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之謎(1 / 1)

蝙蝠之謎

大量捕食之因

蝙蝠是一種能飛翔的哺乳類動物。每當夜幕降臨的時候,空曠寂靜的山坳間、崖洞內、湖塘上,成群的蝙蝠舒展灰黑色的肉翼靈巧翻飛,穿屋越脊覓食蚊蠅飛蟲。

蝙蝠捕捉蚊蟲的效率驚人。它們從秋天開始冬眠,直至來年春天才蘇醒。因此,它們必須捕食成千上萬的蚊蟲,以便使體內積蓄足夠的脂肪,才能保證冬眠時的消耗。

不靠眼睛捕食

究竟怎樣在能見度較差的黃昏,捕捉到如此多的蚊蟲呢?18世紀意大利生物學家、天主教士斯帕朗紮尼,試圖解開這個謎。他抓了一隻蝙蝠,用蠟封住它的雙眼,然後把它放走。那隻被蠟封住雙眼的蝙蝠,居然若無其事地飛上天空捕捉蚊蟲。這證明它根本不借助眼睛。

依靠回聲捕食

那麼,蝙蝠是用嗅覺捕食嗎?斯帕朗紮尼又用蠟封住蝙蝠的鼻子,然後放飛,蝙蝠照舊不受影響。斯帕朗紮尼又假設蝙蝠靠聽覺去捕食,於是又用蠟把蝙蝠的耳朵堵上進行試驗。隻見它在空中盲目地飛行,可憐地東碰西撞,最後掉落地麵。設想被證實了。

斯帕朗紮尼將自己的發現,寫信告訴法國大名鼎鼎的動物學家居維葉。居維葉看了信後朗聲大笑,不無譏諷地說:“這個用耳朵看東西的動物故事,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斯帕朗紮尼教士最好還是去做他的彌撒……”

此後幾十年,再無人提及此事。直至18世紀後期,法國物理學家朗之萬發現聲呐,才又對蝙蝠進行觀察研究。最終才明白,蝙蝠飛行時,能發出一種人耳聽不到的超聲波。超聲波與飛蟲相遇後,反射回來經耳道傳入大腦,大腦對回聲進行分析對比,迅速判斷出飛蟲位置,隨後蝙蝠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飛蟲吞食。解開這個謎後,人們對蝙蝠的認識還是很有限,它的特殊習性又引起人們的好奇。

蝙蝠識別方向之謎

法國洞穴專家卡斯特雷在西班牙的岩洞中,發現了一種隨季節遷徙的巨型蝙蝠——灰頂飛狐。這種蝙蝠尋找家鄉的本領,也是受其聲呐係統指揮的嗎?卡斯特雷從洞中捉了10多隻蝙蝠,係上環形標誌,裝入藤條箱裏準備將它們帶到幾百千米外放飛,目的是觀察它們是飛回岩洞,還是待在原地驚慌失措。於是,卡斯特雷將藤條箱運到火車上。火車徐徐開動了,藤條箱裏的蝙蝠一動不動,仿佛死了一般。完全出於偶然,那條鐵路從卡斯特雷捕獲蝙蝠的那個岩洞附近經過。當火車行至距岩洞最近的地方時,箱內的蝙蝠全醒了過來,它們開始“咻咻”啼叫,喧鬧不已……

蝙蝠如何知道火車正在經過自己的家呢?它們是看不到外界景象的,它們的聲呐係統在飛速行駛的火車上,也無法辨別外界的地形構造。

那麼,是靠嗅覺嗎?可蝙蝠不是靠嗅覺來識別方向的。那又是靠什麼呢?各國科學家在苦苦思索,試圖早日解開這個謎。

冬眠蝙蝠集體死亡之謎

2009年3月26日,美國科學家在該國最大的蝙蝠棲息地阿地倫達克地區發現,原本處於冬眠期的蝙蝠突然集體醒來,並在白天時候在冰天雪地中飛行,所有這些醒來的蝙蝠最後都離奇死去。

科學家擔心在蝙蝠種群內部發生了傳染病或者是中毒事件,但更為具體詳盡的結論尚不得而知。

蝙蝠隻在夜間活動,並且一到冬天,它們便進入冬眠狀態。這些蝙蝠的異常舉動,讓生物學家非常擔心,根據他們的說法,如果不能及時找出其中原因,這有可能導致該地區甚至是整個美國的蝙蝠死亡殆盡。

在一個冬天裏,紐約州四處蝙蝠棲息地中有90%以上的蝙蝠死亡。生物學家擔心接下來紐約州15個主要的蝙蝠棲息洞穴都將麵臨同樣的災難,同樣也包括馬薩諸塞州的一些蝙蝠棲息地。

通過對死亡蝙蝠屍體進行觀察發現,這些蝙蝠都非常瘦弱,並且在已經死亡的蝙蝠肢體上發現一些白色菌點。目前科學家還無法確認這些蝙蝠是因何種原因死亡。

蝙蝠唾液的妙用

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的一個科學家小組發表一份研究報告說,一種叫口蝠的蝙蝠唾液能夠溶解血栓。因此,它可以用於治療心肌梗死以及腦血栓。這種蝙蝠的唾液沒有副作用,其中含有一種可以溶解人類血栓的蛋白質,如果把它用來治理心髒病,血液循環會立即恢複正常。這可以使一位突發心肌梗死患者,在短時間內恢複正常。

由於蝙蝠是狂犬病的攜帶者,若提製蝙蝠唾液,必須製定安全措施。另外蝙蝠唾液還要進行處理,因為蝙蝠唾液中的纖維強蛋白溶酶原含量很高,不宜直接用於治療。

在線小知識

在泰國曼穀市郊山區有一個蝙蝠洞,裏麵住著4000萬隻蝙蝠, 每天傍晚至第二天清晨,外出覓食時,在空中排成了一條延綿幾十千米的“灰色長龍”,情景極為壯觀。成為世界奇景之一,吸引了不少遊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