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訪加州死穀
氣溫炎熱的死穀
北美洲最熾熱、最幹燥的地區就是位於加利福尼亞州的死穀。在夏季,這裏猶如火爐般炎熱,幾乎常年不下雨,氣溫經常高達43攝氏度,更曾有過連續6個多星期氣溫超過49度的紀錄。每逢傾盆大雨,熾熱的地方會衝起滾滾泥流。
這裏還擁有“死火山口”“幹骨穀”和“葬禮山”等不祥的別稱。死穀的最低點在海平麵下86米,是北美洲的最低處。其成因是巨大的岩塊沿斷層下陷,周圍的岩塊則上升而成山脈。這條深溝位於內華達山脈雨影區,由於溝底低陷,加上周圍屏障,使這個本來就很幹旱炎熱的地區成了陽光的焦點。
但以前這兒的氣候比現在濕潤得多,證據俯拾皆是:死穀兩側溝壑是由洪流衝刷而成的,衝積扇是從周圍山峰上衝刷下來的沉積物,沉澱在穀底的鹽分是原來湖水蒸發後留下的,在魔鬼高爾夫球場的鹽塊則飽經風雨侵蝕,因而形成嶙峋尖峰。
盡管環境惡劣,但死穀卻絕非了無生機。大角羊僅靠一點點水就能生存;響尾蛇能夠“跳躍”式前進,以避免身體接觸熾熱的地麵;一種開白花的岩生稀有植物,莖葉長滿茸毛,抵擋幹燥的風;含鹽溪和含鹽坑也能養育生命,例如鱒魚便能在鹹水中生存。
偶然造訪死穀
1849年,一群前往加利福尼亞州的淘金者偶然造訪死穀,他們的經曆使死穀因此得名。
當時,他們離開小路,希望找到捷徑,不巧走進一個荒涼、缺水、幾乎沒有出路的山穀。當中有兩個人找到了走出死穀的路線,先行離開,然後返回引導同伴安然出穀。
死穀有許多繪聲繪色的故事都講到一隊隊人馬不堪幹渴而死。雖然如此,但因謠傳有金礦銀礦,淘金者對死穀依然趨之若鶩。
此後,有些淘金者發了財,但多數都將生命斷送在短暫而冒險的采礦活動中。沒過幾年金礦就枯竭了,曾經像雨後春筍的民居都荒廢了。斯基杜是個相當有利可圖的金礦所在地,在20世紀初巔峰期曾住了500多名居民。從那裏有條電話線通向緊靠死穀外的萊奧利特。
1906年萊奧利特曾有遊泳池及劇場各一,還有56家酒吧,淘金者可以將賺取的錢用來享用一番。1911年,萊奧利特被廢棄了,逐漸破落成陰森的廢城。
雖然在死穀開采金礦隻是曇花一現,但開采硼砂礦的成績卻碩果累累。19世紀80年代這種“白色金子”有很多種用途,包括用來給陶器上釉。硼砂從穀床給刮削下來,然後由騾隊從這片荒涼但富含礦物的死穀拉到265千米外的鐵路終點站。
在幹裂的地麵上,有一段小徑延伸到一塊巨礫處突然終止。這條小徑是筆直的,而其他的則蜿蜒曲折或呈“之”字形,這些位於幹涸湖底的小徑被稱為“跑道”。在平坦的表麵上零星地散布著無數巨礫。可能是由於下雨後,地麵變得濕滑,強風推動巨礫向前移動,因而留下痕跡,才形成了這些跑道。
在線小知識
加利福尼亞死穀長225千米,寬8米至24千米,本身有100萬年的曆史。約在5000年和2000年以前,這裏還有一個淺湖。當湖水蒸發完,在該湖最低處留下了一層鹽,形成了我們如今所看到的鹽盆,現在當水往沙漠裏流時,水便蒸發掉,再沒有水淌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