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氣味的奇石
有香味的石頭
香石的石質類型主要為蛇紋石化大理石,它的摩氏硬度是在3.2~3.5。呈咖啡、黃、綠等色,半透明或不透明,有天然石紋。香石以棕紅色為佳。
香石的獨特之處在於它能夠發出類似奶油巧克力的味道。它的味道時濃時淡。當空氣濕度大的時候,它會停止放香。待到天氣晴朗幹燥時,芳香依舊。每當有異味物質接近時,香石會停止放香,或者是變味。經地質專家鑒定,香石香氣的來源是由於岩石中包含的有機物所致。
香味是怎麼形成的
地質工作者曾經在花草繁茂的深山中找到一些岩石,它們散發著不同程度的香氣。經過紅外光譜分析發現,在這些岩石中存在著一些有機物的成分。有機物多的香氣就濃,少的香氣就淡了。
研究證實,香味是帶有香料的物質經過長期侵入岩石後產生的。這說明,香味的分布不僅與岩石周圍花草的種類有關,而且還依賴於岩石對有機物的吸附能力。經過對一些岩石的檢測發現,這種黃綠色的蛇紋石,具有較強的吸附香料物質的能力。所以一旦外界條件具備,它極有可能成為香石。但是吸附香氣到底需要多長時間,目前尚不得而知。
香石的產地
香石產於陝西省漢中地區南鄭縣碑壩鄉的深山密林之中,此地交通十分不便。該區所屬的地質構造單元,為大巴山弧形褶皺帶。發育有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至新生代的地層和各類酸性、基性和超基性岩漿岩。
香石產在一個偏僻的山坡上,有3處岩石露頭,周圍皆被濃密的植被所覆蓋。岩石類型主要為蛇紋石化大理岩,新鮮麵上,大理岩為白色,黃綠色的蛇紋石呈透鏡狀、條帶狀和不規則狀的大理岩。
由於裸露在地表,岩石普遍遭受風化作用,表層和裂隙發育處尤為強烈,基於鐵離子的浸染,蛇紋石化大理岩不同程度地變為棕褐色。具有香味的岩石很不均勻地分布其中,主要集中於裂隙發育處。
香石的特征
香石的香味濃度差異較大,有的很香,有的中等香味,有的微有香味,表明其所含的香料物質多少不一。香味隨時間和氣候的變化而有一定變化,有的樣品很長時間都保持濃鬱的香味,有的樣品采時很香,過些天就不怎麼香了。所有的樣品均呈現出一種基本相同的香味,即似巧克力味。香石的密度經測定為2.43~2.53g/cm3。香石的硬度經測定,其顯微硬度為108~134kg/cm3。換算成摩氏硬度為3.2~3.5。香石的折光率,經測定為1.54~1.55。
香石的香味組成,經紅外光譜分析,在圖譜上可見明顯的有機物雜環的峰值,表明香味是起因於岩石中附存的有機物成分。而有機物成分的具體種類,其確定方法比較複雜,有待今後的深入研究來解決。
香石是如何形成的
從理論上分析,天然界形成的岩石是無機物,不可能有什麼香味。如有香味隻能是在岩石形成後,有機香料物質浸入而成,即次生成因。而有機香料物質的來源可能有兩種途徑:一是地下深處芳香類的油氣;二是地表具有香味的花草樹木。從當地的地質結構和現場觀察來看,沒有任何油氣的顯示,地下來源的可能性不大,最大的可能是地表花草樹木。
調查了當地的植被種類,帶有香味的花草樹木有蘭香樹、香椿樹、野刺花、蘭花、樟樹、桂花等,它們可能就是香石香味物質的來源。當這些花草樹木腐爛分解時,其中的香料物質可能被地表水攜帶,沿著就近岩石的節理裂隙而進入岩石內部,日久天長,經過數千年數萬年的點點積累而形成香石。此外,岩石礦物本身的性質對形成香石也非常重要。有的岩石礦物具有吸附性,有的岩石礦物沒有吸附性。顯然,有吸附性的岩石礦物對形成香石更為有利。而蛇紋石恰好就是具有較強吸附性能的一種礦物,它可用來處理汙水,吸附汙水中的那些有害健康的重金屬離子,如鉻、鉛、銅等。同理,它對一些有機物分子同樣可以吸附。
如何保存香石的香味
根據經驗,漢中香石的香味是會變化的,如不密封其香味,由於不斷揮發會越來越淡。尤其放在空氣流動、幹燥的地方則揮發得更快。因此平時應放在密封的袋中或瓶罐中保存,打開時即可聞到香味。
據觀察,香石的放香是不規律的。一個階段可能不香了,而過一段時間又香了。這可能與季節、氣溫、氣壓、濕度等因素有很大關係。
根據經驗,若香石的香味變得不香時,可用清水洗之,然後放入密封袋中,過幾個小時,又可重新放香。
在線小知識
香石的顏色:香石從黃綠色、黃褐色、褐紅色到紅黑色,有多種色調。總體來看,顏色越深越好,褐紅色和紅黑色最佳,棕褐色很好,黃褐色較好,黃綠色一般。顏色反映了香石受風化的程度,風化越強的岩石,顏色越深,其吸附的香料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