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天山比武九星沒(上)(1 / 3)

第一章:天山比武九星沒(上)

天山會戰天悠悠,

寒風刺骨勝負愁。

剛柔並濟太極功,

九星齊飛對如流。

善意回旋道本意,

九劍難馭恨常留。

飲恨自刎天池水,

寶劍沉底世人憂。

鹹淳七年,忽必烈改國號為“大元”,取易經“大哉乾元”之意。滅西遼,滅西夏,滅金,降吐蕃,滅大理,滅南宋,南征北戰數十年,建立中國曆史上麵積最大的皇朝-----元朝。

元朝勢之大如同洪水絕提,席卷而來,所到之處,無不屈服。時至元後期,不思改革撫民,而常年征戰,耗資甚大,漢人背著各種名目繁雜的賦稅。海內外怨聲載道,民不聊生,本來外族入侵,漢人深恨之,雖然經曆了宋朝重文輕武的施政方針,軍事上的積弱使得宋朝不堪一擊,然而江湖武林英才輩出,派別林立,雖然隱於深山綠林,可是國家有難,匹夫有責,隻恨舊主昏庸,報國無門罷了。

適時泰定二年,鬥牛之間常有黑氣繚繞,暗自相湧,時日星夜前空開闊,浩浩銀河,朗朗乾坤,一道金光從牛鬥之間劃過,撞地成晶,天下震動,隨後不久河南趙醜廝、郭菩薩等人領導的起義返元。映映大國又陷入戰亂之間。

民間疾苦暫且不說,卻說反元各地武林豪傑突起,宋禁帶武器的輕武之策無人再顧,市井之地興起了鑄造武器之業,九泉乃鑄劍名城,時有星家是當地的鑄劍名家。星家星劍雨是當時鑄劍名匠,隻因寶劍祖師歐治子鑿茨山,泄其溪,取山中鐵英,作劍三枚,曰:龍淵,泰阿,工布;所以拜歐治子為師,自設模造的龍泉寶劍為劍塚,長拜龍泉寶劍。

說起龍泉寶劍,其實就是龍淵劍,相傳龍泉寶劍是誠信高潔之劍,原來是用北鬥七星池的造劍法而成,名曰:七星,劍成以後俯看劍身像是高山看深穀,仿佛有巨龍盤臥其間,又名“龍淵”,合稱“七星龍淵劍”也叫“龍淵劍”。後唐高祖李淵得之,避諱高祖名諱,將“淵”字改為“泉”字,而成“七星龍泉”即如今龍泉劍。

龍泉劍是當時的絕世好劍,傳說唐高祖傳太宗,隨太宗葬於昭陵。而龍泉寶劍自然是剛柔並寓,能伸能屈,鋒利無比,削鐵如泥,堅韌可卷曲束於腰間,一鬆馬上挺直如故,劍身配以龍鳳、七星圖案,莊重無比,有帝王之氣;而且常伴紅光紫氣,劍氣逼人,實在是難得的寶劍。

卻說那日北鬥金光破空撞地成晶,星劍雨以重金向拾得之人買下晶石,憑他多年的鑄劍經驗,深知天外來礦是難得的鑄劍好料。那礦石紅光紫氣,靈動異常,星劍雨大喜,帶回家中,秘密鑄劍,經了煉、鍛、鏟、銼、刻花、嵌銅、冷鍛、淬火、磨光等20多道工序;星劍雨相仿歐治子,擺下北鬥圖樣的劍池,他卻擺下九星劍池,原來北鬥七星實則九星;再經過粗磨、細磨、精磨。千錘百煉用了三年的功夫,鑄成寶劍,隻見那寶劍寒光逼人,常有一股紫氣升騰,鋒利無比,巧似書中所載七星龍泉寶劍,又與北鬥有緣,故名曰:九星紫光劍,又叫九星劍。

得了此劍,星劍雨深知寶劍是天外來物,不容任何侮辱;龍泉劍是帝王之劍,配以明君身側;而自己造的九星劍雖說不能配以帝王之側,但是也不能落入小人手中,憑劍的靈氣,要是誤入小人之手,恐怕會生靈塗炭,禍害人間。

要使寶劍發揮最大的用處,還要尋一劍譜,駕馭此劍,非得有德之人,江湖道義的俠士才行。星劍雨愛惜九星劍,也不願割舍他人。星劍雨雖說是鑄劍名匠,自祖上傳到他經曆了十幾世,平時也好練劍法,不過都是普通強身保安的劍法,不足以發揮九星劍的威力,如今天下大亂,寶劍出世,人人為了功名都虎視眈眈。

星劍雨想把九星劍在家族中傳下,又覺得,自己劍法不精,怕是難於駕馭九星劍。星劍雨想定要自己學習劍法,悟出一本新劍譜,配以九星劍用,讓劍與劍譜相互相成,才可以保住九星劍。本來自己閉門造劍,無人知曉,就連他的兩個兒子也不知道自己的父親閉門造的九星劍,這樣的好劍。

從那天起,七星鑄劍莊改了名字叫九星鑄劍莊,而且也變了經營的方法,本來是專門為武林高手鑄劍的作坊,隻要有錢就可以鑄劍。而星劍雨得了九星劍以後,就以演習劍法為鑄劍的酬勞。遇到上門拜訪求鑄劍的江湖人士,星劍雨都說:“錢兩自然是要的,不過如要鑄就好用合身的劍,不妨演一套最拿手的劍法,根據英雄的劍路鑄造與劍法相配合的好劍,如此不是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