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表象上是人世的,因為要真情投入,寫對這個世界的我思我感。
然而散文本質上是出世的,在喧囂聒噪的人世間,人給自己的心靈尋找一片不受侵擾的寧靜:心靈之門隻為自己打開,生命之光兀自燭照,看到那個真我。
之於客體,現實總是殘缺的,散文則是主體縫補這種殘缺的手段:俗世生活不完整,可以在藝術世界裏追求完整營造完整。日自我完善日夢幻人生,皆可。
之於主體,作為一個原態的人,於精神,他僅是一塊粗坯;散文則是斧鏨,操作者按自己的設計,把自己雕琢得精細起來完美起來,以人間的賞心的形態和悅目的色澤。
所以,散文是一種“縫補”的藝術,是一種“雕琢”的藝術。
營造散文,便不能不經意,要滴之以血以汗。
散文不應界定的麵太窄。
既是寫自我,寫內心,便應以最大限度地拓展精神空間為最終目的。哪一種操作更有利於拓展自我心靈空間,便用哪一種操作:
抒情便利便抒情;
說理方便就說理……
沒有必要界定什麼是正宗散文。
應該以開放的眼光看散文,不能把散文人為地幽閉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