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 活動行業的未來發展趨勢(3 / 3)

因為目前中國的活動行業還是一個新興的行業,它的市場化機製還不夠完善、不夠成熟,這就使得諸如上麵說的那種小作坊似的活動公司還可以生存和維持下去,但是,隨著未來活動公司的專業化、規模化發展,活動行業會逐漸規範化和商業化,並逐漸形成一個包含了專業的策劃團隊、有經驗的執行團隊、完整而長期的品牌戰略規劃、係統化的服務及供應商在內的完備的活動行業產業鏈,產業鏈中的各個環節互相配合和依托,來共同開拓活動行業的廣闊市場空間。一旦這種產業鏈形成,小作坊似的活動公司就不可能再有生存和發展的機會,會在活動行業的激烈競爭中逐漸被吞並或取代,最終消失在活動行業的市場浪潮中。

這種小作坊瓜分市場的局麵,讓我們想起了曾經的國美那種小賣部似的經營狀態。撇開黃光裕案件的具體內幕與內容不談,其商業模式仍有可供研究和借簽之處。黃光裕曾經說過一句話:“如果我的企業隻做電器,或隻做房地產,或隻做資本運營,我就不可能取得一種長遠、大規模的發展。靠單線是不行的。”隨即,國美通過多元化的經營模式開始搭建它強大的商業帝國,10年的家電零售業,各諸侯逐鹿中原,從小賣部林立階段進入混業巨頭競爭時期,國美用其獨到的眼光和有效的全方位資源整合,逐漸成為引領這個行業從小賣部混戰走向巨頭林立的過程中最為耀眼的一顆星。

未來的活動行業也會經曆這樣一個從小賣部到大賣場的轉變過程,它會以算術級到幾何級的增長速度向產業化的方向大踏步前進,通過合理的資源整合和配置,打造係統化、專業化的經營管理模式,最終形成行業巨頭瓜分市場的局麵。

此外,中國也在呼喚著像NBA、IMG那樣的活動運營產業的品牌級公司出現,來帶動行業的迅猛發展,就像蘇寧、國美那樣成為行業的排頭兵和標杆。中國的活動行業需要打造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品牌活動,類似於享譽全球的巴西狂歡節、慕尼黑啤酒節,以此來豐富活動產業市場,使其長盛不衰。其實,“超級女聲”應該算是一個很好的雛形。

同時,品牌活動公司也應該有能力承接小到一次商業推廣活動、一次佛教開光盛典,大到東盟博覽會,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等不同類型、各種層次和各種規模的活動。

資本投資新亮點

隨著國家對於非公有製資本進入文化產業的相關政策的出台和大力扶持,活動行業已經逐漸成為資本投資的新亮點。“政府搭台,企業唱戲”,民營資本進入文化產業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企業主體是解決持續動力機製和經濟效益的問題,而政府主導是保證社會效益和引導方向的問題。兩者的結合會為文化產業市場帶來新的生機和活力。

尤其是民營資本的介入,不僅船小好調頭,而且目標很單純;也就是說,除了一些公益性的文化生產與經營外,民營企業將以市場經營性生產為主,實現產品的價值補償和資產增值,從而進入另外一套市場運營評估體製。反過來說,當民營企業發展壯大以後,勢必促使國有經濟占主體的文化創意產業單位的體製突破,並在管理體製、經營機製和效益評價等方麵逐步做到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充分發揮文化資源的經濟價值和產業價值。

比如以工業起家的民營鄉鎮企業橫店集團,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就進軍文化產業,經過短短五六年時間,發展成為以影視、旅遊為主體,實現賓館、餐飲、娛樂、商貿、運輸、信息、教育、體育、衛生等多元化經營的現代文化產業集團,建成了被美國雜誌評價為“中國好萊塢”的亞洲規模最大的影視拍攝基地——橫店影視基地,並且成為首批“4A級國家旅遊區”。同時,影視的拍攝又帶動了戲劇服裝、道具製作、製景搭景、拍攝器材租賃和群眾演員組織等新興行業的興起,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實現了品牌價值的提升。

橫店集團的成功表明,民營資本投資經營文化產業,一方麵可以促進文化產業的成熟和發展,另一方麵,可以減輕國家財政的支出,使政府部門可以集中財力辦大事,更好地引導和帶動整個文化事業的繁榮。

但是需要強調的是,民營資本介入文化市場同樣存在一定的風險,所以民營活動運營公司要有很強的市場觀念和產業意識,要從一開始就把文化產品作為一個產業來做,並實行企業化管理、市場化運作;其次,要有靈活的機製,在用人用工以及分配等方麵都按市場經濟的方式來運作;再次,要有較強的產業基礎和規模實力,可以通過內部消化來化解市場風險,使文化產業順利發展。

傳媒業的資源整合中心

細心的人經常會有這樣一個疑問,不知道是因為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對於精神生活的要求豐富了,還是社會越來越複雜和充滿戲劇性了,隨著信息時代的高速發展,每天充斥在我們耳邊和眼前的都是社會上發生的新鮮事兒,這些曾經是我們在報紙和電視上都很少見的稀奇古怪的事情,如今在互聯網上隨處可見。後來我們終於明白,在以傳統媒體為主導的時代,奇聞異事不是沒有,隻是我們的媒體還沒有達到無處不在的狀態,再加上新聞審查製度的嚴格篩選,信息資訊也就不可能在第一時間傳播到任何其他的角落。

經過20多年高速發展,中國的傳媒業已經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巨大成就,更由於新技術手段的日新月異,使如今的傳媒行業呈現出一種多元化的競爭局麵。電視媒體已經失去了往日一統天下的主導地位,報紙、廣播更是幾近處於退出傳媒曆史舞台的尷尬境地,取而代之的是網絡媒體、手機移動媒體等新興媒體的突飛猛進。

新興媒體的加入,使傳媒行業從原有的壟斷和單項傳播,轉變為資源分散和交互式的病毒式傳播,地球變成了一個村落,因此我們可以在第一時間內獲知世界上任何地方發生的任何事情。

此外,隨著傳媒業的多元化發展,媒體競爭的激烈程度也在不斷擴大,搶奪資源成了各種媒體爭奪的焦點。那麼如何搶奪資源、聚焦媒體?活動將是最好的方式。活動的終極目標是通過製造社會熱點事件的方式來整合各種媒體資源,從而吸引受眾關注的目光。活動是一個跨行業整合資源的媒體平台,所以也隻有活動能夠將各種媒體資源迅速有效地整合在一起。

因此,未來的活動運營公司將會成為媒體資源的整合體和平台,通過這種聚合實現分流的讀者資源、廣告資源、人才資源以及資金資源的合理配置,采取完全市場化的運作手法,針對讀者需求設計內容,在吸引媒體主動關注的同時也為媒體提供內容資源,為各方帶來更大的利益,最終成為未來傳媒業的資源整合中心。

活動企業集群發展

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當活動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的時候,必將出現兼並與收購的市場現象。同時,為了節省空間交易成本,活動行業的相關企業將在地理位置上聚集,自發形成以大型活動企業為核心,以中小活動機構、經紀機構等企業為輔的集群模式,形成功能協助、優勢互補、結構合理的活動企業集群。

這種企業集群的特點:

1.集群內存在一家或幾家大型活動機構,以它們為中心,聯係策劃活動業務。

2.大量中小活動機構的存在,與大型企業的存在密不可分,相互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他們的主要任務是輔助大型活動機構,從事燈光特效、舞台音響、煙火等業務。

3.大型活動機構與中小活動機構之間是相互獨立的法人機構,但在業務和產品生產上存在明顯的差異性,集群內的中小活動機構專門從事非常細小的環節的生產,對活動開展起輔助作用。

4.集群內中小活動機構是專業化服裝、煙火等產品的生產商,其專業化程度相當高,專門從事某個環節的生產。

5.促進了大量支撐服務產業和中介機構的發展,區域內大量的企業合作組織和高效的行業協會共同促進市場的開拓、研究與開發、知識和信息的傳播。

6.造就了大量有技能的勞動力的聚集,集群內大型活動機構的經營目標、經營策略、員工培訓和市場營銷策略對其他中小型活動機構有著深遠的影響。

活動行業的聚集將帶來以下優勢:

1.將有利於知識和專業技術的交流,節省了活動執行成本和空間交易成本,相近企業之間的競爭又可以提高生產率和整體效益。

2.活動企業集群不僅可吸引各類資源、要素參與,而且可以成為人才聚集的熱點地區。

3.可以形成知識創新效應。區域內的企業彼此競爭,帶動活動行業不斷升級與發展,產生新的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形成競爭優勢。

4.形成集群力量效應。產業集群相對集中,可有效阻止外來產業幹擾已有的產業鏈,保持集群的整體性力量。

大到國家競爭優勢,小到區域競爭優勢,實質上都是若幹產業的競爭優勢,具有核心競爭力的行業,基本上是以集群形態出現的。

從活動行業的發展趨勢來看,在沒有政府幹預的情況下,未來活動行業及其供應商的聚集將自發形成。通過企業集聚,可以提高市場集中度,形成規模企業,從而改變市場結構,提高產業績效,進一步推動活動行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