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1 / 3)

地理條件是用兵作戰的重要因素,充分利用地形是戰而勝之的又一法寶。用兵作戰,要了解地形。判斷敵情,謀求戰機,掌握地形的險要程度及遠近,這就是將帥的職責。了解敵人的虛實並知道自己的強弱,這樣就會減少危險;了解天時,取得地利,戰勝之功方可萬全。明晰市場的形勢,對商業發展製定精細方案,是取得經商成功的首要工作。

[智慧經典]

孫子曰:地形有通者,有掛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險者,有遠者。我可以往,彼可以來,曰通;通形者,先居高陽,利糧道,以戰則利。可以往,難以返,曰掛;掛形者,敵無備,出而勝之;敵若有備,出而不勝,難以返,不利。我出而不利,彼出而不利,曰支;支形者,敵雖利我,我無出也;引而去之,令敵半出而擊之,利。隘形者,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敵;若敵先居之,盈而勿從,不盈而從之。險形者,我先居之,必居高陽以待敵;若敵先居之,引而去之,勿從也。遠形者,勢均難以挑戰,戰而不利。凡此六者,地之道也;將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故兵有走者,有馳者,有陷者,有崩者,有亂者,有北者。凡此六者,非天之災,將之過也。夫勢均,以一擊十,曰走。卒強吏弱,曰馳。吏強卒弱,曰陷。大吏怒而不服,遇敵懟而自戰,將不知其能,曰崩。將弱不嚴,教道不明,吏卒無常,陳兵縱橫,曰亂。將不能料敵,以少合眾,以弱擊強,兵無選鋒,曰北。凡此六者,敗之道也,將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敵製勝,計險隘遠近,上將之道也。知此而用戰者必勝,不知此而用戰者必敗。故戰道必勝,主曰無戰,必戰可也;戰道不勝,主曰必戰,無戰可也。故進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而利合於主,國之寶也。

視卒如嬰兒,故可以與之赴深溪;視卒如愛子,故可與之俱死。厚而不能使,愛而不能令,亂而不能治,譬若驕子,不可用也。知吾卒之可以擊,而不知敵之不可擊,勝之半也;知敵之可擊,而不知吾卒之不可以擊,勝之半也;知敵之可擊,知吾卒之可以擊,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戰,勝之半也。

故知兵者,動而不迷,舉而不窮。故曰:知彼知己,勝乃不殆;知天知地,勝乃不窮。[現代詮釋]

孫子說:地形有“通”、“掛”、“支”、“隘”、“險”、“遠”等六種。

凡是我們可以去,敵人也可以來的地域,叫做“通”。在“通”形地域上,應搶先占開闊向陽的高地,保持糧道暢通,這樣作戰就有利。凡是可以前進,難以返回的地域,稱作“掛”;在“掛“形的地域上,假如敵人沒有防備,我們就能突擊取勝。假如敵人有防備,出擊又不能取勝,而且難以回師,這就不利了。凡是我軍出擊不利,敵人出擊不利的地域叫做“支”。在“支”形地域上,敵人雖然以利相誘,我們也不要出擊,而應該率軍假裝退卻,誘使敵人出擊一半時再回師反擊,這樣就有利。

在“隘”形地域上,我們應該搶先占領,並用重兵封鎖隘口,以等待敵人的到來;如果敵人已先占據了隘口,並用重兵把守,我們就不要去進攻;如果敵人沒有用重兵據守隘口,那麼就可以進攻。

在“險”形地域上,如果我軍先敵占領,就必須控製開闊向陽的高地,以等待敵人來犯;如果敵人先我占領,就應該率軍撤離,不要去攻打它。

在“遠”形地域上,敵我雙方地勢均同,就不宜去挑戰,勉強求戰,很是不利。以上六點,是利用地形的原則。這是將帥的重大責任所在,不可不認真考察研究。

軍隊打敗仗有“走”、“馳”、“陷”、“崩”、“亂”、“北”六種情況。這六種情況的發生,不是天時地理的災害,而是將帥自身的過錯。地勢均同的情況下,以一擊十而導致失敗的,叫做“走”。士卒強捍,軍官懦弱而造成失敗的,叫做“馳”。將帥強悍,士卒儒弱而失敗的,叫做“陷”。偏將怨仇不服從指揮,遇到敵人擅自出戰,主將又不了解他們能力,因而失敗的,叫做“崩”。將帥懦弱缺乏威嚴,治軍沒有章法,官兵關係混亂緊張,列兵布陣雜亂無常,因此而致敗的,叫做“亂”。將帥不能正確判斷敵情,以少擊眾,以弱擊強,作戰又沒有精銳先鋒部隊,因而落敗的,叫做“北”。以上六種情況,均是導致失敗的原因。這是將帥的重大責任之所在,是不可不認真考察研究的。

地形是用兵打仗的輔助條件。正確判斷敵情,考察地形險易,計算道路遠近,這是高明的將領必須掌握的方法,懂得這些道理去指揮作戰的,必定能夠勝利;不了解這些道理去指揮作戰的,必定失敗。所以,根據分析有必勝把握的,即使國君主張不打,堅持打也是可以的;根據分析沒有必勝把握的,即使國君主張打,不打也是可以的。所以,戰不謀求勝利的名聲,退不回避失利的罪責,隻求保全百姓,符合國君利益,這樣的將帥,才是國家的寶貴財富。

對待士卒像對待嬰兒,士卒就可以同他共患難:對待士卒像對待自己的兒子,士卒就可以跟他同生共死。如果對士卒厚待卻不能使用,溺愛卻不能指揮,違法而不能懲治,那就如同驕慣了的子女,是不可以用來同敵作戰的。隻了解自己的部隊可以打,而不了解敵人不可打,取勝的可能隻有一半;隻了解敵人可以打,而不了解自己的部隊不可以打,取勝的可能也隻有一半。知道敵人可以打,也知道自己的部隊能打,但是不了解地形不利於作戰,取勝的可能性仍然隻有一半。所以,懂得用兵的人,他行動起來不會迷惑,他的戰術變化無窮。

所以說:知彼知己,勝乃不殆;知天知地,勝乃可全。

[兵法評析]

不要以為現在我們終日坐在有空調的大廈裏,整天麵對電腦,什麼事情都可以通過電話和傳真搞定,就可以不用看這篇地形了。殊不知,這篇地形遠遠超過了就地論地的範圍,深入到任何謀劃、經營的頭腦都必須慎重麵對的“考察周圍環境”的問題裏。

第一大段的“地之道”詳細描述了在各種地形中我方應采取的行動。第二大段的“敗之道”深刻描述了在任何地形中將領都可能犯的6種致命之錯。接下來的三小段分別講述了“將與地”、“將與主”、“將與卒”的關係。

其中應說明一下的是:“戰道必勝,主曰無戰,必戰可也。”軍事是實現政治目的的手段,應服從政治指揮的。用共產黨的話來說,就是“黨指揮槍”,而不是槍指揮黨。這是得益於孫中山先生的教訓,他在幹革命初期,總是依賴於各種軍閥,而又受製於軍閥,結果革命不成功,最後隻有自己的政黨擁有自己的軍隊才行。

所以,當雙方在進行政治會談時,軍事行動一定要服從政治指揮,而不能擅自行動、破壞政治目的。孫子說這句話,想必是強調“斬草除根”,我們當然不能以今日的觀點來死套他的話。

最後一段是總結,再次強調“知天知地、知己知彼”的重要性。孫子的唯物觀點相當明顯。

“動而不迷,舉而不窮”這八個字,值得我們牢記。在錯綜複雜的環境中,你能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和目標嗎?在各有勝負、甚至己方處於不利的境地,你能鎮定而機智地拿出各種有效的戰術、方法嗎?孫子當然不能告訴兩千多年後的我們如何去做。

手把手是教不出好船長的,你得自己去經曆風浪,自己去領悟。

[商場智慧妙用]

1.明謀暗詐 明眸識珠

在如今,商場就是戰場,要想在經商活動中獲勝,就必須做到知彼知己。一個企業能否做到知彼知己,關係到經商活動的成敗。而要做到知彼知己,就必須注意收集經濟信息,了解市場需求,掌握商業行情,摸透競爭或談判對手的意圖等。這是經商活動極為重要的策略。

1904年,在美國舊金山成立的意大利銀行,於1925年得到一個機會,脅迫美洲銀行副董事長的兒子,要求他不斷提供該行的內部情報,並答應將來吞並美洲銀行後付給他5%的股份作為報酬。

世界經濟大蕭條時期,機會降臨了——意大利銀行從資產負債表中發現美洲銀行的放款業務出了大麻煩,許多放款因當時的經濟氣候而成為呆賬;另一方麵,有望獲得的一筆無甚風險的政府工程項目卻無足夠的信貸資金可供投放。

於是,意大利銀行遂以提供現金支持來引誘美洲銀行與其開展業務往來。美洲銀行在驚喜過望之餘,毫不猶豫地接受了合作建議,甚至在這種現金支持尚未兌現時,為防生意被其他金融機構搶走,就決定暫時挪用銀行的現金儲備來發放政府工程的貸款,同時催促意大利銀行盡快實現自己的口頭承諾。

美洲銀行完全落進了圈套。意大利銀行一方麵拖延合同簽字的日期,另一方麵又把美洲銀行麵臨的困境轉告美洲銀行的宿敵——太平洋銀行。太平洋銀行見摧毀對手的時機已到,遂於股市上低價拋出大批的美洲銀行股票,同時還到處散布美洲銀行經營狀況不妙的消息,加劇投資大眾的恐慌心理,造成擠提風潮,使其他銀行不敢輕易支持美洲銀行的運作。在大蕭條中本已處於很低水平的美洲銀行股票價格,經此打擊更是跌得一發不可收拾。

意大利銀行則趁此機會,用其充足的現金購入大量的美洲銀行股票,從而牢牢地控製了該行,實現了以小吞大的奇跡。

意大利銀行就此由一家小銀行變成了一家業務完善的大銀行,這就是今天的美洲銀行。

2.審時度勢 穩步經營

在當今這個信息時代,信息對經營的重要性想必大家都十分清楚。因此,“知”的內容和方法必須符合現代信息社會的要求。

縱觀世界富豪的發跡史,很多人都是白手起家,以從事貿易或實業而致富。不過,還有一類富豪,卻是以較為雄厚的資本去收購其他公司的股份,或控股,或兼並,或轉賣,靠高額的股權收益而晉升大富豪行列的。

美國多種投資控股公司總裁羅納德-佩雷爾曼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1943年出生於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的格林斯保羅的佩雷爾曼,祖父摩利斯從事金屬加工業,並有價值3億美元的控股公司。父親萊蒙德擁有龐大的貝爾蒙特工業集團。佩雷爾曼從小就跟父親學做生意。在賓夕法尼亞大學讀書時,他更是用大部分課餘時間參與父親公司的經營。

1964年佩雷爾曼大學畢業時,這位經濟學學士早已是滿腹生意經了。

在上大學期間,他以80萬美元買下一家啤酒廠的股份,3年後又將其分兩次賣掉,分別獲100萬美元和200萬美元的轉讓金,淨賺200多萬美元,成功地做成了他的第一筆生意。

1967年、1978年,父子倆分別收購了幾家機器製造廠和鋼鐵廠,隨後運用他們握有的股份,對這幾家企業進行資產重組,清除掉一些低利潤的生產部門,優化了資產結構。他們從不借貸資金,並反對無利交易,形成了人們熟知的佩氏經營風格。

1978年,年已35歲的佩雷爾曼迫切地想獨立地幹一番事業。他找了個機會向老父親提出這一要求:“爸爸,您老辛苦了一輩子,也該享幾年清福了,公司的事就交給我好了。”哪知,父親是個工作狂,聽了兒子這番話,竟勃然大怒。佩雷爾曼隻好與妻子菲絲-戈爾丁以及他們的孩子搬到紐約,走上了另立門戶的道路。

1978年4月,佩雷爾曼以200萬美元購得科恩一哈特菲爾德產業的34%股份。沒過多久,他又賣掉了自己所擁有的這家公司的大部分股份,將資金集中起來炒股票。靠這一買一賣一炒,他不但收回了原有資本,還獲利1500萬美元。

旗開得勝,從此,佩雷爾曼一發不可收,收購、倒賣、控股、吞並,將其兼並天才發揮得出神入化。

佩雷爾曼在公司成立後的第一年,靠切斯-曼哈頓國際銀行組織的資助,先後從投資商布迪-考夫曼手裏買進了5000萬美元的股份,顯示出他過人的魄力。1980年,已是富豪的佩雷爾曼開始實現他20年前的願望。那時他們父子倆曾看中了新澤西州從事甘草提煉和巧克力生產的麥克和福布斯聯合公司,隻是苦於資金不足無法收購它,而現在可以實現他多年的夙願了。他一口氣買下這家公司4500萬美元的股份。這筆生意的成功,使他的公司實力陡增。3年之後,他幹脆買下了麥克和福布斯聯合公司的全部股份。

將個人的喜好和安危與公司的經營融為一體,是佩雷爾曼的獨特風格。抽煙是他的一大嗜好,從平時對各種名煙的品評,到對各煙草公司經營狀況予以特別的關注,使他收購煙草公司的欲望日益強烈。1984年,他不惜出資1.24億美元買下了美國煙草聯合公司。一夜之間,他便登上了“煙草大王”的寶座。

在佩雷爾曼兼並控股生涯中,收購瑞福倫化妝品公司是他最為得意的傑作。瑞福倫是一家龐大的化妝品跨國公司,其產品暢銷世界上130個國家和地區。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該公司每年銷售的化妝品和保健品分別達到10億美元。佩雷爾曼對它窺視已久,隻不過一時還沒有足夠的財力吞下這個龐然大物。

1985年初,佩雷爾曼決定先將其攫取的目標轉向佛羅裏達州的潘瑞-布萊德超級市場集團,這家集團剮剛擺脫破產的危險,急需要錢,出價較低。但最令佩雷爾曼感興趣的卻是該集團擁有3.3億美元的稅收轉賬權。6月初,佩雷爾曼買下該集團6000萬美元的優先股份,占其全部股份的38%。接著,他就靠變賣這家控股公司存貨和7億舊貨債券,向瑞福倫化妝品公司公開出價,正式拉開了這場令世人矚目的收購戰的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