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還想知道

在羅馬神話中,冥王星是冥界的首領。這顆行星得到這個名字,是由於他離太陽太遠以致於一直沉默在無盡的黑暗之中,與人們想象的冥境相似。

冥王星歸類為矮行星

發現比冥王星大的星體

2006年8月,有關太陽係行星數量變化的消息傳遍了世界各地。

一直以來,行星都被看做是圍繞太陽公轉的大型天體。太陽係的行星共有9顆,冥王星是最外圍的行星。在這之前雖然一直沒有對行星下過一個精確的定義,但也沒有誰提出過異議。

然而,1930年發現的冥王星在當時雖然被認為和地球差不多大小,但隨著觀測技術的進步,科學家們逐漸發現它的體積比原先預測的要小得多,運行軌道也並不規則,這些都不符合人們對於行星的判斷標準。到了1978年,冥王星的衛星卡戎星被發現,它的體積竟然是冥王星的一半,這也說明冥王星的實際體積比地球的衛星月亮還要小。

通過近年的觀測,在海王星外側發現了許多小型外天體,這一切都逐漸表明:冥王星與行星的成因不同,隻是太陽係邊緣無數微型天體中的一顆。到了2003年10月,科學家們終於發現了一顆比冥王星更大的天體:UB313,於2006年9月命名為厄裏斯。

這樣一來,不論是從科學理論角度來說,還是從體積的大小來講,冥王星都已與行星的特征不符,天文學界已將其歸為小行星之中新的一類“矮行星”的代表之一。

正式確定行星的概念

直至這時才有許多人發現:一直以來科學界對於行星都沒有具體的定義。對我們來說,“行星”的存在太過尋常,以至於人們忘了給它一個準確的概念。或者不如說,“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這一長串名字便是人們一直以來對行星的定義。然而,隨著觀測水平的提高,天文學家在冥王星附近又發現了許多小型天體。當然,既然說是小型天體,那些不計其數的小行星也就不足為奇了。可誰也沒有想到,會在這一帶發現一顆比冥王星還要大的小型天體。

在剛剛發現這顆比冥王星還要大的天體時,科學家們用小行星的命名方式將它命名為厄裏斯。它的直徑為2400公裏,比直徑為2390千米的冥王星要大。這樣就出現了一個問題,因為它比冥王星大,厄裏斯的發現者主張將其列為第十大行星。這個提議原本無可厚非,但緊接著,科學家們又發現了幾顆和冥王星大小相當的小型天體。這樣一來,如果承認厄裏斯為第十大行星,那麼,十一大行星、十二大行星等等也會相繼出現。如此一來,“大行星”的數量便會多得數不清。

廢除冥王星九大行星的身份

2006年8月24日,世界上的眾多天文學家聚集到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總部捷克首都布拉格,就冥王星的問題展開了討論,最終確定廢除冥王星作為九大行星之一的身份。那麼冥王星該何去何從呢?起初大家認為它應被歸類在小行星之中,但從行星到小行星的稱謂難免給人以“降低身份”的印象,於是大家決定創建矮行星這一新的分類,並以冥王星作為該分類的代表。

不管怎樣,太陽係內產生這樣大的變動,最主要的原因便是隨著觀測技術的進步,在海王星和冥王星的軌道附近以及更遠的地方發現了許多新的天體。起初為了紀念預言這些天體存在的兩位天文學家,這些天體被稱為“艾吉沃斯·柯伊伯天體”,最近它們已經有了一個更加大眾化的名字“太陽係外緣天體”。

太陽係外緣天體分布在距太陽約30至50天文單位的空間裏,但隨著軌道直徑長達1000天文單位的小行星陸續被發現,太陽係的範圍也越來越大。而至於太陽係究竟有多大,這個問題仍有待我們進一步探索。

我還想知道

卡戎星:又稱冥衛一,是在1978年發現的。2005年,又發現兩顆冥王星的衛星冥衛二和冥衛三。依現行的定義,冥衛一可能是冥王星最大的衛星,也可能與冥王星組成雙矮行星。

金星是啟明星嗎

金星是天空最亮的星

金星是除太陽外最亮的星,比著名的天狼星還要亮14倍。天狼星是除太陽外地球能夠看到的最亮的恒星,它就像一顆耀眼的鑽石,時常鑲嵌在湛藍的天空。所以,古希臘人稱它為愛與美的女神,而羅馬人則稱它為維納斯。

金星和水星一樣,是太陽係中僅有的兩個沒有天然衛星的大行星。因此,金星上的夜空中沒有“月亮”,在金星上能夠看到的最亮的“星星”隻有地球。由於離太陽比較近,所以在金星上看太陽,太陽的大小比地球上看到的大一倍半。

金星的質量和大氣

從結構上看,金星和地球有不少相似之處。金星的半徑約為6073千米,隻比地球半徑小300千米,體積是地球的0.88倍,質量為地球的4/5;平均密度略小於地球。

雖說如此,但兩者的環境卻有天壤之別:金星的表麵溫度很高,不存在液態水,加上極高的大氣壓力和嚴重缺氧等殘酷的自然條件,金星存在生命的可能性極小。

金星周圍有濃密的大氣和雲層。隻有借助於射電望遠鏡才能穿過這層大氣,看到金星表麵的本來麵目。

金星大氣中,二氧化碳最多,占97%以上。同時還有一層厚達20000米至30000米的由濃硫酸組成的濃雲。

金星自轉方向

金星表麵溫度高達465℃至485℃,大氣壓約為地球的90倍,這種氣壓相當於人類在地球900米深海中的壓力。

金星自轉方向跟天王星一樣,但與其他行星相反,是自東向西。因此,在金星上看,太陽是西升東落。

金星繞太陽公轉的軌道是一個很接近正圓的橢圓形,偏差不超過一度,並且與黃道麵接近重合,其公轉速度約為每秒35000米,公轉周期約為224.70天。但其自轉周期卻為243日,也就是說,金星的自轉恒星日一天比一年還長。

不過,按照地球標準,以一次日出到下一次日出算一天的話,則金星上的一天要遠遠小於243天。這是因為金星是逆向自轉的緣故;在金星上看日出是在西方,日落在東方;一個日出到下一個日出的晝夜交替隻是地球上的116.75天。

在地球上看金星與太陽的最大視角不超過48度,因此金星不會整夜出現在夜空中。我國民間稱黎明時分的金星為啟明星,傍晚時分的金星為長庚星。

金星逆向自轉現象,有可能是很久以前金星與其他小行星相撞而造成的,但是現在還無法證明。除了這種不尋常的逆行自轉以外,金星還有一點不尋常。金星的自轉周期和軌道是同步的,這麼一來,當兩顆行星距離最近時,金星總是以同一個麵來麵對地球。這可能是潮汐鎖定作用的結果,當兩顆行星靠得足夠近時,潮汐力就會影響金星自轉。當然,也有可能是其他未知的原因。

我還想知道

天亮前後,東方地平線上有時會看到一顆特別明亮的“晨星”,人們叫它“啟明星”;在黃昏時分,西方餘暉中有時會出現一顆非常明亮的“昏星”,人們叫它“長庚星”。這兩顆星都是同一金星。

火星上是否有生命

關於生命存在的爭論

火星的外表雖然傷痕累累,現在卻已經有許多科學家認為:火星地表之下,有可能生存著最低級的、類似細菌或病毒的微生物的有機體。另一些科學家雖然感覺到火星上現在根本不存在生命,但並不排斥這樣一種可能性:在某個極為遙遠的古老時期,火星可能曾經出現過“生物繁盛”的時代。

這些爭論的範圍不斷擴展。其中的一個關鍵因素就是:從作為隕石到達了地球的火星碎片或岩石當中,是否找到了一些可能存在過的微生物化石,是否找到了生命過程的化學證據。這個證據,必須連同對生命過程進行的那些肯定性試驗結果一同被定了下來,即“海盜號”登陸車就曾經進行過此類試驗。

生命的烙印

火星上幹涸的河床構造是否顯示曾有過生命存在?但是,吉爾伯特·萊文卻不認同。他為此進行了“放射性同位素跟蹤釋放”實驗,而這個實驗則顯示出了準確無誤的積極讀數。他當時想公布這個結果。

1996年8月,美國宇航局宣布,他們在編號ALH8400的火星隕石中,發現了微生物化石的明顯遺跡。這時,萊文公布了實驗結果。美國宇航局公布的證據,支持了萊文本人的觀點,即這顆紅色星球上一直存在著生命,盡管那裏的環境極為嚴酷:“生命比我們所想象的要頑強。在原子反應堆內部的原子燃料棒裏發現了微生物;在完全沒有光線的深海裏,也發現了微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