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時針正指上午九時。
白書記手持小擴音器,站在祭壇前高台上開始講話,他是被推舉出來的儀式主席。
老少爺們、父老鄉親們!大家安靜了!現在,我宣布:翁格都山四周六村一林場,聯合舉辦祭天祭“敖包”祭祀活動,正式開始!
頓時,一陣鼓樂齊鳴掌聲雷動。
奏國歌!白書記宣布。我先是一愣,後撲哧樂了,這些農民真能整。
現在,我請本次祭祀活動大伺儀、我們最尊敬的老薩滿博師——吉木彥老人出場!
奏完國歌,白書記再次這樣宣布。
一聲牛角號破空而起。喧鬧的人群頓時鴉雀無聲,四下張望,等候那位神秘的老薩滿出場。可半天沒有動靜,正當人們疑惑之際,不知誰悄悄喊了一句:來了,來了。
隻見沿著山北側一條小徑,那輛套著六隻公山羊的“金羊車”,正奮力奔上山頂來。
人們不約而同地紛紛驚喊:金羊車!金羊車!
有一年輕人牽著金羊車,在前邊跑著領路。他身上穿著藍色蒙古袍,腳上褐色長筒布靴,額頭上紮著紅綢帶,臉上化了妝塗滿油彩,認不清是誰。當他引領著金羊車,從人們前邊走過時,虔誠的百姓們紛紛拿出哈達獻掛在金羊車上。年輕人把車穩穩停在祭壇前,恭敬地站在車門前撩開金穗門簾,這時九十髙齡的吉木彥老“薩滿”便從車裏慢慢下來,由一穿紅色蒙古袍頭戴秀冠的年輕女子攙扶著。我一眼認出她是索倫“格格”,老薩滿的外孫女。老薩滿則身穿五色法衣,頭戴插滿羽翎的黑色法帽,胸前掛滿大小銅鏡,腰以下的法衣襟裾上飄蕩著五彩條帶,每個條帶上都拴係著一銅鑄小人“翁格都”。他身後由外孫女索倫和那位趕車青年護衛著,緩緩走向祭壇。
這時長管號、牛皮鼓、白螺號、銅鑼等聲音渾厚的祭祀樂器再次響起。
老薩滿站在“敖包”祭壇前,行三跪九叩大禮。
白書記帶領一千多名群眾代表,也隨老“博師”黑壓壓跪在“敖包”前磕頭行禮。
然後,老薩滿接過男青年遞上的木劍握在右手,又接過外孫女遞給的“達木茹”牛骨鈴握在左手,順時針從左到右繞著“敖包”走三周,一邊嘴裏念動著什麼咒語。白書記帶領眾人也跟隨其後,繞‘‘敖包”三周,有人這時往敖包上加放著帶上來的大小石塊,獻掛哈達。這是祭“敖包”的必行之禮。
回到祭壇前重新站定,老薩滿右手舉劍左手搖牛骨鈴,一聲髙亢洪亮的嗓音陡然而起。
他唱頌曰: 當森布爾大山還是泥丸的時候, 當蘇恩尼大海還是池塘的古世, 我們祖先就開始祭天祭地祭敖包, 祈福驅邪行“博”法!
0MSA1N!賽音召!
白書記帶領大家重複高呼最後的吉祥語:賽音召!賽音召!
老薩滿接著高聲唱頌: 從祖宗那兒傳來的“博”法喲, 天地山河、日月星辰、自然萬物, 都是我們代代祭拜的附體主神!
威嚴吉祥的翁格都山喲,是“騰格爾海爾拉結”之地——“長生天賜愛於該地”!
今天虔誠的子民聚集在這裏, 請接受我們莊重的拜祭!
OMSA!Ni賽音召!
OMSAINi賽音召!
老薩滿一邊唱頌著,一邊揮木劍指畫著周圍‘‘長生天賜愛之地”——翁格都山,又開始默默念起薩滿咒語,這叫“清潔祭祀之聖地”。他向兩個“護法”青年男女揮手示意,那兩人就從一旁的金羊車裏請出一塊紫色木牌,恭恭敬敬地安放在主供桌中央,上邊寫有:“鄂其克?騰格爾”——“長生父天之位”。
我看著老薩滿一舉一動,心裏想起德國學者海西希所說的話:蒙古人崇拜的最髙境界,就是長生天;“薩滿一博師”作為神界、自然界的化身,是兩者間具象化的中間過渡者,一個由於興奮而起的狂舞者。現在,這位老薩滿吉木彥,正印證著海西希的這句話。
老薩滿洪亮的嗓音再次響起: 啊,鄂其克?騰格爾, 長生父天!
在那太陽升起的地方, 有一座至高無上的九重寶塔, 在那寶塔頂上, 就是我們的父親般的九重天!
在那白雲飄浮的地方, 有一個金色的九層階梯, 在那金色階梯上邊, 就是我們的父親般的鄂其克騰格爾!
啊,鄂其克?騰格爾, 長生父天!
我們真誠地祭奠你!
把豐碩的“壽色”獻給你!
隨後,老薩滿向那位男護法揮手示意。男青年領命,走到供桌前拿起一旁的祭刀,開始宰殺那隻供奉的活羊。血祭的羊被稱為“壽色”,按蒙古式掏心殺法屠宰。很快,男青年伸手掏出那顆血淋淋顫抖抖的羊心,供放在一個金邊木碗裏,再把它遞給大祭司吉木彥大“博師”手上。老薩滿一邊用木劍在羊心上比畫,一邊開始呼叫父天,然後把羊心供奉在祭壇上“長生父天之位”前,接著他就緩緩舞動起老身軀,唱頌起來: 盛在金盅裏的是美酒喲, 主宰萬物的長生父天 請盡情享用這酒中精華!
供在祭桌上的是“壽色”喲, 主宰萬物的慈祥父天—— 請蒞臨享用這草地物華!
OMSAIN!賽音召!
OMSAIN!賽音召!
眾人隨呼:賽音召!賽音召!老薩滿接著情緒愉悅地祝讚祈福: 啊,鄂其克騰格爾, 長生父天!
讓那天倉裏的福祿, 溢流到人間來吧!
呼咧!呼咧!
讓那九天寶庫的財富, 賜給百姓們吧!
呼咧!呼咧!
讓牛羊奶如泉水, 讓五穀牆如高山, 讓五畜滿山滿川, 讓幸福充滿人間!
呼咧I呼咧1啊,鄂其克?騰格爾, 慈悲的長生父天!
白書記這時拿一根藍色小旗一揮,六村一千多名群眾都圍攏過來,在緩緩舞動的老薩滿周圍形成幾層大圈,跟隨他的緩慢節奏踏腳呼喊。
老薩滿跳的是“博”舞“安代”,揮動寶劍骨鈴,嘴裏不停地念叨咒語,臉上呈出一種神秘之色。而圍在周圍的民眾,不斷齊聲高呼:呼咧!呼咧!
這個上千人一起踏舞的“安代'漸漸變得氣勢雄壯,歌聲回蕩天空。老薩滿先做的是“祈禱請神”序曲,薩滿語稱“希特根?紮拉乎”,意思是“請自己信仰的主神”附體。他一邊舞躍著向四方八麵神靈施禮,一邊嘴裏唱“安代”往地上拋撒五穀和香灰,那意思是請這方山水的保護神“那木達格——沙木達格”們下來。他的情緒高漲起來,舞姿也變得狂烈了些,旋轉騰挪,身上的銅鏡銅鈴撞擊有聲。一個九十高齡老人,還能這樣身手敏捷而硬朗矯健真令人驚歎。接著是“呼日特那”一節,意即主神已附體,老薩滿突然口吐白沫,雙眼隻見白眼圈,時而暴烈狂躁,時而悲愴淒涼,這便是“敖日希乎”,就是神靈附體作法了。在這個階段,由於每位“博”師拜祭的主神不同,舞蹈姿勢也不同,有的是伊恒翁格都(少女神靈),有的是少布?翁格都(禽鳥神靈),還有巴日?翁格都(虎豹神靈)等等,“博”師們依據不同的神靈,模仿它們的動作舞躍。吉木彥老“博”師祭拜的是九天神鷹,這時已經下神附體,轉瞬間,他猶如一隻拍翅飛騰的猛鷹,從供桌前熊熊燃燒的火堆上躍過,從圍觀的人群前邊躍過,然後由兩個男女護法扶著坐在神壇前,雙眼變得迷離,全神貫注在自己精神世界中。他把一烙鐵放進祭壇前的牛糞火堆裏燒紅,然後伸出舌頭從紅烙鐵上舔過,人們能聽見吱吱聲響,冒出青煙,嚇得人們大氣不敢出。我也被老人家這一神功震懾住了。之後,他再拿出事先紮好的“卓力格”鬼(用草、紙、秫秸做成的小鬼人),嘴裏念著咒語,伸出舔過烙鐵的舌尖舔一遍那“卓力格”鬼,一邊大聲念叨著咒語,然後把那“卓力格”鬼一揚手扔進了前邊的烈火中。人們聽見“卓力格”鬼在火堆裏吱吱直叫,在場人無不毛骨悚然。到了這裏,就意味著最重要一環“驅鬼鎮邪”結束。
接下來便是行“博”最後階段,叫“呼日格胡”——送主神了。送主神時,老薩滿繼續邊舞邊誦,將請來的精靈們一一送走。待神送走後,老薩滿便開始蘇醒,恢複正常,這叫“色日格那”——醒神。他一邊脫下法衣,摘下法冠,唱道: 把五色彩衣脫下來, 把神鷹法冠摘下來,把靈性法器收起來,神奇的“博師”要休息啦!
老薩滿由兩位護法攙扶著,盤腿坐在供桌前鋪好的紅氈墊上,入靜歇息。此時老人家臉色和身軀,方顯出疲倦之態,昏昏欲睡。
白書記用擴音器宣布:下邊開始集體唱跳祭祀“安代”歌舞,以表示我們的歡慶!
他走向那兩個男女護法前,邀請說,二位領舞請!
猛然,那兩個年輕人雙肩一抖,從袖子裏抽出紅綢舞巾,揮甩著,舞進場子中央裏去。
男領舞唱: 把你的長發舒放開來吧,啊,安代!
不要在那裏站著發呆啦,啊,安代!
女領舞唱: 像百靈鳥般的唱起來吧!啊,安代!
像山獅子樣的跳起來吧!啊,安代!
眾人和唱:啊,安代1啊,安代!
這時,一旁陣勢奇特的由牛角號、大四胡、三弦、木笛等組成的樂隊,驟然奏響了“安代”舞曲《蹦波來》,頓時民眾們一起隨唱,氣勢磅礴。
隻見男女護法雙肩一甩,做出著名的蒙古舞姿“碎肩”,猶如兩片風中飄動的紅綠花朵,舒緩地翩翩起舞,在他們手中揮動的紅綢巾如四隻上下飄飛的美麗蝴蝶。
男領唱: 虔誠的百姓們都到齊啦,啊,安代!
翁格都山的神靈恩準啦,啊,安代!
女領唱: “安代”之意是把頭抬起來呀, 把繃緊受縛的身子釋放開呀!
眾人和唱: 把低下的頭顱抬起來呀!啊,安代!
把緊繃的身軀釋放開呀!啊,安代!
場子中央,兩個年輕男女訓練有素地舞著,唱著,男的如一隻藍蝴蝶,輕捷矯健,女的如一隻紅蝴蝶,靈巧秀美,時而交叉奔舞,時而相互對舞,或急或緩,或上或下,舞姿動人而嫻雅,而一旁伴奏的雄渾激越的安代曲,時如風穿山穀,時如溪流林間,使得激情舞蹈的人們更加沉迷於那醉人的旋律中不能自已。
這是個海潮般的,風似的,火似的,充滿鼓動力的歌和舞。
圍起幾層圈的上千民眾,現在已經完全被兩個年輕舞者帶動起來,隨著二人簡單樸實的舞蹈動作,也都全身心放鬆地跳唱起來。“安代”曲,切換到“傑嗬映”“嗬吉耶”等幾部,根據每部不同曲調,兩個領舞者不斷改變著舞蹈動作,帶領大家跳唱。他們嫻熟而狂放的舞姿,此時此刻似乎象征著一種願望,一種不屈不撓的熱火般的願望。那迷人的藍色袍裙不停地旋轉奔舞,猶如一股藍色的浪潮藍色的狂風,而緊隨其後的紅色袍裙如一朵鮮豔的花朵在藍海上飄飛,他們交相輝映,珠聯璧合,演義一幕幕動人心魄的新型“安代”歌舞經典。
這已不是那種純粹意義上的民間歌舞了,更不是姿態婀娜的男女輕歌曼舞了,這是被壓抑者的呼號、鼓動、追求、祈願!似是一股不可遏止的怒火在燃燒!是人們對蒼天、對環境、對人生以及對不可知命運發出的莊嚴而哀怨的訴告!那響亮的拍手,那急促的跺腳,那扭擺的腰身,那嘩嘩響動的袍裙,都無不表達著這種訴告。尤其,當那些上千個勞動者的低微頭顱勇敢而堅定地抬昂起來時,更為充分地表達出“安代抬頭起身”這一層深刻內涵。這是在人類眾多藝術中,不多見的隻有“安代”才具有的獨特歌舞形式,充分而鮮明地表達出勞動者——即人的驕傲,人的尊嚴,人的不屈服,人的對人世權烕及人之命運的控訴和抗議!
我在一旁目睹著這一幕空前絕後的“安代”歌舞,完全被震撼了。
長生天啊,人世間居然還有這等驚心動魄感人肺腑的民間藝術!
八 從東側山腳下,突然傳來高音喇叭吼叫聲: 山上聚集的民眾聽著,今天是“翁格都山石料場”剪彩開工的日子,馬上要點燃第一撥連環炸藥!你們馬上撤出山頂,我們早就貼出告示,從今天起閑雜人等不得上山,也在各村組做過廣泛宣傳!你們現在這是非法聚眾,馬上離開山上!我是鄉長夏爾,我命令你們立刻離開山頂!立刻離開山頂!現在我派保安人員上山清場,你們要積極配合,不得違抗!若有違者,出事概由自己負責!
唱跳正如醉如癡的百姓們,聽到這個全愣住了。
白書記、包順等跟那兩個男女領舞者交換了一下眼色,立刻聚攏一起商量,隻聽那位男領舞冷冷地說道,該來的終於來了!好,按原計劃幹,看那幫鳥人怎麼收場!
我這時才心裏一驚,原來是他!
白書記附和道,對!咱們等的就是這樣的結果,開弓沒有回頭箭,咱們接著來!
於是,那老白拿起小喇叭回頭向民眾高喊,大家繼續唱,繼續跳,繼續我們的祭祀活動,不要停下!又向一旁暫停下來的樂隊一揮手,命令道,繼續奏樂!
頓時,山頂上的鼓樂重新響起來,隻見兩個男女領舞一提袍裙,嘴裏高唱著安代曲,以騎戰馬姿勢舞進人群中去。民眾在他倆帶領下,重新開始了歡樂熱烈的安代歌舞。