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計篇》深刻闡釋了戰爭無籌劃不足以取勝,事業無計謀不足以成功。在軍事上,用兵始於計謀,是對整個戰爭起重要作用的策略。善策出自“廟算”,而精確的“廟算”又來自對各種因素的偵測考察,如此才能對自己和敵人的優劣有個較全麵的判定。孫子還在這些基礎上總結出兵法精粹:攻其無備,出其不意。在商場也一樣,運用好計謀就把握住了成功之道。

[智慧經典]

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道者,令民與上同意也,故可以與之死,可以與之生,而不危。天者,陰陽、寒暑、時製也。地者,遠近、險易、廣狹、死生也。將者,智、信、仁、勇、嚴也。法者,曲製、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將莫不聞,知之者勝,不知者不勝。

故校之以計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吾以此知勝負矣。

將聽吾計,用之必勝,留之;將不聽吾計,用之必敗,去之。計利以聽,乃為之勢,以佐其外。勢者,因利而製權也。

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

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

[現代詮釋]

孫子說:戰爭是一個國家的頭等大事,關係到軍民的生死,國家的存亡,是不能不慎重周密地觀察、分析、研究。

因此,必須通過敵我雙方五個方麵的分析,七種情況的比較,得到詳情,來預測戰爭勝負的可能性。

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將,五是法。道,指君主和民眾目標相同,意誌統一,可以同生共死,而不會懼怕危險。天,指晝夜、陰晴、寒暑、四季更替。地,指地勢的高低,路程的遠近,地勢的險要、平坦與否,戰場的廣闊、狹窄,是生地還是死地等地理條件。將,指將領足智多謀,賞罰有信,對部下真心關愛,勇敢果斷,軍紀嚴明。法,指組織結構,責權劃分,人員編製,管理製度,資源保障,物資調配。對這五個方麵,將領都不能不做深刻了解。了解就能勝利,否則就不能勝利。

所以,要通過對雙方各種情況的考察分析,並據此加以比較,從而來預測戰爭勝負。哪一方的君主是有道明君,能得民心?哪一方的將領更有能力?哪一方占有天時地利?哪一方的法規、法令更能嚴格執行?哪一方資源更充足,裝備更精良,兵員更廣大?哪一方的士兵訓練更有素,更有戰鬥力?哪一方的賞罰更公正嚴明?通過這些比較,我就知道了勝負。

將領聽從我的計策,任用他必勝,我就留下他;將領不聽從我的計策,任用他必敗,我就辭退他。聽從了有利於克敵製勝的計策,還要創造一種勢態,作為協助我方軍事行動的外部條件。勢,就是按照我方建立優勢、掌握戰爭主動權的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采取不同的相應措施。

用兵作戰,就是詭詐。因此,有能力而假裝沒有能力,實際上要攻打而假裝不攻打,欲攻打近處卻假裝攻打遠處,攻打遠處卻假裝攻打近處。對方貪利就用利益誘惑他,對方混亂就趁機攻取他,對方強大就要防備他,對方暴躁易怒就可以撩撥他怒而失去理智,對方自卑而謹慎就使他驕傲自大,對方體力充沛就使其勞累,對方內部親密團結就挑撥離間,要攻打對方沒有防備的地方,在對方沒有料到的時機發動進攻。這些都是軍事家克敵製勝的訣竅,不可先傳泄於人也。

在未戰之前,經過周密的分析、比較、謀劃,如果結論是我方占據的有利條件多,有八、九成的勝利把握;或者如果結論是我方占據的有利條件少,隻有六、七成的勝利把握,則隻有前一種情況在實戰時才可能取勝。如果在戰前幹脆就不做周密的分析、比較,或分析、比較的結論是我方隻有五成以下的勝利把握,那在實戰中就不可能獲勝。僅根據廟算的結果,不用實戰,勝負就顯而易見了。

[兵法評析]

《始計篇》是孫子兵法第一篇。又稱《計篇》,因為首篇,又其他十二篇的篇名皆為兩個字,故部分學者加入“始”字,一則此計為各篇順序之首,二則此事為諸事時間之前,三則與其他十二篇在字數上交相輝映。

該篇講的是“廟算”,即出兵前在廟堂上比較敵我的各種作戰條件,估算戰事發展的形式,預測戰爭勝負的可能性,製訂可行、完善的作戰計劃。“廟算”也稱之為“計”。

說到“計”,人人皆知,對於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曆經戰爭和商界的人對“計”都有一定的見地,但絕大數人又不能靈活、巧妙地運用,皆因不知“計”的奧妙。

孫子說:“將聽吾計,用之必勝,留之。將不聽吾計,用之必敗,去之。”可見,孫子頭腦中有一套征服人心的妙計。粗略看來,他提供了一下八點計策:一是,因利而製權;二是,用而視之不用;三是,遠近相互交錯;四是,用利益打動人;五是,在混亂中取勝;六是,避開強大對手;七是,善於激怒對手;八是,能夠攻其不備。

一句話,這些都是所謂的算計。所謂“多算勝,少算不勝”。算計應先於行動,算則勝,不算則敗。戰爭如此,領導、做人、經商,莫不如此。

本篇的要點是“計”,即在開戰前,比較製勝條件的多寡。擁有重要製勝條件多的一方勝利概率大。如果我方擁有的製勝條件少,就不要挑起戰端。計謀的運行同時也要兼顧“道”。

道,包含兩個方麵。一,公司的戰略發展。二,融公司和個人的發展為一體。隻有先製定出公司戰略發展方案,然後把公司與個人的發展融為一體,員工才肯充分挖掘自己的潛力。因為員工是忠於自己的發展的。

所以,“道”的精髓是順應人的“利己”心理,把公司發展和個人發展統一起來,才留得住人才。如果一個企業的文化氛圍積極向上、奮發勵誌,公司的員工也會因此凝聚在一起。作為一個老板應該有的意識是:我是為員工服務的,員工是為他自己賺錢的,隻有服務好了,員工把錢賺到了,他才肯賣力地替我賺。若公司效益不好,老板首先就想到自己如何不賺錢,員工如何不努力,豈不是本末倒置?

應該說,現代的“五事”是:道,將,法,技,信。技,指技術;信,指信息。在“法”中,即包含資金的運作。

[商場智慧妙用]

1.全麵權衡 未竟之功

為了保證“爭戰”的順利,必須進行“廟算”——預測,準確預測,慎重製定戰略、策略。商業經營企業生產也是這樣,在進入市場前,必須針對相關的消費傾向、生產趨勢及市場變化進行分析和預測,以此作為經營決策的依據。

1954年,時為營銷員的克羅克第一次走進了聖伯丁諾的麥當勞,他立刻被它所吸引,從此與麥當勞結下不解之緣。麥當勞本為麥氏兄弟所創,最終被克羅克發揚光大。克羅克為此付出了努力與艱辛。

1954年,克羅克與麥氏兄弟經過協商簽訂了合約,開始了對麥當勞的經營管理。

隨著克羅克在速食業中的發展,麥當勞兄弟的阻礙作用也越來越明顯了。由於麥氏兄弟目光短淺,克羅克的連鎖原則得不到充分的發展。麥氏兄弟卻貪婪地取得了克羅克僅有的1.9%服務費中的0.5%做為權利金,這嚴重阻礙了麥當勞的擴展。

自1961年初開始,麥當勞兄弟和克羅克就為麥當勞出讓一事進行磋商。

最後,麥氏兄弟開價了:“我們一定要270萬美元。一定要現金……一分也不能少!” 克羅克差點要暈了,他沒想到他們竟會這樣狠心。

但是,他卻一籌莫展。因為克羅克與麥氏兄弟倆簽約的時候,並沒有發現那裏麵簡直讓人無法接受的苛刻限製。他當時過於急躁和匆忙,以至於沒能全麵權衡,從而為以後的發展埋下了很深的隱患。

合約裏有這樣一項規定:在未獲書麵許可以前,任何麥當勞兄弟設定的快速服務係統,都不得轉變、修改,或做任何變動。

任何事物都是發展變化著的,為了適應這發展變化的情況,就必須不斷更改舊的、過時的東西。克羅克在從事速食業的7年中,在麥氏兄弟的默許下,對麥當勞的諸多製度進行了修改,但麥氏兄弟從未出示過相關證明。嚴格地講,克羅克無時無刻違反合約。

克羅克賣出去的連鎖越多,違反合約的地方就越多,這就成了惡性循環。這對克羅克來說,簡直就是糟透了。

麥氏兄弟雖然並沒有威脅說要控訴克羅克違反合約,但不安時時縈繞著克羅克。稍有不慎,惹翻了麥氏兄弟,克羅克就有得受。

到1960年,麥氏兄弟與克羅克的10年合約期限,僅剩4年。雖然克羅克有權再續10年,但由於技術違約太多,隻要麥氏兄弟不高興,續約也就泡湯了。並且,麥氏兄弟隨時都可以控製連鎖權。

備受折磨的克羅克開始與麥氏兄弟就續約一事磋商。克羅克想先續90年,並希望得到自己可以開店的權利。麥氏兄弟派法律代理人卡特與克羅克直接磋商。卡特堅持不改動原合約條款,但麥氏兄弟表示願意有彈性地接受要求。

1961年2月,雙方正式簽訂續約。克羅克得到99年的續約,並且可以在麥當勞係統公司下直接開設連鎖店;在不改變“店麵設計、大小、外觀”的情況下,可以改變新店的藍圖。

然而事情並沒有結束,麥氏兄弟與克羅克之間隔閡日深。

克羅克一邊設法籌款,一邊委托律師伯納草擬連鎖權轉讓合約。

幾經周折,克羅克終於如願以償。

由於計劃不周及受不可抗力的阻撓,克羅克在營造麥當勞宏偉藍圖的過程中,飽受煎熬。在一定程度上,麥當勞公司的蒸蒸日上,可謂姍姍來遲。

在商海爭戰、企業運營中,都必須講究“決策術”。決策正確與否是影響經營目標完成的先決條件和重要因素。

決策者必須熟知自身條件和外部環境,謀長遠,謀全局,謀效益,慎重仔細,經深思熟慮,謀而後戰,力爭使經營決策有科學性、準確性,以指導生產經營活動順利達到目標。否則,隻能功簣一虧。

2. 勇毅果斷 謙遜嚴謹

孫子在闡述決定戰爭勝負條件時,把“道”(政治)列為首條,則體現了他軍事思想的卓越與非凡之處。孫子解說:“道者,令民與上同意也。”而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說,就是進行這場戰爭是否是正義的,是否得民心。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隻有正義的戰爭,才能上下一致,生死同心,取得勝利。

一個企業的領軍人物在企業的壯大發展的過程中往往發揮著不可磨滅的作用。

美國奇異電器公司是一家擁有30多萬職員的綜合性電器製造公司。由於信息不靈和輕率行事,公司盲目地從事核能、電腦及噴射引擎三大“冒險項目”,結果被IBM公司擊敗,奇異公司陷入一片混亂之中。在這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公司選擇了沒有任何“背景”的雷振諾德-瓊斯,委以總裁重任。

雷振諾德-瓊斯頭腦敏銳、勇毅果敢、賞罰有信、關心下屬、謙遜嚴謹,具有做為一個“將才”所應具備的所有條件。

瓊斯高瞻遠矚,果斷地將電腦部門棄讓他人,卸去了公司的一個沉重包袱,使公司轉危為安。當時,國內外企業界都在拚命地擴大生產,奇異公司的許多高級領導也意圖步人後塵,擴大公司的現有生產規模。瓊斯冷靜地考察了本公司各生產部門的未來性和獲利程度,力排眾議,果斷地行使手中的權力,不但不擴大生產規模,反而把發展潛力不大的有關部門全部砍掉,用所得的資金大力發展前途遠大的生產部門。這一高超、果斷的戰略性經營計劃使奇異電器公司在同行中處於遙遙領先地位。

瓊斯胸懷坦蕩,為人誠懇,對任何人都一視同仁。他說:“一個員工,無論出身貴賤、容貌美醜、男女有別,隻要技湛藝精、聰慧機敏、踏實苦幹,在我公司都會獲得一個舒適的生存、發展空間。”奇異電器公司從無任用白領女職員的先例。一女工在為公司的一種新產品的推銷工作中做出重大貢獻,使該產品暢銷不衰,瓊斯立即把該女工提升為她所在部門的副總經理。瓊斯在與職員交談時,敏銳地發現一名女工對公司的發展趨向有獨到見解,力排公議,任命該女工為董事會中唯一的女董事。正是因為如此,瓊斯贏得了公司所有職工的絕對信任,人們甚至送他一個綽號:“懷抱火爐的老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