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洞旁建有一庵,為後來明代所建。觀音洞後古樹成蔭,巨石層疊,上書“大士重現”4個大字。雁蕩山的觀音洞還有一個傳奇的故事!
相傳在1000年前,觀音洞裏有很多岩石,還長著刺藤,住著狐狸、蜈蚣精和狼,它們都很凶殘。
一日,一個老和尚來到觀音洞,那時,他已經筋疲力盡了。他看到觀音洞,想去那裏念《法華經》,當時他忘記了口渴,忘記了饑餓,加快步伐趕去念經。一條條刺藤劃破了老和尚的臉,但他毫不覺得痛,還是不斷疾步前進。
老和尚終於到了,他在觀音洞裏念經,岩石上的水滴一點一點地滴下來,老和尚稱為“清泉”。老和尚念了一天一夜,住在這觀音洞裏的狐狸、蜈蚣精和狼都戲弄老和尚,可是老和尚還是隻管念自己的經,不去理它們。
老和尚旁邊噴著的水被他稱為“洗心”,狐狸它們一夥又想讓老和尚死。便讓蜈蚣精在“清泉”上滴上毒液來給老和尚喝,可是,老和尚喝了“洗心”噴泉的水後安然無恙。
狐狸它們捉弄了老和尚好幾天,也都累了。坐在老和尚的旁邊日日夜夜聽老和尚念經,最後也都受到了感化。
狐狸一心想要改過,就讓野狐狸們把山洞裏的岩石給搬走。蜈蚣精也想要改過,就讓毒蜈蚣們把山洞裏的刺藤咬斷。老狼讓狼群把山洞裏石頭推下山。老和尚最後化成了石像,至今還待在山洞裏麵。
到了宋代,雁蕩山進入了全盛時期,特別是南宋小朝廷遷都臨安,溫州的經濟進入了大發展時期,驛道也改從雁蕩山的西內穀中經過,所以此時雁蕩山中新建了諸多寺廟和古刹,盛極一時。在雁蕩山靈岩之陽有一古刹,它背依靈岩,以岩名,稱為靈岩寺,該寺始建於979年,因寺境山水靈秀,名聞京師,宋太宗特賜禦書經書52卷,999年賜額“靈岩禪寺”。
靈岩寺四周奇峰嶙峋,古木參天,是雁蕩十八古刹之一。寺有殿宇、禪房百餘間,號稱“東南首刹”,四周群峰環列,雄壯渾龐,古木參天,環境幽絕。後來的清人喻長霖的一副楹聯的下聯,生動地寫出了它周圍的景色:“左展旗,右天柱,後屏霞,數千仞,神工鬼斧,靈岩勝景歎無雙”。
靈岩寺建成後不久,雁蕩山十八古刹中規模最大的一座寺廟能仁寺也建成了。能仁寺初建於999年,位於雁蕩山大龍湫錦溪岩畔,東南對火焰山和戴辰峰,燕尾瀑位居其北,可遠望觀音峰。
南宋以後,能仁寺的影響越來越大,鼎盛時期,有僧人300,香客每日千人,成為全國30所最著名寺院之一。寺中有一大鐵鑊,高1米多,直徑約2.5米,鑊重18500千克,為1092年所鑄,因此能仁寺又稱大鑊寺。在靈岩寺後有一片方竹,這方竹還是早先從能仁寺移栽過來的。
古時,能仁這一帶地方是一片深山密林,常有猛獸出沒,傷害百姓。所以,那時一戶兩戶人家並不敢在這裏定居下來。後來,大家結夥一起,在能仁一帶聚居成村了。但村裏蓋起來房屋常被火燒掉,老百姓猜疑是能仁寺對麵的火焰峰在作怪。
1092年,人們就在火焰峰下鑄造了一口重18500千克的大鐵鑊,盛水用來製勝火焰峰。從此後,這裏的風水好了,年年風調雨順,百姓安居樂業,寺院香火很盛。
一日,有兄妹兩人從括蒼山來到了能仁寺,哥哥是個識風水的人,他見這裏風水好,便在能仁寺附近埋了個銅錢做紀念,說是這樣做下半世可榮華富貴。隨後,妹妹也從頭上拿下枚頭釵插在這裏做紀念。說也湊巧,這枚頭釵不偏不離,正好插在哥哥埋的銅錢眼裏。後來這頭釵日長夜大,成了一顆四四方方的竹子。幾年以後,四方竹長成一大片了。
有一天,天遇大旱,一邊幾個月不下雨,能仁寺的方竹大都枯死了。好心的靈岩寺成圓法師把活著的幾棵方竹統統移栽到了靈岩寺,天天澆水,方竹救活了。這方竹一代傳一代,到如今,靈岩寺後還長著茂盛的一片方竹。
拓展閱讀
雁蕩山山頂有湖,蘆葦叢生,如同水蕩,春雁歸時,常宿於此。在這美妙的環境中產有一種茶,名為龍湫茶。關於這個龍湫茶還有一個傳說呢!相傳阿羅漢諾詎那率弟子300居於雁蕩山修行時,曾夢見一位老翁贈茶樹。第二天清晨,諾詎那步出廟門,隻見龍湫上端龍頭嘩嘩吐水,遠處山邊又有龍尾若隱若現地擺動。諾詎那恍然大悟,昨日托夢者,必是老龍化身。當他回到寺廟時,隻見庭院中新長出一棵綠蔭如蓋的大茶樹,枝葉繁茂。品飲此茶,濃香撲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