毀了。
作為“世界七大奇跡”之一的以弗斯阿苔密斯月亮女神廟,永遠地從人們的視線裏消失了。今天在英國博物館中還保存著月亮女神廟柱子的一些碑石。
阿苔密斯是誰
阿苔密斯女神, 正名為阿爾忒彌斯。阿爾忒彌斯是羅馬神話中的狄安娜。掌管狩獵,照顧婦女分娩,保護反抗和蔑視愛神的青年男女。曾與孿生兄弟阿波羅一起,殺死迫害其母的巨蟒皮同和羞辱其母的尼俄柏及其子女。
她與阿波羅一樣:喜歡森林、草原,因而也是狩獵女神。照神話裏的說法,狄安娜身材修長、勻稱,相貌美麗,又是處女的保護神,所以她的名字常成為“貞潔處女”的同義詞。
據說,她有很多求婚者,但她不願結婚,宣稱自己特別熱愛自由,願意與森林中的仙女們永遠生活在一起。因此,在英語中,可用來表示“終身不嫁”或“小姑獨處”。
阿爾忒彌斯是萬神之王宙斯和暗夜女神勒托的女兒。據說,當阿波羅降生時,天空掀起了萬丈金光,阿波羅的眉心嵌著一個耀眼的太陽;當阿波羅出生之後,他又牽出一隻閃耀著銀灰色柔和光芒的纖纖細手,隨即一個修長、曼妙的軀體誕生了。
她全身閃耀著月亮般聖潔美麗的光芒,她的眉心嵌著一個耀眼的月亮,還手拿一把閃閃發光的弓箭,這個月亮與狩獵女神就是阿爾忒彌斯。
在線小知識
月亮女神廟:位於今日的土耳其境內,瀕臨地中海。當年以弗斯城的居民虔誠信奉月亮女神阿苔密斯,於公元前560年在城內建造了一座氣勢宏偉結構複雜的月亮女神廟。
真的有諾亞方舟嗎
諾亞方舟的出處
諾亞方舟是出自聖經《創世記》中的一個引人入勝的傳說。由於偷吃禁果,亞當夏娃被逐出伊甸園。亞當活了930歲,他和夏娃的子女無數,他們的後代子孫傳宗接代,越來越多,逐漸遍布整個大地。後來,因墮落本性的人的怨恨與惡念與日俱增,人們無休止地相互廝殺、爭鬥、掠奪,人世間的暴力和罪惡簡直到了無以複加的地步。
上帝看到了這一切,他非常後悔造了人,對人類犯下的罪孽心裏十分憂傷。上帝說:“我要將所造的人和走獸並昆蟲以及空中的飛鳥都從地上消滅。”在罪孽深重的人群中,隻有諾亞在上帝眼前蒙恩。上帝認為他很守本分,他的3個兒子在父親的嚴格教育下也沒有誤入歧途。上帝選中了諾亞一家作為新一代人類的種子保存下來。上帝告訴他們要用洪水實施大毀滅,要他們用歌斐木造一隻方舟,分一間一間地造,裏外抹上鬆香。方舟上邊要留有透光的窗戶,旁邊要開一道門。方舟要分上中下3層。
上帝看到方舟造好了,就說:“看呐,我要使洪水在地上泛濫,毀滅天下,凡地上有血肉、有氣息的活物無一不死。我卻要與你立約,你同你的妻子、兒子、兒媳都要進入方舟。凡潔淨的畜類,你要帶七公七母;不潔淨的畜類,你要帶一公一母;空中的飛鳥也要帶七公七母。這些都可以留種,將來在地上生殖。”
2月17日那天,諾亞600歲生辰,海洋的泉源都裂開了,巨大的水柱從地下噴射而出。天上的窗戶都敞開了,大雨日夜不停,降了整整40天。水無處可流,迅速地上漲,比最高的山巔都要高。凡是在旱地上靠肺呼吸的動物都死了,隻留下方舟裏人和動物的種子安然無恙。
方舟載著上帝的厚望漂泊在無邊無際的汪洋上。上帝顧念諾亞和方舟中的飛禽走獸,便下令止雨興風,風吹著水,水勢漸漸消退。諾亞方舟停靠在阿拉拉特山。又過了幾十天,諾亞打開方舟的窗戶,放出一隻烏鴉去探聽消息,但烏鴉一去不回。諾亞又把一隻鴿子放出去,要它去看看地上的水退了沒有。由於遍地是水,鴿子找不到落腳之處,又飛回方舟。
七天之後,諾亞又把鴿子放出去,黃昏時分,鴿子飛回來了,嘴裏銜著橄欖葉,很明顯是從樹上啄下來的。再過7天,諾亞又放出鴿子,這次鴿子不再回來了。
諾亞601歲那年的1月1日,地上的水都退幹了。諾亞開門觀望,地上的水退淨了。到2月27日,大地全幹了。於是,上帝對諾亞說:“你和妻兒媳婦可以出舟了。你要把和你同在舟裏的所有飛鳥,動物和一切爬行生物都帶出來,讓它們在地上繁衍滋長吧。”於是,諾亞全家和方舟裏的其他所有生物,都按著種類出來了。後世的人們就用鴿子和橄欖枝來象征和平。
阿拉拉特山上有方舟嗎
《聖經》清清楚楚地記載著諾亞方舟停靠在阿拉拉特山頂,這樣,它就給人們留下了一個流傳千古的謎:阿拉拉特山上到底有沒有諾亞方舟呢?阿拉拉特山位於土耳其、伊朗和前蘇聯交界的地方,山勢陡峭,終年積雪。公元前300年,巴比倫的一個祭司和作家洛貝斯曾在一本書中說,有人曾走近過諾亞方舟。
13世紀意大利著名的旅行家馬可·波羅離開我國後,曾實地去過阿拉拉特山,他在日記中記道:諾亞方舟依然停泊在山峰的極頂,那裏終年積雪,方舟就淹沒於積雪之下。
人類不斷尋找方舟
千百年來,不論是曆史學家、考古學家,還是探險家、信仰宗教的人,都蜂擁而至,曆盡艱難,要尋找那與我們命脈息息相關的方舟。
從1792年開始至1850年、1876年,探險家們屢次登上了阿拉拉特山頂,但不見方舟蹤影。1883年,一次大地震使阿拉拉特山的一個地段裂開了一道大口,突然露出了一艘船。
當時有個赴地震災區考察災情的委員會的所有人都看到了這艘12米至15米高的大船。這個消息震驚了全世界,從此,尋找諾亞方舟的熱潮再次席卷全球。
1955年7月5日,法國探險家費爾南·納斯和12歲的兒子拉斐爾在一條山縫的底部,找到一塊方形的經過加工的木料,經碳-14測定,這塊木料已有5000年至6000年的曆史,即與公元前4000年建造諾亞方舟的年代是吻合的。
1974年,土耳其衛星在阿拉拉特山再次拍到方舟衛星圖片。人們一定要找到方舟,因為它是人類的搖籃,可是找到方舟到底又有何用?也許,諾亞方舟還沒有找到,上帝又在密示開始打造下一隻方舟了。
在線小知識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蘇聯馬斯科萊茵少校駕駛一架飛機,在阿拉拉特山上發現一艘巨大的木船,船隻的一半已沒入冰河中,長度大約120米,與《聖經》記載的125米基本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