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說給全球聽的中國故事(2 / 3)

劉瑞華,本是江西瑞金市一名百姓口碑不錯的公務員,但你懂的,在目前的體製內決定仕途的不是百姓的口碑,他有魚兒在漸漸抽幹了水的池潭之感。他覺察自己似有經商的享賦。還在北京上大學時,一年寒假結束回校,他帶了一包批發市場弄來的小玩意―信紙、信封、襪子、絲巾等,一間間寢室去兜售。三天就賣完了,賺了400多元,相當於他老爹一個月的工資。2011年春,他辭職來到景德鎮。轉了三個月,劉瑞華發現景德鎮不缺商品,不缺作品,更不少工匠和藝術家,缺的是對接市場的能力,尤其是綜合各種資源打造大船、駛向大港的能力。

劉瑞華自信自己有這種能力。做了一把陶瓷郵票,拎著第一桶金500萬元,他創建了德韻陶瓷文化發展公司。三年下來,這已然是一條超百人的集研發、創意、生產、管理於一身的大船,而致力於商業模式的創新和產品的創新、創意,是這條船的兩台強大的發動機。前者不屑於簡單地推銷產品,而是營銷一個完整的“套餐”:從婚房、高檔家居、辦公場地的裝飾,到酒吧、茶吧、私人會所、藝術作品展出與藝術創作交流中心的設計,視客戶的需求與口味,以陶瓷產品作品為基本元素,配之以布飾、燈飾、大理石、紅木家具、貴金屬藏品等全套服務。他不去賺窮人的錢,要賺有錢人的錢;賺一次還不行,得多賺幾次。後者,則是在產品研發和市場推廣的整個過程,秉持一個理念―讓藝術走進生活,讓生活充滿藝術。他的識見,不但在市場上―帶動陶瓷消費的必須是日用瓷,而沒有審美趣味的日用瓷市場,肯定是一片了無生氣的灰霆天空;還在社會―空話、假話、套話,所耗去的紙頁多得足以砍倒幾座大興安嶺森林了,倘若能代之以藝術與情趣(即便是“小資情趣)“潤物細無聲”地進人消費層麵,進人百姓的尋常生活,社會上怎會有那麼多人煩躁不安如在熱鍋上生活?怎麼有那麼多人總覺不平之事如鬃毛塞滿了沙發,有理無理拔腳就去上訪?德韻公司的產品係列裏,有中西風格的雕塑、佛家造像、仿明清家具、麻布衣物、藝術品香爐、禪樂、禪茶……甚至能夠完整地奉上一座禪意館。在這裏,“心清水現月,意定天無雲”,洗去你我一肩紅塵裏的焦慮與鬱結。作為公司“瓷之道”品牌的加盟項目,“禪意館”在贛州、山東菏澤、北京、深刀11已經開出,或今年年內開出。

劉瑞華年紀還輕,卻有老船長般老到的目光,堅定、從容地把握著這條大船,在過去了的2013年的碼頭上,卸下了3000萬元的年銷量。他的海圖上,“瓷之道”五年後抵達的碼頭:銷售額過億,稅收超千萬,做國內最專業的陶瓷藝術品運營商和文化產品開發商。他告訴我,“景德鎮”是個世界品牌,比“蘋果”更有價值,但是現在還遠沒有實現價值,他的目標就是要真正實現它的價值。

還有―

“海龜”焦孟田,話劇世家子弟,聽其醇厚的聲音,便想起了一代話劇宗師焦晃。在美國掙了下輩子夠花的錢,從做決定到帶著他喜歡的那套美式實木家具回到上海,僅僅一個星期。兩年後,又帶著此套家具隱居景德鎮。六年間,每天在工作室裏做自己喜歡的瓷器,接送孩子上學,和趣味相投的朋友們喝茶聊天。

陳少嶽,山東漢子。2002年中央美術學院國畫係畢業,後公派俄羅斯蘇裏科夫美術學院學習油畫,獲碩士學位。國畫、油畫兩棲下來,他得以淋漓盡致表現的載體卻是瓷板畫。其作品被中央美術學院、蘇裏科夫美術學院、莫斯科大學、中國美術館、國家大劇院等文化藝術機構及私人收藏。

鄭雲雲,作家,原江西日報首任首席記者,寫得一手雲水在我、天籟自成的好散文,其《作瓷手記》列人中國作協全國重點書目。這些年,她帶老伴一起過來,女婿也跟著她學畫。在別人看來或許是“搭錯了哪根筋”,對她來說,是一匹有胸襟的馬由馬圈走放南山,一種該開花了便開花的隨心遂意。她喜愛在多種形式上探索,尤其在高溫色釉和青花寫意上―當萬物都被她披離繽紛地重新賦予了生機,同時,她的生命也在瓷坯上一片豐沛地開放。

鳳德軍,安徽人。原有公司東一木西一石,辛辛苦苦在一大片垃圾堆上搭起一個大“鳥巢”,占地1萬多平方米,名為“八麵風”,可收效甚微。鳳德軍這隻“鳥”適時飛來,做起了二房東,化整為零再出租,給來景德鎮的外國人提供吃住行和陶藝創作、交流、展覽的一條龍服務。初來時,真是家徒四壁,隻影載載,如今手下工作人員眾星拱月。他遞過香煙,暫另IJ老茶,神采奕奕地領我們去展覽廳―滿堂魚龍曼衍,春交樹花,概是旅居者留下或待下次來再完成的陶瓷作品……

如今在景德鎮生活的外來人很多,坊間估計常駐者近萬人,候鳥式逾萬人。這個數據尚不包括周邊縣市的進城務工人員。它專指來自全國各地乃至世界各國的藝術家、藝術類大學畢業生,陶瓷經營者、與瓷業相關的廣告、媒體等從業人員。

對一些人來說,景德鎮最具魅力的,當然是它所燒造的曆代精美瓷器,以及在全球的拍賣行裏頻頻爆出又頻頻走高的最新價位。但我以為,對多數人來說,吸引他們千裏萬裏而來,並不是如北京這樣今天令紐約、巴黎也顯得寒酸、憔悴的物質層麵上的豐腔,而是在滿街都是俗豔的文化胭脂的當下,在昌江畔如山野村姑、泉邊妹子一般原始、質樸美的再度發現;也不是如上海、深圳這樣在空氣裏幾能聽到金錢流動的聲音,而是在一個如有警犬追在後麵、總在琳琳奔跑的時代,在珠山腳下可以慢下來,靜下來,憑著本性與率真,隱逸於陶,創作於瓷,在一簇簇窯火裏,如章武所說,“這燃燒的是人與文化的還原焰!”

如今,在江西地級市的機場裏,前些年就被首都機場集團收購了的景德鎮羅家機場最為繁忙,可以直飛北京、上海、廣州、武漢、成都、深圳、廈門等國內城市。其中多條航線一天飛有兩班。在節假日裏往往一票難求。2017年將竣工的九景偕(九江一景德鎮一浙江街州)的雙線電氣化標準鐵路通車後,原本從景德鎮到上海所需的16個小時,將大大縮短為四五個小時。

當下,投資60億元的陶溪川國際陶瓷文化產業園正加緊施工,年內將完成一期工程。總負責是市瓷局副局長、江西陶瓷工業公司總經理劉子力。如同當年急如風火地去紅旗瓷廠救急解難,如今他也是每天全副身心踏在鼓點上。唯一不同的,前麵臉上常呈現的是苦惱人的笑;後麵多是勝算者的笑―這是一個集現代服務業和陶瓷文化創意產業於一體的重點項目,橫跨兩個中心城區,兩期總占地麵積2300畝,涵蓋原建國瓷廠、宇宙瓷廠、景瓷瓷廠、紅光瓷廠、紅旗瓷廠等11個工廠5個片區,完成後將有各類藝術工作室、餐飲、商務酒店會所、休閑劇場、博物館、特色精品街、主題客棧、百貨商場等業態,據說是中部地區唯一一個比肩世界的多業態特色文化園區。隨著“陶溪川”的落成,“景漂”的大規模的到來是可以預料的。雖然業態各不相同,動機也必然有異,但有一點一定相似,即如“陶溪川”這個項目名稱所寓意的―陶,自然是陶瓷;溪,這塊地方很久以前是一片有潺潺溪流的濕地洲,祈願由溪人川,再由川彙海……每個“景漂”,都期待在這座城市裏能實現自己生命之流的壯闊與精彩。

已經到來、將要到來的“景漂”們,給這座城市帶來了什麼呢?人們明顯會注意到的是,新的藝術形式,新的運營理念,新的人格姿態,新的人生風景——

國內外大批藝術家的到來,將使一個歧見已久的問題渙然冰釋:

陶瓷藝術的成就主要在工藝還是在藝術?

景德鎮將由一座工藝美術之城轉型為再無爭議的藝術之都。大批經營性人才的到來,如謝衛峰、劉瑞華,將攜手本土的有誌者,讓過去走起路來像患有風濕的老人的景德鎮,拋去陳規陋習,大膽而又精細,躍上新經濟時代的T型平台,在天南海北的喝彩聲裏,做一個帥氣的老模特。越來越多的個體立業、創業的成功故事,在證明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一個凸顯的事實:盡管政府控製有太多的資源,但政府從來不是經濟發展與文化創造的主體。這個城市的官場上昔日如腳下碎瓷片一般厚實的官本位意識,將受到強烈的衝擊。民本與民權意識的勢頭,將如城市郊外春日無邊的油菜花的金黃色火焰。筆者估計,幾年之後,景德鎮會是江西省內市民社會快速成長的城市,想憑著老一套做派在此為官,難以混得下去了……

人們或許會忽略,卻終會發現的一個深層次的變化是―

各種膚色、各種語言的“景漂”們的到來,將喚起這座城市的集體記憶:千年的韶光裏,大多數歲月,景德鎮是帝國皇冠上的一顆鑽石。帝國臣民們靈魂的底色,是遙遠的西方對於東方的綺麗的想象與傾情膜拜,人類文明史與世界貿易史上龍吟鳳翔的一節。底氣由此而來,大氣由此而來,尊嚴由此而來。在一個全球化的視角下,哪些該做的和哪些不必做的―了然於胸廓,也由此而來。

我深以為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精神事件,乃是文化意義上的覺醒”(謝泳著《雜書過眼錄》,中國工人出版社2004年版)。

26.寶劍一旦拔出來……

政府從來不是經濟發展與文化創造的主體,於後者而言,“這是因為,行政思維和文化思維雖有部分重疊但本性不同。前者以統一而宏大的典儀抵達有序歡愉,後者以個性而詩化的秘徑抵達終極關懷”(餘秋雨著《我等不到了》,人民文學出版社2010年版)。要政府來演繹經濟上的“中國奇跡”,文化上的“中國崛起”,純屬烏托邦。但在中國的環境裏,政府又在很重要的程度上決定著這事業的成敗。

可以舉的一個事實是,十幾年前的一個數據裏,景德鎮全市廢氣排放量約9億萬立方米,煙塵排放量約4600噸,濃度達3000~7000毫克/立方米,超國家排放標準15-35倍。菜場裏買一棵白菜,菜心裏麵都會有煤屑。衣服剛換上,出門沒多久,領子上就一片黑。時過境遷,現在全市空氣質量日報良好率99.6%,飲用水源達標率100%,建成區綠地覆蓋麵積是1990年的43倍。政府的這一“碧水藍天”工程,曆經十年,未成“爛尾樓”,終落到實處,使千年古鎮脫胎換骨,由過去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最後一名,躍升為全省第一名。在今年4月的一次全國空氣質量排行榜裏,江西有三座城市進人前十名,其中景德鎮排名全國第四,AQI空氣質量指數23。(見《今視網》)百姓不見得知道這些數字,但我在景德鎮吃了近三個月的飯,滿口清脆,滿齒留香。其蔬菜著實地鮮嫩……

髒亂狀況卻改變不大。市容市貌是一個太直觀、簡單的問題,無須多說一句話,有一句話就夠了:倘若自家的客廳從來是窗明兒淨,花香撲鼻,政府就應該把中國文化大廈的一個重要客廳―景德鎮裝飾得清麗高雅。

政府更重要的職責之一,在於保護好千年魅力的古城。

2013年,景德鎮市政府已決定投資40億元,圍繞老城區、老窯區、老廠區,啟動重點工程10個。“三老”的保護與開發,就是將曆史文化遺跡與開發現代功能結合一起,立足國際視野,提升城市品位,打造瓷都新亮點。我在景德鎮采訪後期,呼喚多年的中國陶瓷博物館正在加緊施工中,其陳列項目論證,亦在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姚亞平的主持下召開。此項目雖亡羊補牢,未為遲也。劉遠長先生說及此事,頗為烯噓: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還在雕塑瓷廠工作的曾山東、何水根、蔡敬標、劉祖燃等優秀匠師,圓雕人物、鏤雕樓閣等無一不精,以他們為台柱的雕塑瓷廠,先後有200餘件陶瓷雕塑藝術品,被作為國禮瓷贈送給外國元首與國際友人。他們自己留下的作品現存世的也成為了收藏家苦心搜羅的不世奇珍,絕大多數與世隔絕;此外,近幾年下來,劉遠長本人有千餘件作品,能收在工作室裏的不過百件左右。逞論陶瓷其他品種了.建一座雕塑博物館就迫在眉睫了!可想而知.在一個唾沫飛彈‘“文化”的年代裏,景德鎮卻失蹤了多少好東西!它們如迷途的羔羊,在國內或全球的某個逼仄角落,正淚眼婆婆地盼望著回歸故園……

還有,景德鎮的陶瓷業目前離產業鏈的形成還有很大距離,但其業態屬性肯定是文化創意產業。文化創意產業區別於一般產業的顯著特征,是中、小、微企業構成了產業的主體。在上海,目前6萬多家文化創意企業的平均就業人數是21人;在英國創意產業規模在10人以下的企業占到94%,200人以上的企業大約占1%。 (厲無畏《文化創意產業正處於升級轉型關鍵時刻》,2014年1月11日《新浪財經》)在景德鎮,我看到的也正是如此,原有的、包括“景漂”們紛紛投人的大量小作坊,幾個人、十幾個人的小公司,揚袂起舞,舉手投足間彙成了這座城市百年不遇的強大氣場。對此,政府一要做好戰略規劃,引導創新、創意,為建立專、精、尖、特的產業體係奠定發展基礎;二要通過孵化扶持,做好各項配套服務,實現資源的自由流動,優化配置,讓中、小、微企業充滿活力。三要切實做好版權保護工作,在法製、機製上尊重創新、創意的勞動與價值,讓各類人才的創造力如春日花雨一樣噴濺……2012年4月,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國家版權局批準,景德鎮國際陶瓷藝術創意中心已成為全國14個版權示範單位、園區(基地)之一。

其他層麵我不甚清楚,就看到的營銷層麵,現在顯然難如人意―

景德鎮目前有近20個陶瓷賣場,最大的兩個是“中國陶瓷城”和“錦繡昌南―中國瓷園”,猶如一對冤家,麵對麵柞在迎賓大道兩側。“金昌利”等十餘個大小不等的市場,蜂窩一般集中在以休閑廣場為中心不到1平方公裏的範圍內。多數沒有明確的戰略定位,低水平重複建設現象嚴重。小微企業原本靈便經營的優勢,被其抵禦風險能力差的劣勢所取代,沒有什麼新家夥使,彼此手段老掉了牙,唯有一再降價:餐具你賣1000元,我隻要800元,他馬上賣500元……這導致假冒偽劣商品屢禁不絕,嚴重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業內人士稱,雖然官方和民間均有業界組織,但從未形成一個價格聯盟體。多數經營者還是坐商或地攤式銷售,少數有網上銷售;或正在籌備,但僅停留在“阿裏巴巴”“淘寶網”上注冊為“賣家”,仍屬初級的網絡銷售。還有一些,是現貨對手交易方式,或直接到作坊、公司下單,甚至開來一輛“寶馬”,就換了多少產品。真正可以達到輻射全國的營銷網絡,在景德鎮還沒有一家。傳統的交易方式除成本高、效益低外,還導致普遍的偷稅漏稅。景德鎮是這樣一口魚塘,多少年放水養魚,魚兒肥了,潑刺刺地泛著一片銀光。可網撒下去了,總捕不到幾尾魚,於是很多時候那網就在稅務局牆上掛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