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說給全球聽的中國故事(3 / 3)

可以說,在戰略規劃、信息化建設、稅務管理上,政府任重道遠。

有些事情,還不是本地政府能夠解決的。

有一個例子:景德鎮三大支柱產業為航空製造、陶瓷、旅遊。包攬了國內大部分直升機型研發、生產的昌河飛機公司,2012年,其實現增長32.5%,比陶瓷業高了10.5個百分點,但航空製造不用本地操心,昌河為中央直屬企業。陶瓷與旅遊兩大支柱裏,“千年瓷都”應是後者的主打內容;後者的體驗性消費,則是前者的重要衍生物。按理說,兩者可以琴瑟和鳴,比翼雙飛。但迄今為止,景德鎮三星級以上賓館的床位,加起來不到3000張,旺季多半在油菜花開的時候,一床難求;而旺季一過,賓館紛紛打折。旅遊是否熱鬧,很大程度上要看浮梁、婆源地塊上那無邊的油菜花,大抵與本地的陶瓷業關係不大。

好同誌章武,為此做了一番辛苦調研:自上世紀國門打開, 日本人來中國旅遊,多半就是四個城市―北京,西安,桂林,上海。但國內的航線隻有北京到西安,北京到桂林,北京到上海,上海到桂林,上海到西安,就是沒有西安到桂林。這意味著,日本人要看西安、桂林,非得從北京或上海人境,又由北京、上海出境。按美國航線的“希斯羅模式”―從哪進就從哪出,西安、桂林可憋屈了不少年。但“希斯羅模式”在國內早已被打破,現在從北京進來的團,從北京飛西安,再由西安飛桂林,桂林飛上海,從上海出境。從上海進來的團,先桂林,後到西安,再由西安到北京離境。該省的時間省了,該花的鈔票花了,一路春風得意馬蹄疾。

什麼叫政策窪地、思想窪地?這便是也―

在江西省內航線上,外國觀光客要來景德鎮,仍得從南昌進,從南昌出。

安排出境機場非常關鍵。為什麼?一般旅遊者都是在出境之前紮店將人民幣花光算數。如果選擇在南昌、九江或者吉安作為出境機場,好賣什麼給別人?從廬山腳下的九江走,賣號稱‘’三石”的石雞、石魚、石耳?從井岡山腳下的吉安走,吃紅米飯?喝南瓜湯?賣一根毛竹做的拐杖?背兩斤幹筍回去?當地也不成行成市。從南昌離境,更沒啥東西可買,即使有興趣買幾袋“煌上煌”鹵鴨、一兩包南昌米粉,對方的海關還不一定讓過……況且這些東西都是低價值的,賣不了兒個錢。倘若從南昌人境,可以從景德鎮出境,即將景德鎮安排為南昌的出境機場,國外觀光客便像一頭紮進了銀河裏,在遍眼所及的碎銀片玉的輝光下,不怕你錢再多,就怕你錢包淺……

一旦作出這樣的決策,章武同誌相信首都機場集團立刻會將景德鎮羅家機場拉長擴建,中青旅等國內知名旅遊企業會將江西省的旅遊線路重新設置推薦。不要愁沒有五星級酒店,資本是一頭嗅路尋跡的大獸,屆時一家家自會梭鏢一樣投向千年窯火之下。

在思想窪地內,因其GDP長久的落後,景德鎮市容市貌不敵廣東的一個鎮,經濟總量不如杭州的一條街,這對不起立誌在中部崛起的江西。在全省經濟的大局上,景德鎮不說是無足輕重的一顆棋子,大概也不會被寄予什麼厚望。在國家的層麵上,在定製國器、國宇L以外的平常日子,景德鎮大約也難人其法眼……

跳出思想窪地―

那就是多少年裏,不但江西有虧於景德鎮,國家也有歉於景德鎮。

近代以來,中華民族遭際的憂患劫難,不可謂不多;近二十年來憑著一股剛吃飽飯就膨脹起來的虛驕之氣,再有權貴們與腐敗的聯姻,在“城市改造”“發展經濟”的名義下,祖國大地上不該毀壞、不該拆去的東西被毀壞遭拆去,觸目驚心。“文革”當然嚴重摧殘了文化,“經濟大革命”一旦如野馬脫疆,也一樣踐踏文化。放眼國中,現在尚有幾座城市,如景德鎮這樣600年裏名動世界,300年裏決定著倫敦、巴黎的銀子的價格浮動,影響了從國王情婦、伯爵到麵包師、馬車夫的餐飲習俗與藝術風趣?更有其手工業傳統千年一係。這座城市的大多數人,如我的一個年輕朋友吳誌軒所說,“一輩子隻做一件事。人群中你永遠不會發現他們有多麼特別,一旦進人指尖的世界,他們就變成執掌一物的國王。每個深諳於心的動作和經年累月的經驗,讓看起來稀鬆平常的活計成為一種美學”。而且,城市的物質遺存大體保留,涵蓋陶瓷文化、陶瓷工藝、陶瓷設備、陶瓷工匠、陶瓷習俗的龐大規模、完整複雜的手工瓷業體係,未有間斷,傳承至今,精品佳作遍及於全球各大博物館、藝術館、拍賣會,並成為國禮為各國政府所珍藏……

陳雨前先生說,“我們現在提出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其中包括了手工技藝的部分,尤其提倡的是活態傳承,而任何的保護和任何的活態傳承的意義,都不如讓傳統融合在我們的生活中,融合在我們現代的創造與設計中,成為我們現實生活的一部分,成為我們現代社會肌體的一部分。唯有如此,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統手工藝的傳承與發展才有價值,才有真正的意義。”而景德鎮,正是傳統活態傳承在國內呈現最全麵、最突出、最經典的城市。據此,2014年中國第九個“文化遺產日”主場城市活動將於6月14日在景德鎮舉行。

倘若說,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燦爛文化,可以用一個人的名字“孔子”象征,這從當下推及眾多國家的“孔子學院”得以證實;那麼,中華民族延綿不絕的創造力與想象力,也可以在一座城市―景德鎮這裏獲得卓越的體現。

這是一座神抵般的城市,在全球大概也屬寥若晨星了吧。

它還在,千年窯火不熄,是江西的榮光,乃中國的大幸。中國人不但要珍惜,還得持一顆敬畏之心。

而且,景德鎮還應該是今天國際交往中一張硬刮刮的文化名片。

比起文言古奧的典籍裏、民間傳說中須髯飄飄、風霜於途的孔子,曆史與現實俱全、形而上與形而下同光的景德鎮,其土地上多少與瓷片一般厚實、令世人感知、感受、感染和感動的文化基因,不更容易、也更好地能成為中國的文化軟實力?

至於這些年國人已經見得太多了的所謂“文化複興”:炮製點抒情與道德化、實乃用犬儒主義灰垢調製出來的“心靈雞湯”;修建些粗製濫造、大紅大綠的假文物;讓孩子們身著不倫不類的漢服、搖頭晃腦地讀點“四書五經”;如有人所形容的“插幾根羽毛在先賢的墳前起舞”;或者如今年全國政協會議上有委員所批評的―這些年先後有130多個國內藝術團體,包下維也納金色大廳,不僅花重金租場,還撒大錢派票,因為沒有觀眾,得組織當地華人湊數,甚至讓中國的其他表演團體坐在台下湊數。即便如此,台下仍留下大片空座。場麵如此難堪、尷尬,回到國內卻無不高調人雲宣傳“隆重上演”“獲得巨大成功”“受到熱烈歡迎”……

還有,國家投了太多力氣、太多資金的電影、電視,本有條件成為“文化軟實力”,可至今成效實在甚微―

早年香港武打片曾風行全球,李小龍、成龍……成為兩代青少年心中的偶像。但李小龍已魂歸道山;成龍老矣,“尚能飯否”?武打片早成了明日黃花。

中國電影海外推廣公司,是由國家廣電總局設立,負責電影海外推廣的唯一官方機構。總經理周鐵東,從事電影進出口近三十年,在美國工作了十年,屬於為中國電影“走出去”開疆拓土最早的那批人。他在接受采訪時告訴《南方周末》記者,2012年,中國電影總票房超過170億元,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同一年,中國電影在海外的銷售收人僅為10.63億元人民幣。《泰日》國內票房超過12億,到北美,黃金檔時間,有一家影院隻坐了巧個人,最終票房5.7萬美元;在泰國,票房不到4萬美元。

2013年11月11日,一部名為《匆匆》的中國藝術影片,在美國電影市場進行展映,展映廳內,《南方周末》記者成了唯一的觀眾。與它一牆之隔,一家美國公司發行的驚驚片正同時放映,人滿為患。《匆匆》時長兩個半小時,敘事節奏緩慢,是一部典型的文藝片,講一對父女因為國共戰爭40年,分離、相遇、又分離的故事。影片在父女間情感磨合和情緒渲染上花了很大的篇幅……

具有某種反諷意味的是,好萊塢影片裏,如《功夫熊貓》《花木蘭》,凡裝有中國元素的“酒”,都醉倒了觀眾;而原裝的中國電影,在海外遇到的是普遍“賣不動”。“中國電影想做的事情太多了,想登上國際舞台被承認,想輸出傳播中國文化……這可以理解,但有些電影傳達出來的信息,對國外市場來說,缺乏普適價值。”研究中國電影多年的南加州大學教授斯坦利·羅森,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在所有中國電影海外推銷的華麗包裝和策略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定位,學會講好一個全球性故事”,才是中國電影和世界交上朋友的關鍵。(《中國電影“西遊記”》,2013年12月2日《南方周末》)

在中日關係日益糾結的2013年,有人統計,國內有關打“鬼子”內容的電影、電視有一百多部,最後“鬼子”無不被殺得人仰馬翻,魂飛魄散。一位來華的日本演員,不管有無‘舊奸”之嫌,隻管埋頭賺錢,在兒部電視劇裏穿梭,最多一天要在我抗日軍民的神武中死去四回……

我總在想,倘若能將近600年前伊藤五郎漂洋過海,來景德鎮學藝,改漢名吳祥瑞,他返國後打造的“伊萬裏窯”如何成了日本的皇家窯,在伊萬裏瓷出口的有田田T,今日對於景德鎮有著怎樣的念想與交往等等內容拍成電影、電視,它們與一日裏死上四回的“鬼子”,誰能夠瓦解列島上軍國主義思潮複活的基礎,有利於疏導中日關係的糾結呢?

無論得其大哉的過去,還是有鳳來儀的今天,景德鎮不但是江西本土最具特色的傳統文化,還是本色原味的中國故事、最好說給世界聽的中國故事,是民族文化與國際語彙的最佳焊點。這篇葷葷大觀、色彩繽紛的故事,可以從縱向、橫向兩個維度深人拓展。從時間維度上說,早至本省萬年縣大源鄉仙人洞一萬多年前的陶器溯源,經唐代“昌南”、宋代“景德”,到明清禦窯、民窯,直到今天又一回大運酣暢地走來;從空間維度上說,以景德鎮為起點,沿“海上絲綢之路”的黛藍色波濤,可以直抵歐洲、美洲、亞洲、非洲的許多國家……

跳出政策窪地,或可給景德鎮量身定做一套新的政策―

論行政級別,景德鎮隻是個小小的地級市,與國家已分別實施了特殊政策的上海、天津、深圳等相比不在一個級別。論GDP,可能還做不了航空母艦的一個舵槳。但中國不缺這點錢,當下最缺的是文化高度,缺的是能夠說給全球聽的中國故事。而景德鎮,最有可能打造成全球文化、中國文化大洋裏的一艘航空母艦!

近兩年裏,景德鎮包括“景漂”在內的一些有識之士,通過各種渠道,在向江西省與中央呼籲:在景德鎮,連同周邊的浮梁、婆源、都陽,設立一塊國家文化自由特區或國家文化創意產業試驗區。在這個區域內,按國家的戰略,以國家的力量,全麵保護曆史文化遺址遺產,完善陶瓷產業、陶瓷文化創意產業及旅遊業的支撐服務體係,為原創產品研發、營銷、創新工藝應用提供便捷、有效、低成本的公共技術服務。加強市場推廣、資源共享和產業化服務,將景德鎮國際陶瓷博覽會、國際陶藝展提升為國家層麵,為廣大中小微企業提供連接國內外市場的產品展示及交易機會。打造立足本地、對接港澳台、服務全國、麵向世界的國家級文化產權交易、文化創意無形資產評估和投融資綜合服務平台,暢通文化創意產業投資融資渠道。加快建設一批文化產業創新、示範和孵化基地,促進文化資源合理配置。推動陶瓷產品、作品與文化創意產品直接進人國際市場,著力引進一批國內外知名陶瓷企業、文化創意企業、相關跨國公司和重大項目,提升景德鎮全球陶瓷聖地的影響力,及其文化創意產業的整體實力……很可能,一些人會視此提議為天方夜譚。

但誰能想到1978年安徽鳳陽小崗村十幾個在大包幹協議書上按上手印的農民,竟揭開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序幕?

關鍵是:想不想改革?是真改革還是假改革?在改革的頂層設計外,還要不要自下而上的動力?

20[3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研究進行第十二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發表講話,他說道:“要係統梳理傳統文化的資源,讓收藏在禁宮裏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裏的文字都活起來……”

本書寫作即將結束時,又讀到習近平最近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麵深化改革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製度自信,不固步自封》。他強調:

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區別於其他民族的獨特標識。要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闡發,努力實現中華傳統美德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把繼承優秀傳統文化又弘揚時代精神、立足本國又麵向世界的當代中國文化創新成果傳播出去。

對黨和人民事業有利的,對最廣大人民有利的.對實現黨和國家興旺發達、長治久安有利的,該改的就要堅定不移改,這才是對曆史負責、對人民負責、對國家和民族負責。

藤盯先生曾對我說:你隻管把這本書寫好,有更多的領導看了,對於這座城市他們會心疼、心愛的,在相關的報告上簽上“同意”。

對於本書,我想告訴讀者,這分明也是一件紙上的陶瓷作品,從“選料”“拉坯”“利坯”,到“繪色”“燒窯”,作為工匠的我,無不蟬精竭慮,戰戰兢兢,唯恐哪裏有什麼閃失,確實盡心盡力了!

對眼下一個改革的理想似乎再度被燃起的時代,我想再說的是―

一把寶劍不拔出劍鞘,它就無聲無息,乃至漸漸鏽了。一旦拔出來舞動長天,紫電青霜,鋒毫閃閃,劍下必有一片經濟藍海的湧動,一次久已期待的文化噴薄……

2013年10月29日一2014年2月26日

一稿於南昌一景德鎮一美國密歇根州安娜堡

2014年4月5日一5月5日

改定於景德鎮一南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