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已經認識到,除了地震和火山爆發等人類無法阻止的純粹自然災害之外,許多災害的發生多多少少同人類的活動有關。那麼肆虐全球的厄爾尼諾現象是否也受到人類活動的影響呢?
近些年,厄爾尼諾現象頻頻發生、程度加劇,是否也同人類生存環境的日益惡化有一定關係?有科學家從厄爾尼諾發生的周期逐漸縮短這一點推斷,厄爾尼諾的猖獗同地球溫室效應加劇引起的全球變暖有關,是人類用自己的雙手,助長了“聖嬰”作惡。
當然,要證明全球變暖對厄爾尼諾現象起了作用還需大量科學佐證。但厄爾尼諾現象頻繁發生的結果,也可能產生一個更溫暖的世界,這樣,是厄爾尼諾現象引起全球變暖,還是全球變暖加快厄爾尼諾現象的發生,就陷入了一個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怪圈。那麼,人類什麼時候才能徹底走出厄爾尼諾的怪圈呢?也許就取決於人類自己對自然的態度。
厄爾尼諾的反現象拉尼娜
拉尼娜現象與厄爾尼諾現象相反,海麵水溫低於往年的現象被稱為拉尼娜現象。由於拉尼娜現象正好與厄爾尼諾現象相反,所以又被稱為“反厄爾尼諾現象”。
拉尼娜現象一般緊隨在厄爾尼諾現象之後出現,一般認為是由於厄爾尼諾現象造成的龐大的冷水區域在東太平洋浮出水麵後形成的,是大自然修正厄爾尼諾現象造成的氣候失衡的一種方式。
拉尼娜現象的出現也是全球氣候係統異常的一個強信號。這種海洋熱狀況的異常會對熱帶大氣環流造成很大影響,從而導致全球氣候失常。
一般拉尼娜現象會隨著厄爾尼諾現象而來,出現厄爾尼諾現象的第二年,都會出現拉尼娜現象,有時拉尼娜現象會持續兩三年。1988~1989年、1998~2001年都發生了強烈的拉尼娜現象,1995~1996年發生的拉尼娜現象較弱。有的科學家認為,由於全球變暖的趨勢,拉尼娜現象有減弱的趨勢。
拉尼娜現象的主要特點
拉尼娜現象的征兆是颶風、暴雨和嚴寒,它與厄爾尼諾現象均會使全球氣候出現嚴重異常。
拉尼娜一般出現在厄爾尼諾之後,通常情況下兩種現象各持續一年左右。然而1998年開始出現的拉尼娜現象卻持續了兩年,直至2000年6月才開始逐漸減弱。
目前的研究還無法解釋此次拉尼娜現象和在其之前出現的厄爾尼諾現象為什麼會異常強烈,也不能解釋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拉尼娜現象持續時間比以往延長了一年。
研究人員曾於2007年1和6月兩次觀測到拉尼娜現象出現減弱征兆,但後來的結果證明,這些不過是假象,在稍稍喘息後拉尼娜再次卷土重來。法國專家強調說,此次衛星發回的最新數據顯示,拉尼娜現象確實已明顯減弱,“女孩”這回是真的老了。
拉尼娜和厄爾尼諾都是自然現象,在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都會出現,卻截然相反。厄爾尼諾是指熱帶海洋溫度異常和持續變暖,拉尼娜指的是熱帶海洋溫度異常和持續變冷。
拉尼娜現象的影響包括使美國西南部和南美洲西岸變得異常幹燥,並使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和菲律賓等東南亞地區有異常大的降水量,以及使非洲西岸及東南岸、日本和朝鮮半島等東北亞地區異常寒冷。
拉尼娜現象是怎樣形成的
厄爾尼諾與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的增暖、信風的減弱相聯係,而拉尼娜卻與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度變冷、信風的增強相關聯。因此,實際上拉尼娜是熱帶海洋和大氣共同作用的產物。
海洋表層的運動主要受海表麵風的牽製。信風的存在使得大量暖水被吹送到赤道西太平洋地區,在赤道東太平洋地區暖水被刮走,主要靠海麵以下的冷水進行補充,赤道東太平洋海溫比西太平洋明顯偏低。當信風加強時,赤道東太平洋深層海水上翻現象更加劇烈,導致海表溫度異常偏低,使氣流在赤道太平洋東部下沉,而氣流在西部的上升運動更為劇烈,有利於信風加強,這進一步加劇了赤道東太平洋冷水發展,引發所謂的拉尼娜現象。
在線小知識
曆史記錄顯示,1949~1990年的40餘年間共發生10次厄爾尼諾現象,平均3.5年一次,而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最近幾年裏竟出現了4次,分別是1991~1992、1993、1994~1995和1997~1998年,實屬曆史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