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魚的水鹽平衡(2 / 2)

海洋動物的體液補充

海洋魚類和海洋無脊椎動物有很大的區別,海洋的硬骨魚來自生活於淡水中的祖先,它們還保留著祖先的一些特征。它們的體液和海水比起來是低滲的,但在海水中生活,隨時都在失水,因而隨時都在增加體液中鹽分的濃度。

對於這些困難,它們有什麼應對之策呢?

第一,全身都覆蓋有鱗片,目的是減少身體水分的流失;

第二,不斷飲入海水,同時鰓上有一些特化的細胞,能主動排出高濃度的鹽分;

第三,含氮廢物大多是以氨氣的形式從鰓排出,而腎髒排尿量卻很少,這樣就可防止因排泄廢物而失水過多。魚腎不具備排濃尿的功能。

據科學家推測,鯊和硬骨魚相似,其祖先最開始生活在淡水區域,它們的水鹽平衡機製也很特殊。

其血液中鹽類的含量和海洋硬骨魚相似,但血中尿素含量高。它們把沒有什麼毒性的尿素保存在血液中,這樣就使體液的滲透濃度稍稍高於海水,因而不存在失水的問題。科學家還發現,它們的直腸同時擔任著為身體排除過多鹽類的任務。

海產的或在沿海生活的各種生物,如企鵝、信天翁等,大部分以海洋動物或海藻為食。這些鳥類不是海洋動物,但靠海生活,食物來自海洋,每天吃鹽過多,排鹽是這些動物必須解決的問題。它們的解決辦法是靠鹽腺泌鹽。

它們在兩個眼窩附近各長著一個管狀腺,連接眼窩或鼻孔,這就是鹽腺。鹽腺分泌的液體含有大量鈉離子和氯離子,滲透壓遠遠超過體液。關於鹽腺的分泌機製還不清楚,但鹽腺調節水鹽平衡的效果卻是顯然的。

研究發現,海豹和一些鯨類不喜歡喝水,以海魚為食,從海魚取得所需的水。海魚體液是低滲的,可以作為鯨類的水源。魚是高蛋白的食物,因而海豹等的尿含有很高濃度的尿素。有些鯨(須鯨)不吃魚而吃海洋中的小無脊椎動物,必然同時吞入很多海水,即吞入更多的鹽。鯨類的腎有排濃尿的能力,這是它們對高蛋白和多鹽食性的適應。

在線小知識

陸生動物靠飲水和節水來調節水鹽平衡。有些陸生動物如蚯蚓、蛙等要依靠體表呼吸,體表要時時保持濕潤,使空氣溶於體表的薄層液體中,以便進行氣體交換。蚯蚓隻能生活在潮濕的土壤中或林下腐殖質之下才能保持體液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