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雪上的音樂
雪產生的音樂
甘肅敦煌月牙泉附近的沙漠裏,有座鳴沙山,山上的沙子會“唱歌”。要是你從鳴沙山丘頂順著背風坡滑下去,身後就會傳出陣陣樂聲,歡送你下山。
在幹燥晴朗的天氣裏,從雪丘的背風坡上滑下去,也會產生同樣的音樂,有的如行雲流水,有的如鬆濤飛瀑,有的如訴如泣,有的“叮叮咚咚”作響。盡管其音樂不如演奏家演奏音樂作品時那樣優美悅耳,卻也是千奇百怪。
不僅幹燥的雪丘上會產生音樂,就是一般的積雪上也會產生出各種各樣的聲響。在嚴寒無風的日子裏,積雪在腳下“哢嚓哢嚓”作響的情景是很生動有趣的。而坐在雪橇上,聆聽下麵滑鐵的聲響,一會兒強,一會兒弱,“沙沙”作響,好像春蠶在嚼食桑葉一樣,也是情趣盎然的。
積雪發聲的原因
積雪上發出各種聲音的原因,目前很少有人研究。一般人推測這種現象與雪粒間發生摩擦而引起的變化以及雪上有壓力時雪粒重新分布有關。
積雪上的“哢嚓”聲,常因踩在雪上的輕重程度而不同。有經驗的細心人,能夠根據音響的不同,分辨出行人是老人還是小孩,是壯年男子還是年輕姑娘。“哢嚓”聲的音色有時隨著空氣溫度而有所變化。一般在溫度低於零下2度時,就能清晰地聽到這種音響。溫度越低,音色越清脆明快。有經驗的人,可以根據音色的不同來判斷當時的氣溫,誤差能控製在2度以內。
氣流在積雪表麵上經過的時候,也能發出響聲。風在密度較大的積雪外殼上,時而追逐雪粒,時而攜帶雪粒,發出特別的聲音,有時像野狼嚎叫,有時像嬰兒啼泣。在有風暴時,既有雪粒互相摩擦撞擊的“嚓嚓”聲,也有雪粒摩擦起電而引起的火花爆閃的“劈啪”聲;既有雪粒衝擊撞磕障礙物的彈跳聲,也有雪粒沉積下落時的“簌簌”聲。
積雪內部產生的聲音
雪崩產生的響聲就更驚人了,有時簡直像雷鳴地震一樣,而且往往伴隨著“轟隆隆”似的可怕的回聲,令人毛發悚然。雪崩引起空氣振蕩,發出尖銳恐怖的呼嘯聲,使人膽戰心驚。
除了積雪表麵的聲音以外,從積雪內部,也能聽到其他聲音。在季節性積雪地區,到了積雪後期,積雪表麵常被一層凍雪形成的冰殼覆裹,而在積雪內部,由於雪粒的密實作用發生沉降,形成空洞。
這時,如果有人在冰殼上行走,就能聽到雪裏好像有一種從幽深的地方傳來的聲音。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是因為積雪內部的空洞,猶如樂器的共鳴箱,與冰殼上的腳步聲發生了共鳴的緣故。在高山冰川雪花積聚的雪盆裏,那裏有厚厚的積雪。當我們在這種積雪表麵上行走時,經常會忽然感到腳底下的雪層“哢嚓”一聲,斷裂了一樣,把人嚇得停住了腳步。緊接著,雪層斷裂的聲響迅速地傳向遼闊的四方,人也感到仿佛在電梯裏似的,腳底下的雪層在沉陷下去。直至遠處傳來悶雷般的回聲,這種恐怖的感覺才會消失。這也是積雪內部產生大麵積空洞後而產生的共鳴聲音。
知識小鏈接
晴空降雪:1975年12月10日,甘肅省和政縣連續降雪5天,夜間天氣轉晴後,觀測到一次罕見的晴空降雪現象。其實是當降雪質點的形成層很薄,降雪質點的濃度又很小時,它們對光的散射與折射都很弱,雪好像降自“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