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前的地光閃耀
什麼是地光
地光異常指地震前來自地下的光亮,其顏色多種多樣。可見到日常生活中罕見的混合色,如銀藍色、白紫色等,但以紅色與白色為主;其形態也各異,有帶狀、球狀、柱狀、彌漫狀等。
地光在空中持續的時間一般為幾秒到數分鍾之間。在夜間,即使離地光出現地點較遠的地方,也是能夠看得清楚的。地光在地表上空的高度一般為幾米到幾十米不等,其表現形式因地震類型和地點不同,在空中的幾何形狀也不盡相同,有的以條帶狀在空中出現,有的以圓弧狀出現,也有的以火柱狀出現,還有的以一連串火球狀出現,形似信號彈升向天空。
一般情況下,小地震不易引起地光現象,隻有那些比較大的地震才可引起地光現象。由於一次大地震影響範圍很大,因此,當有地光發生時,即使人們離地光發生處較遠,也是可以看得到它的。
唐山地震前兆
1976年7月28日晚,在唐山東北方向,一道道五彩繽紛的光束升了起來,就像強大的信號燈一樣,把大地照得亮如白晝。
等光焰散去之後,大地開始顫動,幾秒鍾後,唐山變成了一片廢墟。原來,這是一種強烈地震的前兆,被稱為地光。
地震發光現象記載
許多強烈地震都伴隨有發光現象,這種特殊的令人毛骨悚然的自然現象,早在幾千年前,就已經被人們注意到了。我國是世界上記載地光最早的國家。
在國外,地光也引起了人們的廣泛注意。這種記載最早見於羅馬曆史學家塔西倫的《編年史》,它記述的是公元17年,小亞細亞發生了強烈地震,書中說地震前有人曾看到天空火光閃閃。
相關研究
20世紀30年代以後,地震前發光的研究進入了全麵發展的階段,人們對於地光的真實存在,不再感到懷疑,並開始出現解釋這種現象的理論假說。
在這些研究中尤以日本領先。
1965年以後,日本學者安井與近藤五郎、栗林亨等利用地磁儀、回轉集電器等進行了觀測研究,並拍攝了世界上第一張地光照片。
1974年,我國學者馬宗晉,在研究了邢台地震以來曆次較大地震的臨震宏觀現象以後,提出了“地光不僅僅是地震派生的結果,而應看作是與臨震共同發展的統一過程”。
這就是說,應把地光同與它同時出現的其他現象,聯係起來考慮。
地光現象理論假說
1972年,日本學者安井豐等人提出了“低層大氣振蕩”的看法。他們認為,由於大氣中含有各種正負離子,所以大地具有微弱導電性。
當大氣中的氣體分子,受到來自太空的宇宙射線和地球本身的放射性元素射線的撞擊時,結果使這些氣體離子帶電。
地震區常會有以氡為主要成分的放射性物質,地殼震動把它抖入大氣中,特別是在含有較多放射性物質的中、酸性岩石分布區和斷層附近,大氣中的氡含量將顯著提高,這也將使大氣離子導電性增強。
這時如果地麵有一個天然電場,那麼就會向空中大規模放電,使地光閃爍起來。此種理論,是目前比較成立的假說。
還有人看到從地裂縫內直接射出的藍、白色光,以及從地麵噴口中冒出粉紅色火球,火球像信號彈一樣升起十多米至幾十米後消失。
美國科學家研究成果
前不久,美國地質學家解開了這個謎。原來,當地麵發生裂縫時,有一股巨大的剪切力,迅速地將地層岩石以上下方向切開。人們不難理解,剪切中的岩石溫度非常高,運動摩擦便產生了電荷。
與此同時,地震發出的熱量把地球表層的水變成蒸汽,也就是由液體變為氣體,而水中含有氫氣和氧氣,於是電荷便將氫氣點燃,發出光亮。所以,人們看到這閃電般的光就好像是從地縫中發出的一樣。
不過,這種地震光隻有強烈地震時才會出現。
在線小知識
1975年2月4日我國遼寧省海城、營口發生了7.3級地震,東自岫岩、西至綿縣,北起遼中、南至新金,當時震區有90%的人都看到了地光,近處可見一道道長的白色光帶,遠處則見到紅、黃、藍、白、紫的閃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