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生物鍾之謎(1 / 1)

動物生物鍾之謎

動植物的生物鍾變性

在自然界裏,很多生物的活動都受到“生物鍾”的影響。如雄雞黎明報曉,貓頭鷹晝伏夜出,在潮水到來時招潮蟹就出現在洞口,都是生物鍾在起作用。

有些植物也是按照自己的生物鍾來活動的,如牽牛花在太陽出來之前就打開了喇叭,蒲公英在清晨6時才綻出花蕊,該中午開的花就中午開,該晚上開的花就晚上開。

生物學家的實驗研究

有人發現,許多昆蟲都能利用自己體內的天體定向器來保持正確的行動方向,即借助於陽光來定向,蜜蜂和大螞蟻等昆蟲就是這樣。

可德國的生物學家貝林通過實驗發現,一些動物的定向不一定非借助陽光不可。

他將蜜蜂關在暗室裏,發現即使沒有陽光,甚至在完全黑暗的情況下,它們也能察覺出晝夜的變化。

利用螞蟻進行的實驗

瑞士昆蟲學家維納爾和蘭費郎科尼利用大螞蟻做的實驗,更能說明這個問題。

大螞蟻中的工蟻常常到幾百米以外的地方覓食,他們就把這些工蟻放進黑洞洞的潮濕的容器裏。

過了6個小時,帶到一個它們不熟悉的地方放出來,同時在它們頭上安裝一個特製的東西,使螞蟻看不見能夠當作定向目標的各種物體。

其結果令人驚訝,153隻螞蟻都順利地找到了自己的家。

這個實驗表明,這種螞蟻既具有穩定的記憶力,能夠記住太陽在一天的不同時間裏在天空運行所走過的路線,而且還具有時鍾係統,這使它們能夠找出正確的方向。

未解之謎

怎樣來認識動物體內的生物鍾,至今還是一個懸而未決的謎。

有人分析這可能是來源於動物空腹感的“腹時鍾”;也有人認為這種生物鍾是動物的特殊感官在起作用,還有人認為這種時鍾可能與物質代謝的速度有關。

不過,這些還都僅僅是猜測,都缺乏具體的科學依據,至於其具體的生理機製是什麼,它們為什麼會那樣神奇,還有待進一步研究核實。

在線小知識

非洲有種“報時蟲”,每過4小時換一次顏色,什麼時間變成什麼顏色,每天都是固定的。有些居民利用這種蟲子確定當時的大體時間;南美洲危地馬拉有種第納鳥,每隔30分鍾就嘰嘰喳喳叫上一陣,誤差不超過1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