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險家發現普氏羚羊(1 / 1)

探險家發現普氏羚羊

自然博物學家向導

1875年,有一支由駱駝和馬匹組成的隊伍從北京出發了,這是一支俄國探險考察隊。在隊伍中,有一個個頭不高、健壯魁梧、長著大胡子的人,他名叫尼古拉·普熱瓦斯基,是一位俄國軍官,一個職業情報員。

這支考察隊伍的目的地是青海湖。青藏高原是普熱瓦斯基一生的夢想。雖然是職業情報員,但實際上,普熱瓦斯基也是一位自學成才的自然博物學家,他十分愛好收集各種野生動物和植物標本。

在這次遠行之前,他曾在考察西伯利亞、遠東、中國東北的興凱湖、黑龍江、烏蘇裏江時,采集過大量的動植物標本,寫下了詳盡的考察日記,還繪製了地圖。他在探險中取得的成就,轟動過國際地理界,而且還獲得了俄國授予他的銀質科學獎章。

從北京到青海湖,普熱瓦斯基全靠一步一步地走了過去。饑餓、幹渴、風沙,都沒有阻擋普熱瓦斯基前進的步伐。這隊衣衫襤褸、塵土滿身的人馬,走過了內蒙古高原,穿過了河西走廊,最後終於爬上了藍天湛湛、白雲朵朵、雪山皚皚、草地無邊的青藏高原。

因為考察隊沒有攜帶多少食品,所以,他們一路上靠獵殺野生動物作為食物。每天傍晚,他們紮下帳篷,將白天射殺的獵物開膛破肚,把肉塊扔進湯鍋裏煮,留下皮張和骨骼作為標本。在考察隊的駱駝背上,有大包的動物和植物標本。

發現普氏羚羊

這天,考察隊又在高原上射殺了幾隻像黃羊一樣的動物。像往常一樣,他們解剖了那些獵物,吃掉肉塊,留下皮張和骨骼。由於種種原因,普熱瓦斯基未能到達拉薩。這次考察在1873年結束了。

普熱瓦斯基一行把他們收集的40多種哺乳動物的130張獸皮和頭骨標本、230種鳥類的近千隻標本、10種爬行動物的70個標本、11種魚類標本和3000多種昆蟲標本全部送給了彼得堡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其中包括那些像黃羊的動物頭骨和皮張。

考察結束之後,普熱瓦斯基帶著他收集的各種標本,回到了彼得堡科學院。俄國的動植物學家們為了鑒定這些標本,忙了很長時間。因為普熱瓦斯基帶回來的標本,有許多都是他們沒有見過的。動物學家費了很大一番工夫,一一鑒別那些皮毛,發現那幾隻像黃羊一樣的動物皮,原來就是現在世界上已經存活不多的珍稀羚羊——普氏原羚。

由於普氏羚羊在世界上存活的數量並不多,而且它生存的地方又人跡罕至,所以,人們對它知道得不多。直至今天,在科學家們的眼裏,普氏羚羊依然有許多還沒有被解開的謎團。

可是,100多年以來,人們無視生存環境,破壞自然環境,大量獵殺動物,普氏羚羊的數量在一天天地下降。這種世界稀有的羚羊,已經被國家林業局列入了“我國十五大野生動植物保護工程”。

在線小知識

普氏羚羊全身黃褐色,臀斑白色。僅雄性有角,雙角角尖相向鉤曲。以數頭或數十頭為一小群,冬季往往結成大群。普氏羚羊曾經廣泛分布於內蒙古、寧夏、甘肅及青海等省份。由於人類活動影響及棲息地環境惡化,該物種的數量下降,分布範圍銳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