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你的凋謝,是另一種綻放(6)(2 / 2)

當年隋朝大將楊素因輔佐楊堅統一天下而立得大功,於是便得隋文帝賜婚,將亡國的陳後主妹妹樂昌公主許給他為妻。相傳,樂昌公主“才色冠絕”,自嫁給楊素後更是深得寵愛。可樂昌公主仍然終日悶悶不樂。經打探,楊素方知原來樂昌公主與丈夫徐德言情深義重,兩人曾相約正月十五時在都會相聚。可是,國家破敗後二人不幸中道分散。在經曆了顛沛流離、九死一生和再度重逢時,公主已嫁為人婦。造化弄人就這樣活生生地應驗了。楊素聽到這些曲折後,便動了惻隱之心,將徐德言招至府內,讓他們夫妻得以團聚。此後,這一故事便與“破鏡重圓”一詞一並流傳下來。

今次提及,徐君寶妻欲以他人的“徐郎”來叩問自己的“徐郎何處”,一語雙關,既含亡國顛沛流離之苦,又暗含已無破鏡重圓之機,其冰雪聰明,真是可見一斑。此時的她不禁喟然長歎,“空惆悵、相見無由”。從今後,不管今夕何夕,隻求魂歸故裏,得遇情郎,夜夜夢斷嶽陽樓。最後一句,情至哀婉,大有“生為宋朝人,死為宋朝鬼”的深意。讀後,令人唏噓不已。

就是在寫完這樣一首詞後,徐君寶妻投池而死。赴死的原因源於蒙古的入侵,當時,蒙古兵一並虜到杭州時,有個蒙古大帥擄走了她,因為絕色,所以大帥總是想法討便宜。但是,徐君寶妻每每以巧計脫身,想方設法保全自己的名節。在經曆了三番四次的虛與委蛇後,主帥終於發怒了,他要強行施暴,侮辱徐君寶妻。徐君寶妻心頭一緊,知道自己難逃一劫了。略一沉吟,她便心生妙計,以順水推舟之勢,再一次蒙蔽了“敵人”。

她對蒙古軍官說:“請您給妾身一點時間,等我拜祭完先夫之後再做你的女人也不遲啊,您又何須動怒呢?”估計是徐君寶妻自從被俘後就沒有溫言軟語的時候,所以今時今日的點頭應允,竟讓蒙古男人高興得有些措手不及,高興地答應了她的要求。

隨後,徐君寶妻沐浴更衣,焚香默拜,一切都那麼彬彬有禮。事罷,她獨自向南而泣,並在牆上寫下一首《滿庭芳》,趁人不備時便舉身赴清池。

我們無以推測徐君寶妻在留詞訣別時的心情,而任何想象其實都是蒼白無力且殘忍無比的。她那樣一個女子,就這樣被虜幾千裏,卻能設法保全古代女子最珍視的“清白”,其中的智慧和勇氣,總非平常女子所能比。每次想到徐君寶妻的時候,我總是想起香港作家西西的短篇小說《像我這樣一個女子》。那篇小說講述的是一個女化妝師的故事,她不是普通的化妝師,而是“屍體化妝師”。她說她的身上總帶著腐爛的氣息,而她每天都必須舉著蒼白脆弱的雙手,為所有死去的人化妝,給他們以生命最後的尊嚴。

我們可以聯想出徐君寶妻最後焚香沐浴的場景,“嚴妝焚香,再拜默祝”,一連串的動作中透出的是她對生命的留戀與敬重。誰也不能玷汙她的清白,活著不能、死了也不能。

對於徐君寶妻這樣的女人來說,最大的痛苦並不是死在戰火紛飛的亂軍中。她們最深刻的悲劇是:即便她們能死裏逃生,但等待她們的也不是劫後重生的喜悅,而是更為艱難的抉擇——她們的生命與貞潔永遠無法兼容,萬一不幸失身,即便死了恐怕也要受盡千夫所指。對她們來說,死亡有時候反倒是一種解脫。徐君寶妻雖然死去了,但是她在曆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她將自己驚世的才華、無上的氣魄都編織進那首絕命詞裏,如人生最後的挽歌,舉著宋末詞壇最後一張從容赴死的精致妝容。這朵血梅花的凋謝,是另一種絕美的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