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與地震的關係(1 / 1)

月亮與地震的關係

測量員的發現

1933年,美國海軍觀察站的測量員,發現聖地亞哥和首都華盛頓之間的距離,與七年前測定的數據相差了15米。這在講究分毫不差的大地測量學上,是一個巨大的數字。

後來研究者才發現,月球把40萬千米下麵的固體地球拉起來了,地麵就形成了凸起,因此,兩端距離縮短。這一定會對已經積累了巨大壓力的地殼中某個部位,起到導火索的作用,從而使地球上發生地震。

科學家的發現

美國科學家發現,在南加利福尼亞州的一個狹窄的地區內,地震的發生與12小時、半月和18.6年的月球周期,有著密切的關係。

我國自1966年以來,在河北平原發生了四次6級以上的大地震,全部發生在農曆初一或十五的前後,並且與附近塘沽港海潮的高潮時刻相接近。

初一、十五,很好理解,朔望。人們常說: 初一、十五漲大潮,就是月球吸引地球上的水造成的。

所以,可以理解初一、十五月球引力對地球的特殊意義。另外,每月初八、二十三日,月球、太陽和地球三者位置成直角,這樣特殊的位置關係也使得地球所受引力與往日不同。

有俗話說: 初八、二十三,到處見海灘,就是說海水潮漲潮落主要是由月球引起的,但太陽亦能起一定作用。每當月球移動到和太陽在一條直線上,這兩個天體的引潮力就會作用於同一方向,海水的漲落必然增大。

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初一、十五漲大潮的原因,而因它發生在每月朔望的時候,故又叫“朔望潮”。

朔望以後,月球和太陽的位置逐日變化,至上、下弦即農曆每月初八、二十三,月球、太陽和地球三者位置成直角,這時海水漲得不高,落得也不低。可見二十三也是個值得警惕的日子。

月亮是離地球最近的天體,它對地球引力的影響比太陽還大。因為引力的量值與天體的質量成正比,與天體到地球中心距離的三次方成反比。

雖然太陽的質量約為月球的2717萬倍,但日地間的距離卻是月地間距離389倍。因此,月球雖比太陽質量小,它的引潮力卻比太陽高約2.17倍。古書上就曾有“潮之興也,與月盛衰”“潮之漲退,海非增減……皆係於月,不係於日”等記載。

科學家們發現,在月亮形狀為逆、望、上弦、下弦前後的日子,地震發生的概率比其他日期發生得要高。至於月亮是怎樣誘發地震的,還有待於科學家們繼續研究。

在線小知識

科學家分析:每當農曆初一時月球和太陽都在地球的同一側,十五時又分居地球的兩側。其引力結合,所以產生大海潮,而且也能對固體的地殼產生吸引力,引起“固體潮”。當然,這個起潮力不能直接引發地震,但假如地球內部的力量已使岩層的變形到了一觸即發的程度,農曆初一、十五的月亮便成了地震的誘發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