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海洋動物(1 / 1)

神奇的海洋動物

鱔魚和牡蠣的性變

鱔魚和牡蠣兼具雌雄兩性,而且兩性能夠互相變化。它們在性變之後,仍能照常繁殖後代。據水產學家研究,黃鱔從受精卵化成幼鱔,直至成年鱔,一般都是雌性體,並能產卵。可是產了一次卵之後,它們的生殖係統突然發生變化,卵巢變成精巢,並產生精子。這時,變成雄性的黃鱔即擔負起為其他雌鱔卵受精的任務。

牡蠣的雌雄變性更為有趣。它們是逐年變性的:即今年是雌性,明年就變為雄性,後年再變回雌性,如此年年改變性別。當然,並非所有牡蠣都步調一致地發生性變。

隆頭魚的性變

澳大利亞的大堡礁上,有一種身體很小的隆頭魚。因為它們能夠清除大魚肚上和腮內的寄生蟲,所以又得名“清潔魚”。大個頭的隆頭魚都是雄性的,而較小的是雌魚。雄魚給許多條雌魚產的卵受精。如果雄魚死亡或遷移,雌魚中必定會有一條較大的個體在一個小時內變成雄魚。

兩三個星期後,它的卵巢完全變成精巢,並可執行受精任務。更令人稱奇的是生活在美國佛羅裏達州和巴西沿海的藍條石斑魚,一天內能性變好幾次,每當黃昏之際,它們便發生性變,多者達到5次,這種現象叫“雌雄同體”或“異體受精”。

藻類竟是海洋殺手

近年來,世界各地不時傳來魚類大量死亡的報道。如美國帕姆利科海灣北卡羅林那海岸,從1991年5月至1993年末,已經出現9次11種魚類大批死亡的事件。凶手現已查明,它們是一種極特殊的當時人們還不知道的藻類。這種藻類在顯微鏡下才看得見,更奇怪的是,科學家們觀察了幾個小時後,它們竟然在水中神秘地消失了。

這一發現是北卡羅林那大學的幾位生物學家,經過對死了幼魚的海域進行詳細觀察後得出的。他們猜想,這種藻類是以一種獨特的休眠方式,在海底度過其一生的大部分時間的。

它們是單細胞植物,每個細胞都被一層堅固的外殼孢囊包裹。一旦魚群遊近,隻需幾分鍾,它們便會像炸彈爆炸一樣破孢而出。每個細胞長有兩根鞭毛,一根用來向前運動,另一根用作自旋。它們在水中移位時做螺旋運動。

這種奇特的藻類繁殖迅速,且能分泌一種很強的神經毒素。魚類遊進有毒區域,便會失去判定方位的能力,接著就被麻痹,爾後死亡。

這些分布於海底在顯微鏡下才能看見的微小“水雷”是根據什麼信號“爆炸”的,目前還不清楚。

看來,海藻中的孢囊對魚類分泌到水中的某種物質非常敏感。因為在研究人員把孢囊放入有魚類的水中之後,受到引誘的藻類便會立即破囊而出。

世界上最小的海螺

海螺屬軟體動物腹足類,產於淺海海底,在我國以山東、遼寧、河北居多,產期在5~8月。海螺貝殼邊緣輪廓略呈四方形,大而堅厚,殼高達0.1米左右,螺層6級,殼口內為杏紅色,有珍珠光澤。螺肉豐腴細膩,味道鮮美,素有“盤中明珠”的美譽。它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高鈣質的天然動物性保健食品。

目前世界上最小的海螺是我國海洋貝類收藏家鄭根海發現的,它稱得上真正的“微型海螺”,小得幾乎不能再小了,其直徑僅僅有0.31毫米,隻有借助高倍顯微鏡才能看清它的真實麵目。鄭根海是交通部上海救撈局拖輪公司的管事,收藏海洋貝類至今已有多年,藏品達600多種,其總體收藏品格較高,其中以活體鸚鵡螺殼體標本和逆時針左旋螺最有價值。

而使他成為我國收藏界第一個吉尼斯世界紀錄榮獲者的,就是那隻微型海螺。鄭根海是在無意中發現它的,經專家審定、電子顯微鏡掃描測量,得到了肯定,海螺雖小,結構健全。於是,鄭根海得到了英國倫敦吉尼斯總部頒發的“微型海螺”吉尼斯世界紀錄證書,從而成了目前世界上最小海螺的擁有者。

在線小知識

紅海的紅鯛魚,20多條組成一個一夫多妻製家庭。在這個家庭當中,丈夫不準其他的雄性問津,而一旦唯一的丈夫失蹤或死亡時,就會有一條身強力壯的雌性變成雄性,取代它的位置,統治這個家庭。假如這個丈夫出走,另一條雌性會緊接著變成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