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流的功與過(1 / 2)

海流的功與過

海流對氣候的影響

海流對氣候的影響很大,它不僅能使沿途氣溫增高或降低,延長或縮短暖季或寒季的持續時間,而且能夠影響降水量的多少和季節的分配。

北太平洋西部的黑潮暖流,盡管沒有貼近亞洲大陸邊緣流動,但對我國的氣候卻有明顯的影響,有這樣幾件事值得人們深思:

1953年,黑潮的平均位置向南移動了大約170千米;第二年,我國的江淮地區雨水滂沱,出現了百年未見的水災。

1957年和1958年,黑潮的平均位置又較往年北移了。結果1958年,我國的長江流域梅雨減少發生旱災,而華北地區大雨傾盆形成水災。

有些科學工作者研究了黑潮變動與旱澇災害的相互關係,發現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的氣候受黑潮暖流的影響很大。

海流對海洋生物的影響

在寒、暖流交彙的海區,海水受到擾動,可把下層豐富的營養鹽類帶到表層,使浮遊生物大量繁殖,因此吸引各種魚類到此覓食。同時,兩種海流彙合可以形成“潮峰”,是魚類遊動的障壁,魚群集中,形成漁場。

在有明顯上升流的海域也能形成漁場。

此外,海流的散播作用是對海洋最直接和最重要的影響,它能散布生物的孢子、卵、幼體和許多成長了的個體,從而影響海洋生物的地理分布。

海流對海洋交通業的影響

一般,順著洋流航行的海輪要比逆著海流行進的海輪速度明顯快。例如,1492年,哥倫布第一次橫渡大西洋到美洲,用了37天才到達大洋彼岸。

1493年,哥倫布再次環球旅行,從歐洲出發後,他先向南航行了10個緯度,然後再向西橫渡大西洋。結果,隻用了20天就完成了橫渡的全部航程,是海流幫了他的大忙。

原來,第一次航行時,哥倫布的船隊是從加那利群島出發,逆著北大西洋暖流航行的,所以航速較慢。

第二次航行時,先是順著加那利寒流向南航行,然後又順著北赤道海流一直向西。同時,哥倫布船隊遠航時,偶然進入了盛行的東北信風帶,順水順風,速度自然比較快。

例如,北大西洋西北部,從加拿大北極群島與格陵蘭島附近海域南下彙聚成的拉布拉多寒流,在紐芬蘭島東南海域同墨西哥灣暖流相遇。冷暖海水交彙,使這裏經常存在一條茫茫的海霧帶。它每年還從北冰洋或格陵蘭海帶來數百座高大的冰山漂浮而下,有許多冰川進入灣流或北大西洋暖流中,給海上航行帶來嚴重的威脅。

世界第一大海洋暖流

灣流不是一股普通的海流,而是世界上第一大海洋暖流,也稱墨西哥灣流。墨西哥灣流雖然有一部分來自墨西哥灣,但它絕大部分來自加勒比海。

當南、北赤道流在大西洋西部彙合之後,便進入加勒比海,通過尤卡坦海峽。其中的一小部分進入墨西哥灣,再沿墨西哥灣海岸流動,海流的絕大部分是急轉向東流去,從美國佛羅裏達海峽進入大西洋。

這股進入大西洋的灣流起先向北,然後很快向東北方向流去,橫跨大西洋,流向西北歐的外海,一直流進寒冷的北冰洋。它的厚度為200~500米,流速為2.05米秒,輸送的水量比黑潮大1.5倍。

灣流蘊含著巨大的熱量,其所散發的熱量,恐怕比全世界一年所用燃煤產生的熱量還要多。由於它的到來,英吉利海峽兩岸的土地每年享受著灣流帶來的巨大熱能。如果拿同緯度的加拿大東岸加以對照,差別更為明顯:大西洋彼岸的加拿大東部地區,年平均氣溫可低至-10℃,而同緯度的西北歐地區可高至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