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娃縣太爺在白雲觀遊玩了一天,累了,看看紅日落山,暮色四起,下山已經太晚,決定在白雲觀再住一晚。一丈道長為了讓縣太爺晚上不太寂寞,找了幾本曆屆道長記錄的白雲觀史籍給娃娃知縣看。
鄧仁堃白天遊了很多景點,每個景點都和白雲觀曆史相關,心中好奇,認真地翻看著白雲觀史籍,看到精彩處拍手叫好,手舞足蹈。他看到楊常符、王白雲、蠢屯等白雲觀前輩道長為鄉親除妖降魔,抗洪救災,非常感動,想到而今白雲觀大不如從前,牆頹屋塌,感慨萬分。
娃娃知縣吩咐小童磨墨展紙,寫下五言古詩一首:“白雲人也渺,觀籍白雲傳。古木空蕭瑟,芝房幾度遷。大書摩石筍,小飲漱岩泉。暫止龍盤地,高歌震遠天。”
一晚過去,紅日東升,霞光萬道,瀛峰頂上景色別有一番風味。
鄧仁堃起床洗臉漱口,道觀用瀛山上特產的香菇煮了麵條,娃娃縣太爺吃後準備下山回家了,臨走前叫來了一丈道長,關心地詢問:“道長,重修白雲觀,要讓白雲觀像王白雲、蠢屯在時一樣興旺,需要多少銀子?”
一丈道長想了想回答:“五千兩銀子或許夠了。”
鄧仁堃搖著頭說:“五千兩,太少,太少,計算寬鬆一點,一萬兩,如何?”
一丈道長疑惑地說:“縣太爺,你要從縣庫中撥一萬兩銀子給白雲觀維修?”
娃娃縣太爺狡猾地笑了笑回答:“拿朝廷的錢做人情,不行不行,我要自己掙一萬兩銀子捐給道觀。”
鄧仁堃坐著轎子下了瀛山,書童跟隨後邊。上山艱難走得慢,下山輕鬆走得快。將近中午時分已經到了蒲河邊上。正走著,聽到路邊傳來哭聲和罵聲,娃娃縣太爺讓轎夫停住腳,下轎看熱鬧。路邊有一戶人家,土牆茅頂,破破爛爛。一個滿臉橫肉的凶漢正堵住門口吵鬧,大聲罵著:“不知好歹的東西,王老爺瞧你長有幾分顏色,娶去作妾,進了王家就成了小奶奶,吃香喝辣,還不願意,快,還錢來,不然,我掀了你家這破草棚。”
屋裏一個女人的聲音哭著哀求:“管家,小女不願嫁給你家老爺,不要勉強了。再等幾日,我們一定還上所借的錢。”
管家不依不饒,大聲說:‘不行,今天有錢交錢,沒有錢交人。”
屋裏女人說:“管家大人,今天實在拿不出錢來,求求你寬限幾天。”
滿臉橫肉的管家吵鬧一陣,惡狠狠地說:“好,寬限到明天上午,沒有錢乖乖地把人送到府裏,免得我家老爺驚動官府來封門拆房。”
鄧仁堃在一旁聽得心裏頭火冒三丈,痛恨管家動不動拿官府壓人,壞了綦江縣的名聲,待管家走後,進茅屋詢問事情原委。茅屋裏隻有一張床,煮飯的灶,三條腿的桌子,桌子一個角用磚頭墊著。屋裏有兩個女人,一個三十來歲,一個十四、五歲。小女孩雖然穿得破爛,眉清目秀,有幾分姿色。娃娃知縣詢問管家為什麼前來逼賬,欠了多少錢?問了半天,啼哭著的兩個女人不說。後來,一個過路的鄉親講出了事情經過:啼哭著的兩個女人是母女,姑娘的父親是附近財主王半仙佃戶,春天被叫去幫財主修房子,不料從房上摔下,傷重死了,辦喪事要用錢,在王府借了五兩銀子。王府借出的是高利貸,驢打滾的利,不到秋天連本帶利要還十兩銀子。母女倆還不起,王半仙看中了女兒,要搶女兒做小妾抵債。鄧仁堃還問明白了王半仙仗著和縣衙門幾個衙役熟悉,橫行鄉裏,無惡不作,是當地一霸。娃娃縣太爺非常氣憤,歪著腦殼想了想,計上心來,連聲大叫:“修白雲觀的銀兩有了!”叫來小童,嘴對著耳朵嘰裏咕嚕商議了一陣。小童拿了幾十文錢,從附近農戶家找來四、五個小孩,鄧仁堃找到了一棵大槐樹上的麻雀窩,爬上樹在麻雀窩裏捉住了一隻小麻雀,用一根絲線拴住腳,帶著找來的小孩來到了王半仙的家門前。娃娃縣太爺把小麻雀放開,一隻手牽著絲線線頭,小麻雀撲棱棱飛起來,鄧仁堃帶著一幫小孩子在小麻雀後麵追,大聲叫著:“追麻雀啊!追麻雀啊!”
娃娃縣太爺讓小童在一邊遠遠看著,自己帶著找來的鄉下孩子在王半仙大門前吼著、叫著,跑來跑去追小麻雀。王府看門的見到一群鄉下野孩子在大門前鬧鬧嚷嚷,大聲招呼了幾次,要追趕麻雀玩的孩子到另外的地方玩耍。鄧仁堃仿佛沒有聽到看門人的話,追趕著小麻雀鬧得更歡,叫得更響。終於,王府看門的家人生氣了,跑過來追趕。娃娃縣太爺帶著小夥伴和看門人捉起了迷藏,看門人追到東,他們在西邊鬧,看門人攆到西,他們在東邊鬧,不離開王半仙家的大門前,有意逗王府看門的家人玩。王府看門的家人害怕老爺聽到門外有人吵鬧受責備,也確實被娃娃縣太爺逗得生氣了,兩個看門的家人一起攔截,抓住了鄧仁堃。娃娃縣太爺等到王府家人的手抓住自己肩頭的時候,故意向前一仆,跌倒了,就勢放開了頭中的絲線線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