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海洋中的美人魚(1 / 1)

探究海洋中的美人魚

美人魚的記載

早在2300多年前,巴比倫的史學家的巴羅索斯在《古代曆史》一書中,就有關於美人魚的記載。

17世紀,在英國倫敦出版的《赫特生航海日記》裏,也有美人魚的記錄。

在中國,古史書上也有美人魚的記載。宋代的《祖異記》中就對美人魚的形態做了詳細的描述。此外,在宋代學者徐鉉的《稽神錄》中,也記載有類似的美人魚。

美人魚的發現

1962年,一艘蘇聯的貨船在古巴外海神秘沉沒。由於船上載有核導彈,蘇聯急忙派出探測艦,前去搜尋沉船,試圖撈回核導彈。探測艦來到沉船海域,維葛雷德博士和科學家們立即利用水下攝影機巡回掃描海底。

結果發現了一個奇異的怪物,之後將它捕獲。原來是一條長0.6米的人魚寶寶,頭部有一道骨冠,全身披滿鱗片,用一雙惶恐的小眼睛瞪著周圍的人們。

科學家們堅信它就是人們一直執著尋找的美人魚。維葛雷德博士的所見,讓那些熱衷於探索美人魚的人激動不已,也給科學家們增添了信心。為此,許多海洋物生物學家、動物學家和人類學家,重新投入研究美人魚的工作之中,並在生物學上做出許多假設。

美人魚是什麼

挪威華西尼亞大學的人類學家萊爾·華格納博士認為,美人魚這種動物確實存在。他說:“無論是記載還是現代目擊者的描繪,美人魚都有共同特征,即頭和上身像人,而下半身則有一條像海豚那樣的尾巴。”

此外,據新幾內亞有關人士描述,美人魚和人類最相似之處,就是它們也有很多頭發,肌膚十分嫩滑,雌性的乳房和人類女性一樣,並抱著小人魚喂乳。

與此同時,英國海洋生物學家安利斯汀·愛特博士則認為:“美人魚可能是類人猿的變種,嬰兒出生前生活在洋水中,一出生就可以遊在水裏。因此,一種可以在水中生存的類人猿動物的存在,並不是一件十分奇怪的事。”

在美國,也有部分學者讚同愛特博士的說法,認為這是目前尚未報道的“海底人”的一種。

儒艮似美人魚

中國的一些生物學家則認為,傳說中的美人魚可能就是“儒艮”,俗稱海牛的海洋哺乳動物。儒艮為海生草食性獸類,其分布與水溫、海流以及作為主要食品的海草分布有密切關係。多在距海岸20米左右的海草叢中出沒,有時隨潮水進入河口,取食後又隨退潮回到海中,很少遊向外海。以2~3頭的家族群活動,在隱蔽條件良好的海草區底部生活,定期浮出水麵呼吸。20世紀70年代初,我國南海的漁民曾多次發現美人魚。

1975年,有關科研單位深入漁村,並在漁民的幫助下捕到罕見的“儒艮”。由於它仍舊用肺呼吸,所以每隔十幾分鍾,就要浮出水麵換氣。它背上有稀少的長毛,生物學家則認為,這些長毛極易使目擊者錯認為頭發。生物學家們還發現,儒艮胎生幼子,並以乳汁哺育。

哺乳時用前肢擁抱幼子,母體的頭和胸部則露出水麵,以避免幼子吸吮時嗆水。

傳說中美人魚抱子的鏡頭,大概出於這種情景。

然而,儒艮時時出水換氣的特性,和維葛雷德博士的“深海發現美人魚”有矛盾。因此,海洋中究竟有沒有美人魚?人們對此說法眾多,沒有一個確切的答案。

在線小知識

傳說美人魚是以腰部為界,上半身是美麗的女人,下半身是披著鱗片的魚尾,整個軀體,既富有誘惑力,又便於迅速逃遁。她們沒有靈魂,一身兼有誘惑、虛榮、美麗、殘忍和絕望的愛情等多種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