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54年前,王恩學就出生在這個村裏。少小時候,王恩學的父親上了抗日前線,母親帶著他兄弟姐妹4個曾討過8年的飯。王恩學23歲娶妻結婚,媳婦叫袁培英。為了養家糊口,王恩學先是學了編筐,而後又學了木匠,l978年又帶著全家老小去“闖關東”,但折騰來折騰去也沒有過上像樣的兒子。王恩學全家再回到老家四官旺時,已經是l98年的春天。那時候,家鄉的包產到戶搞得正熱鬧,王恩學一邊種地,一邊養起了雞,在四官旺村,他是第一個養雞專業戶。自己種地,養雞賣蛋又有了錢花,家境漸漸地好轉起來。第二年,王恩學看準了行情,貸款3萬元購買了孵化器,辦起了種雞場。小雞漸漸長大後,他又四處做售雞廣告,一時間門庭若市,雞苗被搶購一空。那一年,他還完貸款後又淨賺了3萬元。此後3年裏,王恩學共盈利20多萬元,他的名聲在沂蒙山區越來越大。有了錢的王恩學沒想別的,首先蓋起了四官旺村有史以來第一座三層小洋樓,全家搬了進去。這舉動,村裏人不怎麼瞧得起,暗地裏有人罵他:燒包!燒包,是沂蒙山區的方言,暗指那些不善於過日子而愛擺闊氣講排場的人。正當王恩學春風得意之時,l985年,全國的養殖業出現了整體大滑坡,飼料價格一漲再漲,肉蛋價格卻一跌再跌。已經將所有的積蓄全都壓到了雞場上的王恩學也在劫難逃,5000多隻種雞一再削價也還是無人問津。已經使盡了渾身招術,王恩學還是沒有能夠扭轉局勢,他賠盡了血本。可王恩學天生就不是一個安分守己的人。正是麥梢黃的時候,他攜妻將子坐著裝滿了養雞設備的卡車直奔武漢。在他身上揣著一張登著征聘廣告的報紙,廣告上說新州縣有一家養雞場等著有識之士來承包,王恩學就是衝著這則廣告來的。當初王恩學在家鄉養雞靠的是廣告,80年代初,廣告在更多人的心目中還是一個新名詞,人們也相信廣告,也正是他在報紙上登的賣種雞的廣告才使得他有了那一幢三層小洋樓。可是轉眼5年過去了,一切都在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這其中也包括廣告的可信度,王恩學卻並沒想到這一點。等全家人到了武漢,他才發現上了當。雞場裏空空蕩蕩,早已荒蕪,找到聯係人時方得知這也是一個個體戶承包的雞場,原場主與王恩學有著同樣的經曆,因雞場倒閉之後無計可旋才登了廣告。冒然南下,咎由自取。麵對妻子袁培英哭鬧,王恩學也隻好喪氣地說:“認了吧,權當交了一次學費。”無奈,王恩學先在新州城郊租種了5畝菜地,憑著他天生的算計心暫時將家安頓了下來。別人種菜是靠天吃飯,他卻按著報紙上講的搞起了塑料大棚;別人的西紅柿、黃瓜、辣椒剛剛下種,他種的卻已經開始上市了。事後,他也對別人講過,在武漢的兩年裏,他掙了6萬多元。987年,新的一輪養雞熱興起,王恩學重操舊業,他傾其種菜的全部盈利開始孵化種雞。良種蛋剛剛上架,他便在全國各地的報紙上發廣告,沒多少時日,求購信又雪片似地飛來。在他看來,雖幾經周折,這無疑是他生意上的又一次火爆的機會。至此,雖說王恩學在他自己的事業上有了一個新的轉機,但他還隻能算是一個個體戶,與其以後所經營的企業相比,這還隻算是小本生意。就在諸多的求購信中,有一封來自新疆的信引起了王恩學注意。寫信人叫徐紅梅,是一家供銷社的科技處處長,希望王恩學能提供l萬隻種雞。萬隻,這可是一宗大生意,但憑他一個小小的家庭雞場又無法滿足對方,隻好寫信回絕了。收到複信後,徐紅梅很快再次致函王恩學,說如有可能他們將邀請王恩學到新疆去辦一個種禽基地。這一次,王恩學認為要是再失去可就太可惜了。於是,987年月,他隻身奔赴西北,經徐紅梅介紹,與新疆生物谘詢服務部經理楊克玉簽定了一份協議:服務部為他提供6萬元資金和營業執照,他在3年內必須向服務部歸還本利3萬元。稍有一些商業常識的人都看得出這是一份風險協議,非有雄厚的經濟實力者是難於擲此一注的。也許是王恩學“傻大膽”,也許是王恩學確實具有冒險精神,最後他果真在協議書上簽了自己的名字。在這一點上,他與年廣九有著驚人的相似。從闖關東到南下江漢,而後又西出陽關,l0年間王恩學已經是第三次舉家而遷了。就是在今天看來,僅此一點,且莫說是在王恩學的家鄉山東,就是在全國也是不多見的,人們說王恩學是個傳奇式的人物,首先指的就是他有這樣一段曲折的經曆,由此也不難看出王恩學極力想跳出窮窩的那種決心。巧的是,每一次遷徙雖說都磕磕拌拌,但最後還是給他帶來了不大不小的一筆財富。王恩學天生不愛反思,更不喜歡總結教訓,他有一句自己的格言時常掛在嘴邊:“隻要想得到,就能做得到;不是做不到,而是想不到。”但即使是想,他每一次也大都是淺嚐輒止。初到新疆人生地不熟,為了了解市場熟悉行情,王恩學沒少四處轉悠,但幾天之後,他卻發現了一個嚴峻的事實:新疆果真不同於內地,僅在烏魯木齊市郊區,蛋雞、肉雞以及其他禽類養殖點遍地皆是。這無疑是一個不祥之兆,如不另辟蹊徑,恐怕又將是敗走麥城的結局!但同時,他也發現所有的養殖點裏所養的全是家禽,售價較高且市場看好的珍禽卻很少有人飼養。既然如此,又何不走一條別人沒有走過的路呢?至於人家為什麼不養珍禽隻養家禽的原因,他連問都沒問便從廣州高價訂購了400隻珍珠雞。珍珠雞,嬌嫩得很,一下子從溫暖的廣州被運到了寒冷的大西北,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裏就死了00多隻,000多枚種蛋也因為水土的原因僅僅孵出了50隻雞苗。賬號上的錢用之將盡,而雞場的前景卻越來越黯淡,情急之下,協議方凍結了賬號上僅剩下的9000元錢!這筆錢對於整個雞場來說已經算不上什麼,但對於王恩學來說卻已經成了命根子。如果就此下去,他不僅雞場幹不下去,就連全家老小的生存都將是一個難題,烏魯木齊畢竟不是武漢。有人說,風雲人物有兩種,一種是屢戰屢勝,另一種則是屢敗屢戰,王恩學屬於後者。王恩學雖說隻上過6年的學,但他卻寫得一筆好字,並且極能寫,眼看著雞場的事又要搞砸,他連夜奮筆疾書給楊克玉寫了一封長達27頁的信。在信的結尾處,他這樣表示了決心:“請你將此信保存3年,到那時再看看我王恩學是不是吹牛!”這一著真的湊了效,楊克玉很快就通知辦事員解凍了銀行裏的賬號。也算是天無絕人之路。王恩學養珍珠雞不成,於是就改養了烏雞,雖說比養珍珠雞強不了多少,但總算讓他緩了一口氣。漸漸地,情況開始有了好轉,到了第三年頭上,王恩學真的沒有食言,他不僅還上了協議上那3萬元本利,同時還創造出了90萬元的價值,他的養殖場也成了西北最大的烏雞生產基地之一。還是在989年0月,王恩學到廣州出差,在火車站偶然瞥見有人提著幾盒“中華烏雞精”,他那雙本來有些灰蒙的眼睛陡然一亮:我也養了那麼多的烏雞,何不也生產這種東西呢?也就這麼-N念,王恩學回到新疆後真的托人在北京與“中華烏雞精”的發明者李連達教授進行了聯係。李教授的回答也很幹脆:“烏雞精的配方很簡單,但若要技術轉讓得花6萬轉讓費。劃不來,你們可以自己摸索著開發新產品。”有了這消息,王恩學立刻找到了楊克玉:“我出資金和烏雞,請你聯係研製,幹不幹?”“幹!”楊克玉當然是沒說的,很快就找到了烏魯木齊市超越研究所所長楊俊鵬等人,並達成了合作協定。一年之後,“神州烏雞素”問世,臨床效果之好大大出乎王恩學的想象。99年底,王恩學以每年5萬元的租金租到了一家倒閉的電器廠的廠房,成立了“康樂保健製品有限公司”《恩學保健品公司的前身》。次年4月,“恩學”公司又推出了另一個新產品--雪蓮烏雞素口服液。王恩學將首批5000盒新產品撒向了市場,反饋回來的信息證明:雪蓮烏雞素:服液不僅有滋補強身作用,而且對中老年衰老綜合症和多種婦科病均有較好的療效,尤其是對神經衰弱、長期失眠、胃潰瘍、高血壓、糖尿病等均有較好的輔助治療作用,對婦女月經不調、赤白帶下、貧血、尿頻等都有獨特療效。992年l2月,雪蓮烏雞素經中國醫學會學術部、解放軍空軍北京醫院、中國中醫學院、北京廣安門醫院等單位對50例神經衰弱症狀群、虛虧、氣血陰陽等患者的臨床觀察,證明總有效率為98.67%。烏魯木齊市科學技術協會給雪蓮烏雞素口服液出具了“科學技術成果鑒定證書”時間是l992年2月 兒;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局給雪蓮烏雞素口服液藥品盒出具了“外觀設計專利證書”時間是993年4月6日;另外,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裏,雪蓮烏雞素先後獲得了“首屆中國保健品博覽會金獎”、“l993年國產精品金獎”、“首屆中國新產品新技術博覽會金獎”等8項大獎。緊接著,王恩學開始把“雪蓮烏雞素口服液”大量地投入了市場,打出的廣告詞也極為誘人--“6盒見效,無效退款”!為了廣告宣傳,王恩學投入幾十萬元。租來的大氣球上寫著“恩學保健製品有限公司”高高地飄在空中極為醒目,長長的廣告從20多層的樓頂垂下更是光彩奪目。一時間,“雪蓮烏雞素”在烏魯木齊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搶購者蜂湧而至。王恩學的名字也開始見諸大小報端,他成了全新疆炙手可熱的人物,也成了一個真正具有實力的企業家。按理說,作為一位企業家,有了這樣的拳頭產品,本該竭盡全力地去為產品著想,想方設法為企業的健康發展著想,然而王恩學卻並沒有這樣地循規蹈矩。就在他正春風得意名噪一時的時候,“一盆涼水”卻當頭潑了過來。993年2月4日,新疆自治區衛生廳發出了《關於立即停止對雪蓮烏雞素進行違法宣傳的通知》,《通知》說,“你公司違反藥品、食品廣告宣傳的規定,利用各種宣傳媒介《電視、廣播、報刊等》宣傳該品能治療肝炎等多種疾病。這種宣傳沒有科學依據,是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及其實旋辦法,違反《藥品廣告管理辦法》,同時也是違反《食品廣告管理辦法》的。為此,你公司應立即停止對這種違法的廣告宣傳,各廣告媒介單位也應立即停播、停止刊登。否則,我廳將依法處理。”2月24日,衛生廳再次發出通知:“最近以來,烏魯木齊等地的一些單位未經科學試驗和臨床研究,毫無科學依據地以各種形式宣傳食品、飲料等非藥品的療效。根據《藥品管理法》第三十三條第二款規定,以非藥品冒充藥品的為假藥。據此,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要把查處非藥品宣傳銷售的違法行為作為加強藥品監督管理的一項重要工作,列為打擊假劣藥的內容,切實抓好,抓出成效。”4月4日,烏魯木齊市畜牧獸醫防疫站通知王恩學,他從北京購進的35噸烏雞原料將被全部查封;5月l7口,沙依巴克區法院凍結了“恩學”公司在銀行的36萬元存款;開張誌禧的喝彩聲尚未完全停歇,王恩學的“恩學保健製品有限公司”卻這樣草草地收場了。至此,王恩學在新疆再一次跌入了他“事業的低穀”。正如許多人評價王恩學其人所說的那句話:他是一個屢敗屢戰的人!王恩學似乎真的“受了莫大的委屈”,他見人就“哭訴”他的遭遇,曆數他遭到的“不公平”待遇。新疆人,應該說從上到下都對王恩學是富有同情心的。一個內地人,且不論他的身份,能到大西北來投身到一種事業中來,並為新疆的經濟繁榮做出一定的貢獻,單就這種精神也是難能可貴的。大西北貧窮,大西北渴望盡快地縮小與內地在經濟的差距,不久便了台對自身的反思。993年6月日,《新疆經濟報》以一轉三的篇幅刊登了題為《王恩學哭了》的長潞通訊,同時配發了王恩學垂頭喪氣的一組照片。文章詳細已述了“恩學事件”的前後過程,同時也從不同的側麵對新描身的經濟環境進行了反觀。與此同時,新疆的其他新聞媒體也對此事進行了較為詳盡的報道和透視。這事確實非同小可,子不知怎麼又驚動了自治區委和區政府。就在993年日,那天是大年初九,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副主席樂泉,自治區副主席王友三、章恒、米吉提納斯爾來到了恩學公司,在對恩學公司取得的成功首肯之後,又了解了公司需要政府解決的難題。王樂泉副書記笑著對恩學說:發展鄉鎮企業,就需要企業領導人有一股不屈不撓的韌勁,有一股冒險精神,你給自治區在這方麵帶了一個好頭。應該說,即使產品被封,當時的外部環境,對王恩學本人來說也還是十分有利的,他本應該再一次抓住機遇重整旗鼓。然而,大大出乎新疆人意料的是,幾個月之後,王恩學的名字卻在內地山東的各種報紙上頻頻出現,大顯“異”彩。,在山東荷澤采訪,市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市城鄉建設環境保護工作委員會副主任胡九學詳細地談了他“引鳳招凰”把王恩學請到山東的經過。可以這麼講,說王恩學之所以能到山東來辦廠,還是經我介紹的。在此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