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大海

大海是一個美麗的地方,海洋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自然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在這個蔚藍的世界裏,還隱藏著我們至今都不能解開的許多謎底,這使大海顯得既神秘又神奇。

海洋是如何形成的

地球形成假說

有的專家認為,地球是從它的母親太陽的懷抱裏脫胎而出的。當地球剛從熾熱的太陽中分離出來,開始獨立生活的時候,還是一團熔融狀態的岩漿火球,它一邊不停地自轉,一邊又繞著太陽公轉。

後來,由於熱量的散失,它逐漸冷卻下來。它的表麵冷卻得快,首先形成一層硬殼。它的內部也要冷卻和收縮,結果,在地殼的下麵便出現空隙。這種狀態當然不能長久,在重力作用下,地殼便大規模下陷。它們相互擠壓,形成褶皺,出現許多裂縫。岩漿從裂縫中湧出,引起火山爆發和地震。從地球深處迸發出的熔岩,在地殼上緩緩流動,鋪滿了地殼,也把地殼上原有的許多裂縫填滿。漸漸地,這層迸出的熔岩也冷卻了,地殼也因此變厚起來。那些高聳的部分就成為陸地,那些低陷的部分就成為海洋。

月亮形成假說

由於太陽的引力作用和地球的高速自轉,使部分地塊分出了地球,被甩出的地塊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繞著地球不停地旋轉,後來便成為我們夜晚常能看到的月亮。

月球被甩出後,在地球上留下了一個大窟窿,逐漸演變成今天的海洋。這種假說遭到了許多科學家的反對。有人曾計算過,要使地球上的物體飛離,其自轉速度應是目前地球自轉速度的17倍,也就是說一晝夜不得長於1小時25分,這顯然是令人難以置信的。還有的人認為,若月球從地球上飛出,則月球的運行軌道應在地球赤道的上空,而事實上卻不是這樣。

隕星說

太平洋是由另一顆地球的星球墜落地麵造成的。這顆星球衝開了大陸的矽鋁層外殼,而形成巨大的隕石穀,它還可能深入地球內核,引發地球的強烈膨脹與收縮,其結果不僅形成了太平洋,而且又使其他陸殼也破裂張開,形成了大西洋等大洋。隨著宇航科學的發展,這個學說的研究又重新興盛起來了。然而,人們還是特別懷疑偶然的碰撞是否能形成占地球表麵積1/3的巨大太平洋盆地。因為,無論是地球上還是月球上的隕石坑,其規模都是很小的。

大陸漂移學說

地球上原先有一塊龐大的原始陸地,被廣袤的海洋所圍繞。後來,這塊大陸分裂開,像浮在水上的冰塊,不斷漂移,越漂越遠。終於,美洲脫離了非洲和歐洲,中間留下的空隙就變成大西洋。非洲有一半脫離了亞洲。在漂移過程中,它的南端略有移動,漸漸與印巴次大陸分開,印度洋誕生了。還有兩塊比較小的陸地離開了亞洲和非洲,向南漂去,這就是澳大利亞和南極洲。隨著大西洋和印度洋的誕生,原來的海洋縮小了,變成了今天的太平洋。

海底擴張說

洋底地殼有一個不斷形成的過程,地幔裏的物質不斷從大洋中脊上的裂穀裏湧出,冷凝和充填在中脊的斷裂處,從而形成新的洋底。新海底不斷擴張,把年老的海底向兩側排擠,當被擠到海溝區時,它們便沉入地幔。

據計算,海底擴張速度每年有幾厘米,最快每年可達0.16米。這就使得海底每隔3億年至4億年便更新一次。這些被深海鑽探資料所證實,也可從洋脊兩側岩石的磁性上得到證明。

板塊構造說

全球岩石圈不是整體一塊,而是由亞歐板塊、美洲板塊、非洲板塊、太平洋板塊、澳洲板塊和南極洲板塊六大板塊組成。這些板塊很像漂浮在地幔上的木筏,這些板塊在不斷地進行相對的水平運動,當大洋板塊向大陸板塊運動時,板塊的邊沿便向下俯衝進入地幔;地幔把俯衝進來的地殼加溫、加壓和熔化,再運向大洋海嶺的底部,然後再上升出來。

這恰恰與“海底擴張說”相吻合,在地幔的相對運動中大陸確實被漂移了,經過很長的一段時間,形成了今天地球上海陸分布的麵貌。海洋是如何形成的?或者說地球上的水究竟來自何方?隻有當太陽係起源問題得到解決了,地球起源問題、地球上的海洋起源問題才能得到真正解決。

我還想知道

大陸漂移、海底擴張和板塊構造三種理論結合起來,構成新的地球構造學說。海洋起源問題,也就有了一個比較清晰的眉目,然而,人類曆史與地球相比,這段曆史顯然隻是一段極短暫的時光。

海水為什麼是鹹的

海水的含鹽量

大家都知道海水是鹹的。其原因是海水中含有各種鹽分。根據科學測定,平均每1000克海水中含35克鹽。地球上海洋中蘊含大量的鹽類物質。有人估計,如果把海水中所有的鹽分都提取出來,鋪在陸地上,可得到厚153米的鹽層;如果鋪在我國的國土上,可使我國平均高出海麵2400米左右。

海水是如何變鹹的

海洋剛形成時,海水和江河湖水一樣是淡的。後來,雨水不斷地衝刷岩石和土壤,並把岩石和土壤中的鹽類物質衝入江河,而江河的水流到大海,使海洋中的鹽分不斷增加。

與此同時,海中水分不斷蒸發,這使鹽的濃度越來越大。當然,這個過程是很漫長的。

海洋會不會越變越鹹

其實不然,因為海洋也有釋放鹽分和把鹽分歸還陸地的絕招。當海洋中的可溶性物質濃度達到一定程度時,可溶性物質會互相結合成不溶性化合物沉入海洋的底部。海洋中的生物體內吸收了一定的鹽類物質,當海洋生物死去後,它的屍體沉到海底。

台風暴發時,狂風巨浪,海水被卷到陸地上,海水中的鹽類物質也被帶到陸地。此外,從漫長的陸地變遷曆史看,有些海洋的海灣地帶,由於地殼的升高與海洋隔斷,這些地帶就像與大海母親失散的“遊子”,而在太陽光的“肆虐”下,變成陸地,留下大量鹽分。

美麗的傳說

從前有一個愛海的人,每天跑到海邊去看海,可是海對他還是很冷淡。這個人就對海說,我這樣對你,每天來看你,可是你對我總是平平淡淡,難道你不能把你的激情展現給我嗎?讓你的愛來得更猛烈一些。海聽了他的話就問他,你能接受我翻江倒海的愛嗎?他回答說:可以!

海被他的話語而感動。頃刻間巨浪翻滾,狂風大作,巨浪一波接一波向岸邊而來。他從沒有見過海這樣,當海浪快到他的身旁的時候,他轉身就跑。這時的海很傷心。

經過這次以後,海不敢輕易地把愛給予別人。過了很長一段時間,又有一個愛海的人,他不但每天來看海,還把自己的家搬到海邊,要以海為伴,終生守護在海的身邊。海終於被他的舉動感化,並把溫馨的愛和猛烈的愛都給了他。

他沒有跑,就這樣他們結合了。可是過了很長時間,他就有些厭煩了,總覺得海給予他的不是風平浪靜,就是波濤翻滾。覺得海再也不能給予他別的什麼愛了,就這樣他也悄悄地離開了海。海十分傷心,這些都被藍天看在眼裏。

藍天對海說:請你不要傷心難過,其實他們都不懂你。他們看到的隻是你的表麵,其實海底的世界更加豐富多彩,那裏有五色的魚兒,豐富的礦藏,美麗的珊瑚。這些才是你為他們準備的,可惜他們不懂,隻有我知道這些。後來藍天就和大海相愛了。可是因為他們相距遙遠,加上世俗偏見,他們始終不能牽手,天海一方,彼此思念。

隨著時間的推移,思念更加的強烈。就這樣日複一日,年複一年,當思念難以忍受的時候,藍天就以淚洗麵。藍天的淚水滴落到了海的心裏,不知道流了多少淚水,把整個海水染成了藍色。那都是藍天的淚水呀,所以海天一色。

海水是天外來水嗎

地球可稱為一個水球,在它的表麵上,有大約3/4的麵積是海洋。除此之外還有其他的水源,但海水是地球水的主體。那麼多的海水是從哪裏來的呢?起初,人們認為,這些水是地球原本就有的。當地球從原始太陽星雲中凝聚出來時,便攜帶有這部分水。隨著地球的不斷變化,這些起初以結構水、結晶水等形式貯存於礦物和岩石中的水釋放出來,成為海水的來源。譬如,在火山活動中,總有大量的水蒸氣伴隨岩漿噴溢出來。據此,一些人認為,這些水氣便是從地球深部釋放出來的“初生水”。

一些人認為,地球上的水不是地球所固有的,而是由撞入地球的彗星帶來的。一些由冰塊組成的小彗星衝入地球大氣層,隕冰因摩擦生熱轉化成彗星水。我國學者提出“大自然存在多四季規律”的假說。

按此假說,自地球形成至今的46億年間,生物圈曾數次周期性的從地球轉移到另一個星球,又周期性的像候鳥回歸那樣,循環到地球上來。這其中自然也包括海水的數度幹涸與高漲。用此假說,正可以解決以往“天外來水”說和“地球固有”說都未能解決的難題。

我還想知道

海水中含各種鹽類,其中90%是氯化鈉,另外還含有氯化鎂、硫酸鎂、碳酸鎂及含鉀、碘、鈉、溴等各種元素的其他鹽類。海水中的這些成分在鹽度中的比重並不會因為不同海域而不同。

是什麼造就了海島

什麼是海島

在茫茫的海洋上,碧波裏湧出一片片陸地,人們稱之為海島。是什麼力量造就了這些島嶼?盡管海島麵貌千姿百態,人們仍然能夠找到其中的規律性。

它們萬變不離其宗,或是從大陸分離出來,或是由海底火山爆發和珊瑚蟲構造而成。前者姓陸,地質構造與附近大陸相似;後者姓海,地質構造與大陸沒有直接聯係。據此,海島分成大陸島、火山島、珊瑚島、衝積島四大類型。

大陸島

它是大陸向海洋延伸露出水麵的島嶼。世界上比較大的島基本上都是大陸島。它的形成有以下原因:

地殼運動,中間接合部陷落為海峽,原與大陸相連的陸地被海水隔開,成了島嶼。世界上最大的格陵蘭以及伊裏安、加裏曼丹、馬達加斯加等島,都是這樣形成的。

冰磧物形成的小島。遠古冰川活動時期,冰川夾帶大量碎屑在下遊堆積下來,後來氣候回暖,冰川消融,海麵上升,冰磧堆未被淹沒,成了島嶼。挪威沿岸、波羅的海沿岸、美國和加拿大東部交界處沿岸的小島,就是這樣形成的。

海蝕島。它非常靠近大陸,兩者高度一致,僅僅中間隔著一道狹窄的海峽;海峽是海浪經年累月衝蝕的結果。這類島嶼為數不多,麵積也很小。

火山島

它是海底火山露出水麵的部分。島貌峻拔,與大陸島、珊瑚島有明顯的不同。當初,火山隱沒水下,經過不斷噴發,岩漿逐漸堆積,終於高出水麵。

世界海底山脈最高峰的冒納開亞火山,就是火山島夏威夷島的主峰,其海拔高度4205米,水下部分還有5998米,總高10203米,比珠穆朗瑪峰還高1359米!

世界第十八大島、麵積為10.3萬平方千米的冰島,是上千個海底火山噴發形成的。

夏威夷群島成直線排列,是一列海底火山噴發形成的。阿留申群島成弧形排列,是成列環狀海底火山噴發而成的。

珊瑚島

它隻存在於熱帶、亞熱帶海域。在海底丘地或海底山脈山脊上,有大量珊瑚蟲營巢生活,同其他殼體動物構成龐大的石灰質巢體。舊的死亡,新的又在殘骸上繼續生長,不斷向海麵推進。

在最適宜的條件下,1000年才能長高36米,長到海水高潮線就停止生長。大海幾經滄桑,或地殼上升,或海水下降,珊瑚礁露出水麵成了島嶼。

全球珊瑚礁的麵積達2700萬平方千米,相當於歐洲、南美洲麵積的總和,但其絕大部分淹沒於水下,出露為島的麵積並不多。太平洋的加羅林群島、馬紹爾群島,印度洋的馬爾代夫,我國的南海諸島,都是典型的珊瑚島。

衝積島

它位於大河的出口處或平原海岸的外側,是河流泥沙或海流作用堆積而成的新陸地。

世界最大的衝積島馬拉若島,是世界第一大河亞馬孫河的河口島,麵積40萬平方千米,列為世界第三十大島。我國長江口的崇明島、長興島,黃河口的孤島,都是衝積島。加拿大東岸的塞布爾島,美國東海岸的特拉斯角,我國的蘇北沙洲,都是海流加上風力堆積而成的沙灘,其位置不固定,成為航行的危險區。

神秘莫測的螃蟹島

螃蟹島有許多奇聞,在人們中間長期地流傳著,使人們感到這個小島神秘莫測,充滿了疑惑。

據說,在螃蟹島的中心地帶,有許多淡水湖泊,那兒有不少巨蟒、豹子、鱷魚及奇形怪狀的猴子,是一個野生動物嘯聚的處所。這些動物是怎麼來到這個大西洋上的孤島上的?人們無法解開這個謎。

人們傳說在島上發現過野人。有一次,3個漁民乘船去島上捉螃蟹,在船上看守的那位漁民,突然發現一個全身長滿毛發的野人,向船上扔樹枝、樹葉。他驚恐萬狀,大聲呼喊自己的同伴,可是轉眼間野人已不知去向。

還有人說,這裏出現過飛碟襲擊人的事。

1976年,有4個漁民來島上捉螃蟹,正當他們在船上睡覺時,突然遭到一股奇怪大火的襲擊。他們急忙把船開到附近的港口,可是兩個漁民被燒死,另一個也被燒傷。這場火災是怎樣燒起來的呢?

不可能是閃電引起的,因為船隻完好無損,經過一番調查,未能得到確切的結論。但許多人都認為,肇事者很可能是飛碟。

奇怪現象之謎

螃蟹島還有一個奇怪的現象,每當夜晚來臨,島上經常出現一些奇特的強光,光芒閃爍,景況動人。但這些光是從哪裏來的呢?人們至今也未解開這個謎。

在這個孤零零的海島上,滋生著各種各樣的蚊子。令人不解的是,它們在白天也很活躍,成群結隊地襲擊動物和人。來這兒捉螃蟹的漁民,必須帶著用紙卷成的蚊香,點燃後驅散這些可怕的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