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的形成之謎(2 / 2)

首先是分裂說,月球原為地球的一部分,早期地球還處於熔融狀態,由於旋轉太快,在赤道附近鼓了起來,越鼓越大,有部分向外凸出,最後斷裂脫離,形成了月球。

其次是俘獲說,認為月球原是一個繞太陽公轉的小行星,在30億~40億年前,因靠近地球,被地球引力俘獲,從此成了地球的一顆衛星。

還有孿生說,認為在太陽附近原有一大片分散著的星雲物質,後來以其中兩個較大的星團為中心,凝聚其他雲狀物質,便形成了地球和月球兩個星球,它們是“孿生兄弟”。

更有一種離奇的假說,認為月球本身是一艘巨大的外星文明所操縱的飛行器,它一直守候在我們地球人身邊,注視著我們的一舉一動。隻是這種假說不能充分說明外星人為什麼要監視著我們且不與我們發生直接聯係,而我們地球人又有什麼值得外星人來監視或觀察的。

持後一種觀點的人認為,公元前1萬多年地球經過長期的發展,在許多低海拔、交通便利、土地肥美的地方形成了文明,擁有了城市和大量人口。

有一天,月亮突然闖入了地球人的生活,出現了全球性的大洪水,進而地球地軸發生了移位,和隨之而來頻繁爆發了地殼及火山活動,史前人類文明由此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

大災變過後的幸存者又回到了野蠻時代,從高山上下來的牧羊人麵對史前文明社會創造的東西一無所知,因此隻能從原始階段重新開始。

撞擊論

眾多假說中,許多科學家認為最合理的一種是,月球在太陽係形成初期因行星相撞而產生。這種假說叫作“撞擊論”,它提出曾有個火星一般大的行星撞向地球,當時兩個星球都處於熔融狀態,各有一個高密度的岩石核心,核心外包著一層較輕的岩石,一旦相撞,熔融的岩石就迸射而出,後來聚攏成為月球。

月球形成時產生高熱,排除了水等容易汽化的物質。撞向地球的行星,其核心融入了地球的核心。

起初,許多天文家拒絕接受此說,因為這種情況發生概率微乎其微。不過,今天的超級電腦非常先進,能夠算出如果當時發生過這樣的事,月球會有些什麼成分,計算結果竟與事實相吻合。

假說畢竟隻是假說,雖然也能夠使人們了解一部分自然現象,但都缺少足夠的證據。我們相信月亮誕生終會有一個合理的解釋。

在線小知識

月球與地球一樣有殼、幔、核等分層結構。最外層的月殼厚度約為60~65千米。月殼下麵到1000千米深度是月幔,它占了月球的大部分體積。月幔下麵是月核,月核的溫度約為1000℃,很可能是熔融狀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