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鳥遷徙的秘密(1 / 2)

候鳥遷徙的秘密

鳥類遷徙的現象

鳥類為了生存,夏天的時候在緯度較高的溫帶地區繁殖,冬天的時候則在緯度較低的熱帶地區過冬。夏末秋初的時候這些鳥類由繁殖地往南遷移到度冬地,而在春天的時候,由度冬地北返回到繁殖地。人們把鳥類的這種移居活動,叫作遷徙。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鳥類都要進行遷徙,一部分鳥會常年居住在出生地,甚至終身不離開自己的巢區。有些鳥則會進行不定向和短距離的遷移。

遷徙中的鳥一般會結成群體,在遷飛時有固定的隊形。一般有人字形、一字形和封閉群。一字形隊又分為縱一字形和橫一字形兩類。

這種方式的結群中,鳥類之間是有相互關係的,有的群體具有一定的社會結構。

遷飛中,保持一定的隊形可以有效地利用氣流,減少遷徙中的體力消耗。

鳥類遷徙的原因

那為什麼有的鳥類會有遷徙現象呢?

有的科學家認為,遠在十幾萬年前,地球上曾出現過多次冰川期。

冰川來臨時,北半球廣大地區冰天雪地,鳥類找不到食物,隻好飛到溫暖的地方。後來冰川逐漸融化,並向北方退卻,許多鳥類又飛回來。由於冰川周期性的來臨和退卻,就形成了鳥類遷徙的習性。

有的科學家認為,鳥類遷徙的根本原因,是受體內一種物質的周期性刺激而導致的。

這種刺激物質可能是性激素。有時候,由於這種物質刺激導致的遷徙本能,可能超越母性的本能。因此,在這些鳥類中往往可以看到,當遷徙季節來臨時,雌雄雙親便拋棄剛出生的小鳥而遠走他鄉。

也有的科學家用生物鍾來解釋鳥類遷徙現象。

而現在,人們普遍認為,鳥類的遷徙與外界環境條件的變化,和它自己內在生理的變化有著密切的關係。

候鳥遷徙省能源

還有一個困惑人們的問題就是,鳥類遷徙中的“能源”問題。鳥類在遷徙過程中,一般要飛行幾千千米甚至上萬千米,中途幾乎都不休息。

它們是怎樣來完成這樣艱苦旅行的呢?

有人認為鳥是把脂肪作為能源來利用。它們在準備長途遷徙之前就大量進食,以便貯藏大量脂肪,供飛行之用。

但鳥一般體積都比較小,它怎麼可能貯存那麼多的脂肪,來供自己長途飛行呢?

有人曾對鷸做過觀察,發現它從加拿大的拉布拉多半島飛往南美洲,行程大約3850千米,其體重隻減輕了0.056千克。如果能把鳥類在飛行中節約能源的秘密揭開,那對人類的貢獻將是不可估量的。動物遷徙之謎還有待於繼續研究。

候鳥遷徙如何識途

候鳥遷徙的路線一般都比較遠,可它們不但可以準確地返回故鄉,還能毫無差錯地找到舊巢。

這是怎麼回事呢?

有人認為,它們是靠著對所行路線地形地物的觀察、熟悉和記憶,來確定回飛路線的。這種說法可以解釋短距離飛行,卻無法解釋其遠距離的複雜飛行。

有人發現在鴿子眼睛的上方,有一塊磁性物質。經研究,鴿子是靠它與地球磁場產生聯係來辨別方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